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助读
四、观点阐发
1、遇事要善于应变,巧用自己的智慧。
2、谨慎自己的言行,不要随意去评价一个事物的好坏。(管天枢辑) 161 牧竖逮狼 一、知识要点 重点实词
致:让; 仓皇:惊慌 ; 故:故意。 趋:奔向; 跑:同“刨”。 二、疑难字句
跑号如前状:刨着叫着像先前一样。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 三、准确翻译
两个牧童进入山中到狼的洞穴,洞穴里有两头小狼。(两牧童)商量分头捉它们,(然后)各自登上一棵数,相距几十步。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入洞穴(发现)丢失了孩子,神情十分惊慌。(一)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耳朵,故意让它叫。大狼听到声音抬头看了看,愤怒地奔到树下,边叫着边爬抓树。另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叫得更急。大狼听到声音后四处张望,才望见它;于是舍弃了这棵树奔向那一棵树,刨着叫着像先前的一样。前面那棵树上的小狼又叫了,大狼又转过来奔向它。嘴巴里没有断过声音,脚下没有停下过脚步,跑了几十来回,它奔跑渐渐迟缓(迟钝),声音也渐渐微弱了;不久大狼气息微弱了,(僵硬地躺在地上),过了一会儿(很久)便不动了。牧童下去看它,已经断气了。 四、启发借鉴
牧竖采用“调动对方,疲于奔命”的策略。 (王亮辑) 162、多多益善 一、知识要点 重要实词:
(1) 不:同“否”。 (2) 差:指高低。 (3) 善:善于。 (4) 禽:同“擒”,此指控制。 (5) 授:赐予。 二、疑难字句
(诸将)各有差。(主语省略句) 何为为我禽。(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三、准确译文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论及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认为各有长短。刘邦问韩信说:“像我的才能能带兵多少呢?”韩信回答说:“陛下只不过能带兵十万。”刘邦说:“那对于将军你又(会)怎么样呢?”韩信回答说:“我带兵的话当然是越多越好了。”刘邦笑着回答说:“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会被我控制呢?”韩信回答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指挥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控制的原因啊。况且陛下是上天所赐予的,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四、启发感悟:
韩信面对刘邦咄咄逼人的追问,并不是面红耳赤,而是从容应对,巧妙地回答了刘邦的问题,既抬高了刘邦,又不贬低自己。这充分体现了韩信的机智灵敏。其实,在如今社会中,应对得体也是一种艺术,它增进了友谊,又沟通了心灵。(朱挺松辑)
163.歧路亡羊 一、知识要点 1、关于杨朱
杨朱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杨朱这个人很有意思,看他的行事不像个思想家,倒像个诗人,据说有一次他外出到了一个岔路口,竟然哭了起来,因为他联想到了人生的歧路,心中不禁伤感起来。还有一次,他的弟弟出门时穿了身白衣,回来时因为天下雨就换了身黑衣,结果家里的狗没有认出来,朝他狂吠,弟弟气得要打它,杨朱却说:“你不要打它。假设这狗在出外时为白色,回来时却变成了黑色,难道你不同样地感到奇怪吗?”这样看来。杨朱有些诗人的多情善感,可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提出了哲学上著名的“为我”,“利己”等观点,让孟子这一“好辩”之人拿他做了论敌。 2、重要词语 竖:童仆 亡:丢失
反:同“返”返回 之:往
二、特殊句式
1.何追者之众 定语后置句? 2.既反 主语省略句 三.准确译文
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那位邻居)就率领他的亲属去追羊(追赶),又请杨子的童仆(帮着)追羊。杨子说:“咦!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追赶的人这么多?(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寻?)”邻居说:“(这一带)有很多岔路”。(邻居)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丢失了羊(找不到了)。”杨子问:“怎么丢了它?”邻居说:“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跑到哪里去了,所以回来了。” 四、启发感悟
由这篇寓言凝炼而成的成语“歧路亡羊”、“多歧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成,后果严重。如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中说:“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清初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指出:“而诸儒之言,故为纠纷,徒俾歧路亡羊??一字不审,则入迷津。”
从这篇寓言,我们可以领会到,不仅学习上要紧紧抓住根本的东西,一切本质的东西,观察和处理一切事物都应该这样。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像歧路亡羊寓言所告戒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甚至会有丧失本性的危险的。
164 指鹿为马 一.知识要点 (一)重点实词
1.为乱:作乱,此指篡夺秦朝皇位 2.听:听从
3.设验:设置试验
4.左右:在旁侍侯的近臣 5.阿顺:(同义复合词)迎合
6.阴:暗中
7.中:适合,此指惩处,扣上(刑律) (二)特殊句式 1.曰:“马也。” :判断句
2.谓?为:固定短语,把??叫做
3.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介宾后置 (正确语序:高因阴以法中诸言鹿者。) 三.准确翻译
赵高想要作乱,恐怕群臣不听从,于是先设下计谋来试验(设置了一个试验),(他)牵了一头鹿献给秦二世,说:“(这)是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吗?把鹿叫做马。”(二世)问及旁边的近臣,有的人说(这)是马来迎合赵高。有的人说(这)是鹿,赵高于是在暗中借用法律陷害那些说不是鹿的人(给各个说是鹿的人扣上刑律)。之后群臣都畏惧赵高了。 四.我的感想
观点一:大丈夫能屈能伸,要有“弯腰”的智慧。
感想:为人处世不必时时坚持,有时也需弯一下腰。假如当时你是群臣中的一员,与其直言被杀,死得毫无价值,不如先委曲求全,积蓄实力等待推翻赵高。就像大风刮来时,挺直的大树会被连根拔起,柔韧的小草却能保全性命一样,如果能够变通一下,适时地弯一弯腰,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观点二:做人要固守原则,虽千万人吾往矣,死又何妨?
观点三:成大事者要像赵高一样深谋远虑,切勿轻举妄动。 (顾皓卿辑) 165.奇货可居
一、重点实词 进:同“赆”,收入 饶:富饶 奇:珍奇 二、疑难字句
则子无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 (定语后置句)
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 三、准确翻译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值得占有(可以屯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子楚,游说(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同(他)坐在一起推心置腹地交谈(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能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子楚说:“是的(是这样),(但)对这件事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在此客居(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四、启发借鉴
1、人要有野心。
2、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3、人要有眼光,善于把握机会。(周凯辑) 167.庸人自扰 一、知识归纳
尚:崇尚。 峻扑罚:严刑拷打惩罚。 慢:轻忽。 化:教化。 烦:复杂。 累:屡次。 二、疑难字句
蜀化: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
弟澄其源:只要源头澄清。弟,通“第”,只要。 庸人扰之为烦耳: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 大吏白争:大吏告诉(陆),(和陆)争辩。 三、准确译文
陆象先?..处理政事崇尚仁德宽恕。司马韦抱贞劝(他)说:“你应当严刑拷打惩罚用(这)来显示威严(信),不这样的话,百姓就会轻忽并且什么都不怕了。”陆象先回答说:“处理政事就在于治理好他们罢了,(难道)一定要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严吗?”(陆)最终没有听取(韦抱贞的意见),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陆)屡次升迁做到了蒲州刺史兼任河东按察史。小吏犯了错误,(陆)训诫他就让他回去了。大吏告诉(陆),(和陆)争辩,(大吏)认为(小吏)应该受杖打。陆象先说:“人情大概是差不多的,(你)认为他不明白我的话吗?一定要责罚的话,应当从你开始。”大吏惭愧地退了下去。(陆)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只要源头澄清,何愁不简明呢?”所以(陆)所到之处的老百姓和官吏都想念他。 四、启发感悟:
1、观点:不要自找麻烦 做事要简约
2、感悟:庸人与智者的差别在于他们没有投鼠忌器;庸人只在牛角尖中着手,办理事物都跳不出思维的枷锁。结果牛角尖便成了他们安生的坟墓;但智者不同,他们不会杞人忧天,他们放得开,收得回,提得起,放得下。不过他们也会关注细节,但不作茧自缚。 所以我们不能做自找麻烦的庸人。(刘雨辑) 168、一字千金 一、 知识要点 一词多义: 徒;1:一类人 2:同伙
3:空,无 4:白白地 5:仅仅 二、疑难字句 相倾:压倒对方
招致:为同意复合词,解释为招来 延:邀请 布:刊布
羞:意动用法,解释为以??感到羞耻
(吕)布(于)咸阳市门,悬千金(于)其上。省略句 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定语后置: 三、准确译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