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3考研张俊芳强化班讲义
A.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
B.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
C.认识来源于经验,因此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都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D.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联系 33. 在认识活动中,情感、意志、欲望等非理性因素是
A.起激发和调控的作用 B.认识运动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C.受到理性因素的决定与制约,并同理性因素相互作用
D.非理性因素决定理性因素 34.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认识活动状态是 A.必然王国 B.必然
C.自由王国 D.自由
35.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
C.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D. 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36.下列观点中正确反映了个人与社会历史关系的有
A .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对社会发展起着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作用
B.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人创造历史 C.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
D.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37.唯物史观主张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的历史活动及其作用,这里的“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是指
A.类与历史 B.群体与历史
C.个体与历史 D.观念与历史 38.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表现在
A.二者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B.二者都是由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C.自然规律具备了同样的客观条件可以以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所表现出的历史事件不可重复
D.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阶级性 39.以下哪些观点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B.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或迟或早必然要相应变化
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D.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 40.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是
A.人的自觉活动是在由社会客观规律所规定的“可能性空间”中进行
48
B.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为人们所认识与驾驭 C.人的自觉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约
D.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到实现 41.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国家政权
C. 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风俗习惯
42.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 A.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B.把历史看成偶然事件的堆积
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D.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 4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
B.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
D.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44.“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展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 C.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D.任何一种新生产关系都是在旧社会中建立起来的 45.下列观点正确表达了社会规律特殊性的是
A.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行动的规律 B.人既是社会主体又是社会客体
C.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D.不存在某种凌驾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上或之外的社会规律 46.在下列关于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观点有
A.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人们总是在既定条件下创造历史
D.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47.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 B.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 C.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D.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道路 48.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客体 B.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C.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D.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4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