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4 5:02:54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

基本任务和发展演变

第一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

? 一般课程与教学论:从具体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般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在语文学科

中的具体体现。

?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一个前沿的课题。 传统上:注重教学论,忽视课程论、 因此,改革一定要把二者联系起来(统一)。

现阶段:课程问题研究更为迫切,应把课程方面的研究作为重点。 ? 课程论:“为什么教学”和“教学什么”是研究范畴。

课程论:是依据对社会需要、学生心理特征、学科系统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方法体系。 ? “为什么教学”研究教学目标。 物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教学什么”研究教学内容

物化:以“教科书”为代表的教学材料 ? 教学论:“教学是什么”、“怎样教学”

教学论:主要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护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同时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 “教学是什么”:侧重研究教学的本质,即学科性质。 (例:语文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怎样教学”:侧重培养人的方法和途径。 着重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和创立教学模式。 ? 我国古代就产生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萌芽。

? 古代的教学:知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需要通过教学来传递的时候产生的。 教师:老人、长者、圣贤、智者、(知识经验的载体) 教室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经验就教什么。

“为什么教学”和“教学什么”的问题是明确的。(课程论) 例孔子:教学目标: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君子 教学内容:基本方面:“文、行、忠、信” 主要科目:“礼、乐、射、御、书、数”

主要教材:《诗经》《乐经》《易经》《尚书《春秋》 ? 古代文化知识较少,而且统治者对课程内容的规定很死。 例:漫长的封建社会、课程主要内容:四书五经

因此“教学什么”已有定数,重点放在“怎样教学” 古代的“怎样教学”:孔子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古代课程与教学论的著作:《学记》《读书作文谱》

西方课程与教学论的著作:《理想国》(柏拉图)《论演说家的培养》(昆体良) (西方最开始也重教学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 两个领域形成的伊始就出现了重心的偏移

“教学什么”和“为什么教学”在人们的思维中并不重要、

那么,重心为“怎样教学”的主要原因:

(1) 社会文化发展的缓慢,知识经验积累较少,使得教师认为“怎样教学”问题更为突出。

(2) 没有课程就没有教学。但在古代,“教学什么”的问题是规定性的。 “教学什么”从属于“怎样教学”,人们站到了“怎样教学”立场上去观察、研究、认识、解决“教学什么”这一课程问题。孕育出以教学方法为核心和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发展。

? 文艺复兴之后,随着科学知识的增多,“教什么”的问题日益突现,课程论这门学科也就逐步发展起来了。

? “教什么”变成了第一位的和重要问题,而“怎样教学”则成为“教学什么”的从属问题。

人们站到了“教学什么”立场上去观察、研究、认识、解决“怎样教学”这一教学问题。两个问题中心的转换,孕育出以课程为核心和取向的“课程思维”方式,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 成熟的标志:1918年博比特的《课程论》的出版

? 20世纪初,西方的课程论思想传入我国,冲击了传统的教学论思想。学术界开始注重研究“教学什么”的课程问题。把课程研究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如:这一时期语文学科指定的课程文件就叫做《课程标准》或《课程要旨》 ?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引入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主要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课程研究纳入到教学研究中。

李秉德《教育论》,全书共十三章,只有第六章论述课程论。 国家教育部把各科课程标准改为教学大纲是这种做法的集中体现。

?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译介西方课程论。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引起纷争。 (1) 主张把课程论纳入到教学论之中(老教育家:李秉德、王策三等) (2) 主张课程论应包含教学论(国外留学的青年学者)

(3) 影响最大的是“二元独立论”把课程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认为二者都属于教育学的下位分支学科(如缪哲勋)但此不可行。 ? 信息时代:

改革:是课程论成为核心,孕育出以课程为核心和取向的“课程思维”方式。站在“教学什么”立场上去解决“怎样教学”这一教学问题。(但也有弊端) 开发出新课程必须有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实行,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成功。 ? 课程与课程论

?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论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

? 我国学校课程长期由国家制定,所以学校和地方重视教学研究而轻视课程研究。随新课改的开始,课程与课程论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1) 课程

△ “课程”一词我国自古有之。朱熹与孔颖达说之大意为:学习或工作的范围与进程。

△ 西方这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为“跑道”转为“学习路线”引申为“有组织偶的知识体系”。

△ 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学,意思是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 课程:课程升级为了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以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进程的总和。包括为了学生

搜索更多关于: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 基本任务和发展演变 第一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 ? 一般课程与教学论:从具体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般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在语文学科 中的具体体现。 ?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一个前沿的课题。 传统上:注重教学论,忽视课程论、 因此,改革一定要把二者联系起来(统一)。 现阶段:课程问题研究更为迫切,应把课程方面的研究作为重点。 ? 课程论:“为什么教学”和“教学什么”是研究范畴。 课程论:是依据对社会需要、学生心理特征、学科系统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方法体系。 ? “为什么教学”研究教学目标。 物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教学什么”研究教学内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