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98页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体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题目:2004年“十一”黄金周来青岛旅游的约102万人,比2003年同期增长2%。 2.让学生根据信息窗中告诉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约有多少万人?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读题,思考:
(1)比2003年同期增长2%,这里的2%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2)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3)2003年的2%是哪个数量?
2.谈话:你打算怎样来表示你理解到的题意? 引导让学生画线段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3个问题 学生回答得出:
(1)这道题是把2003年黄金周来青旅游的人数看作单位“1”,它是未知的数量。 (2)这里的2%是2004年比2003年同期多的人数相当于2003年的2%。 (3)2003年的2%也就是增长的人数。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4.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约有x万人。 X+2%X=102 1.02X=102 X=100
答: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约有100万人。 5.思考: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得出: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人数×(1+2%)=2004年来青岛旅游的人数。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板(1)先审题,画出线段图
问: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足球场座位总数×5%=送出的门票数) (2)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2.自主练习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出油率的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第(1)(2)题所用的数量关系式是相同的,只是已知数量与所求问题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3.自主练习第11、13题
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比较一下每道题中两个小题在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从而加深对百分数几类问题的理解。
四、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当我们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
数是多少了,怎么求这个数。
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了小小的规律: 1、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先减---再除 3、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1)单位1是已知的:多百分之几----用乘加 少百分之几----用乘减
(2)单位1是未知的(设为未知数、列方程):
信息窗3:纳税
教学目标:
1、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 在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百分数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还在继续,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曲阜。曲阜可是我们山东有名的文化圣地,同学们中有去过曲阜的吗?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曲阜都有哪些历史名胜?
指名学生简单说一说曲阜的名胜古迹,如果学生没有知道的,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 谈话:既然曲阜是一个如此有文化渊源的城市,那么它的人气如何呢?让我们来看一组资料。 出示信息图,指名说出信息图中的数学信息。
理清信息后,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如果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黄金周期间曲阜市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
谈话: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中,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出疑问,疑问大都会集中在有关纳率、税率、税额的相关知识上。
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谈话: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不少呢,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再结合信息图中的信息,你认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再指名回答。回答时不光要让学生说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明确求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营业额的3%是多少。
学生明确问题后,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谈话:根据刚才同学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能总结出“求营业税”问题的基本方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统一方法:税额=营业额×税率。 2、小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第1题是求税额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在学生独立解答后,重点让学生说说有关税额的数量关系和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谈话:为了游览“三孔”,光明小学的师生遇到了一些困难,让我们去看盾能不能帮上忙? 出示第二个红点的信息,师生一起整理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谈话:“八五折”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有关折扣的问题吗?
结合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打折问题,使学生理解“折扣”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一折就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就是10%,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10%;八五折就是十分之八点五,写成百分数是85%,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85%。总之,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折扣的意义,那么现在你能独立的解答这道题了吗?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应用,拓展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第4题是一道求汇费的题目,是纳税问题的拓展。练习时,先让学生理解汇率的含义,即汇费占汇款总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说出你们的收获?
相关链接(二) 利 息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存款利息。
3、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扩充
谈话:(出示一组信息) 2001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 (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 二、创设情境
谈话: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谈话: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 (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谈话: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三、合作学习
谈话:(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80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3.24%,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8777.6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种类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 出示表格:
(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 = 本金 × 时间 × 利率。)
谈话: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公式,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存入银行的1000元,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3.6%,到期时可获利息多少元? 生: 1000 × 3.6% ×5 = 180 元。
谈话:取款时的情况和我们预想的一样吗?和老师一起跳跃时间,来到2012年。(出示利息清单。) 利息清单:
生总结:税后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1-20%)。
四、深化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练习) 2.奉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