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观经济学入门试题与答案-与高鸿业配套
4.水的用途比钻石广泛得多,为什么水的价格远远低于钻石?
答:钻石对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
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需求价格的大小是由边际效用而不是由总效用的大小决定的。虽然水给人带来的总效用大,但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小,人们只愿支付非常低的价格消费它;相反,钻石的用处虽远不如水大,但其数量少,边际效用大,因此,价格也就非常昂贵。 七、计算题
1. 2.5;2.X1=9;X2=12;U=3888.3.①.I=60元;②.P2=3;③.X2=20-2/3X1;④.-2/3;⑤.RCS12=2/3.
4.⑴.y=328/Py;⑵. ①.eyx=0;②.eI=1;⑶.①.u1=84.85a>u0=82a;②u2=84.85a>u0;③u3=80a 根据收入I=XPX+YPY可得,270=2X+50×5,∴X=10. 该消费者消费10单位X和50单位Y. 6. 解:(1)设购买花生奶油N盎司,购买果冻J盎司,则 收入约束条件为:0.05N+0.10J=3 (1) 消费偏好条件为: NJ?12, (2) 解 (1)(2) 式,得: N=12,J=24. (2)同理, 如果果冻的价格上升到每盎司0.15元,则汤姆每周购买花生奶油和果冻分别为60/7盎司和120/7盎司. (3) 要弥补果冻涨价带来的损失,也就是要恢复到原来的消费水平N=12,J=24.设此时需要收入I元,则 I=0.05N+0.15J, N=12,J=24. 得:I=4.2(元) 因此汤姆每周用于三明治的总支出应增加1.2元(4.2-3)。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略) 二、填空题 1.(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2.(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 (规模报酬不变)。3.(递减)。4.(追求最大的利润)。5.(生产 41 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6.(Ⅰ)(Ⅲ)(Ⅱ)。7.(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8. (10:1)。 三、单项选择题 1.(B)。2.(C)。3.(B)。4.(B)。5.(B)。6.(D)。7.(B)。8.(C )。9.(A)。10.(C)。 四、多项选择题 1.(ACD)。2.(ACD)。3.(ABD)。4.(ABCD)。5.(ABCD)。6.(BD) 五、判断题 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六、简答题 1. 答: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地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 加到其它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征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 答:(1)对于单一可变生产要素的情况,其最优生产投入量应在第二阶段 内,即在该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因为,在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若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生产者将不会停留在该阶段;在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若减少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生产者也不会停留在该阶段。至于生产者究竟在第二阶段的哪一点为最佳,则取决于该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收益与其花费的成本的比较。若它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它带来的边际成本,则它的最佳投入数量就达到了,否则需要增加或减少投入量。 (2)对于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其投入比例取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和各要素的价格,当RTS=ω/r时,要素的投入比例为最佳。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上,则是二者相切之处决定最佳比例。如此确定的比例有无数个,表现为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有无数个切点,这些切点构成生产的扩展线。那么,理性的生产者应选择扩展线的哪一点,取决于产品价格和要素的规模收益情况。 生产规模的确定需由收益情况来定。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继续扩大,增加使用各要素的数量;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减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缩小,直到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阶段。关于规模与收益之间的具体关系,则涉及产品价格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视不同的市场形 42 态而不同。但生产者选择最优规模时,其基本原则是MR=MC。 3. 答:规模收益变动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 同一比例同时增加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使得产量增加超过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产量的增加会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会出现产量的绝对减少。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规模扩大使得产量的增加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规模收益递增,即产量增加的比率超过投入增加的比率;规模收益不变,即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投入增加的比率;规模收益递减,即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投入增加的比率;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厂商规模的扩大使得厂商的生产由内在经济逐渐转向内在不经济。在规模扩大的初期,厂商可以购置到大型的先进机器设备,这是小规模生产所无法解决的。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在内部进一步实行专业分工,提高生产率。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可以发挥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并且大规模的生产有利于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大厂商在购买生产要素方面往往具有某些优惠条件,从而减少成本支出。因此,随着厂商规模的扩大收益的增加量会超过投入的增加量,从而出现规模收益递减。 但是,厂商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当厂商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以后,由于管理机构越来越大,信息不畅,从而出现管理效率下降的现象。此外,一方面厂商规模的扩大使得信息处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增加,可能抵消规模经济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当厂商的规模扩大到只有提高价格才能购买到足够的生产要素时,厂商的成本势必增加。这些因素最终会导致生产出现规模收益递减。 当然,在规模收益递增和递减阶段会出现规模收益不变阶段,这一阶段的长短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表现不同。 七、计算题 1.解:APL=-L2+24L+240, (APL)′=0时,APL最大。即-2L+24=0,L=12。 MPL=-3L2+48L+240=0时,L1=20,L2=-4(舍) ∴在第Ⅰ阶段,L<12;在第Ⅱ阶段,12≤L≤20;在第Ⅲ阶段,L>20。 2.解: 3L+6K=160 MPLMPK?PLPK?36,解方程组得,L=154/27,K=643/27。 3. 解: 2 MPLMPK?313L?131K?3223?2KL?wLK3243 ?r1∴K=L ① C=wL+rK=3L=3000 ∴L=K=1000 Q=1000 213② Q?L3K?800,L=K=800 C=wL+rK=2400 4.解:K=2,L=22。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略) 二、填空题 1.(显成本)(隐成本)。2.(显)(隐)。3.(总收益)(总成本)(企业利润)。 4.(不变)(可变)。5.(递减)(递增)(极小值)。5.(先降后升的U型)。 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7.(下凹);(下凸)。8.(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9.(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10.(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 三、单项选择题 1.(B)2.(B)3.(C)。4. (C )。5.(C)。6.(B)。7.(A)。8.(C) 9.(B)。10.(C)。11.(D)。 四、多项选择题 1.(ABD)。2.(ACD)。3. (ABCD)。4.(BCD)。5.(ABCD)。6.(BCD)。7.(AB)。8.(AC)。9.(BD)。10.(ABD)。11.(ABD)。 五、判断题 1.(?)2.(?)3.(?)4.(?)5.(?)6. (?)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六、简答题 1.答:他的选择无道理。 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必须重视隐性成本的计算。所谓阴性成本指 的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价值,这个价值必须按照它可能的最好用途来计算。本题中,如果企业将自己的利润不投入到自己的企业,而贷给其他人或企业经营,届时,他有可能得到10%或超过10%的利息收入,这样,他用本企业的利润作为投资来扩大生产所支付的 4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