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13考研张俊芳强化班讲义

13考研张俊芳强化班讲义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3:54:10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③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暂时的历史阶段;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和描绘。④空想社会主义的时代局限性: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归根到底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的。所以,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2、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征。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①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②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③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它的阶级利益同所有其他劳动者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④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2)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对于以前的剥削制度是如此,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说,更是如此。

3、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发生论?和?一国首先胜利论?。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发生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

(2)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一国首先胜利论”。列宁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理论,即“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列宁所提出的这个新论断,是以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为依据的。 4、列宁对社会主义的的探索。

(1)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①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②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③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2)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主要包括:①用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②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③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④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⑤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努力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⑥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健全社

36

会主义民主和法制。⑦维护党的团结,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团结等。

5、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1)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①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和反人民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广大劳动人民破天荒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②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进行改造。③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④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⑤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在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生过巴黎公社、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⑥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2)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②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③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④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区别:第一,经济基础不同;第二,阶级本质不同;第三,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⑤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和不断发展着的。

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①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革命的主观条件所决定的。②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2)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7、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①是工人运动的发展;②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前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后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马克思主义政党。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这是因为: ①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②他们最有社会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③他们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

37

够革命到底的阶级。④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的阶级。

(3)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工人阶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它不等同于工人阶级本身,也与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有明确的区别。马克思主义政党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但并不排斥那些其他阶级和阶层但符合党员条件的人人党。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7)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坚强纪律和战斗精神的党。

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作用。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主要体现在:①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思想领导的作用。②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政治领导的作用。③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组织领导的作用。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①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思想领导。②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政治领导。③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组织领导。④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是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3)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①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②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

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理想社会作出科学预见时所持的基本立场与方法论原则: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10、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共产主义的含义。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是一种现实运动;是一种社会制度;是一种社会理想。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11、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1)“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

38

(2)“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3)“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意义。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既有利于人们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在当前艰苦的实践中坚定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一、绪论练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指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6.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39

搜索更多关于: 13考研张俊芳强化班讲义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③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暂时的历史阶段;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和描绘。④空想社会主义的时代局限性: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归根到底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的。所以,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2、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征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