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急救重点 - 学习部 - 图文
第一,二,三章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CC):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2:院前急救: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 3:院前急救的任务
(1)平时对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 (3)执行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 (4)通讯网络的枢纽任务 (5)普及急救知识
4:院前急救的运转模式
(1)北京模式:院内院外完整型——独立型 (2)广州模式——指挥型 (3)重庆模式:依托型 (4)上海模式: 院前型 (5)香港消防处
5:急救绿色通道: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6: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 (1)各种急危重症患者
(2)无家属陪同且须急诊处理的患者 (3)批量患者
7: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 (1)醒目标志、抢救优先 (2)合理配置、规范培训 (3)正确分诊、有效分流 (4)首诊负责、无缝衔接 (5)分区救治、优化流程 (6)定期评价、持续改进 (7)规范运行、有效救治
8:急诊护理应急预案的常见类型
(1)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心搏骤停、严重外伤、急性中毒 (2)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停水、停电、跌倒
(3)灾难批量伤员的应急预案:成批伤
第五,六,七章
1:验伤分类的原则
(1) 分类时不要在单个伤病员身上停留时间过长
(2) 分类时只做简单可稳定伤情但不过多消耗人力的急救处理 (3) 对没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放弃治疗 (4) 有明显感染征象的伤病员要及时隔离
(5) 在转运过程中对伤病员动态评估和再次分类
(6) 优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 2:常用检伤分类方法 (1) 初级分类
①START(simple triage and rapid treatment)
?伤员能否行走否否开通气道,是否有呼吸?否黑色组是红色组≥30次/分红色组否红色组呼吸?是呼吸频率<30次/分能否触及脉搏?是评估意识状态,能否听命令做简单动作是绿色组否红色组是黄色组 3:急诊分诊: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也称分流
4:分诊程序包括:分诊问诊、测量生命体征、分诊分流、分诊护理和分诊记录。 5:急诊护理最初评估分为两个阶段: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
初级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气道及颈椎、呼吸功能、循环功能、神志状况和暴露患者。可简单记忆为 ABCDE
次级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问诊、测量生命体征和重点评估。可以同时进行,在3~5分钟内完成分诊级别的确定。
第八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1.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 ,SCA):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以意识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 2.除颤器的使用 使用步骤:开机→涂抹导电膏→选择除颤模式及能量→再次确认→充电→操作人员离开病床
→放电
除颤的方法:导电液:导电糊、盐水
力度:10kg 次数:3 绝缘
除颤器除颤是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强调越早越好。室颤发生的早期一般为粗颤 此时易于除颤,应争取在2分钟内进行。 用量:首次200J
放电方式:非同步放电
电极安放:前电极(心底部)右锁骨下,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侧电极(心尖部)左胸乳头下,左侧第五肋间与腋中线交界处
3.控制气道的方法
(1)口咽气道(J形装置):适用于浅昏迷而不需要气管插管的病人。注意:操作不正确会
将舌推至下咽部而引起呼吸道梗阻。
(2)鼻咽气道:适用于有气道阻塞,或因牙关紧闭或额面部创伤不能用口咽气道且有气道
阻塞危险的患者,也可用于清醒或半清醒的患者
(3)气管插管:有条件时应尽早作气管插管,它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吸入异物和
胃内容物,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并可与简易人工呼吸器、麻醉机或呼吸 机相接以行机械人工呼吸。
(4)其他可选择的声门上部高级气道:食道气管插管、喉罩气管插管、 (5)环甲膜穿刺:适用于会厌水肿、气管堵塞、额面创伤、喉头痉挛
(6)气管造口:适用于上呼吸道狭窄;需长时间保持气道通畅;必须反复吸引气道。 适用于心肺复苏后仍长期昏迷者
4.心肺复苏药物治疗的给药途径
(1)静脉通路 IV:首选外周静脉途径(肘前静脉、颈外静脉),已有中心静脉通路者,优先中心静脉给药,起效快。 (2) 骨内注射 IO (3) 气管内给药 ET
常用药物: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纳络酮、地西泮。 剂量为静脉应用的2~2.5倍,药物稀释至10ml,用一根长导管插至气管插管的远端,
注入药物,快速加压通气数次
肾上腺素是CPR的首选药物,能兴奋α、β-肾上腺素受体
5.心搏骤停后的治疗措施 (1) 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心电、血压监测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2)维持呼吸
在继续进行有效的人工通气、及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促进自主呼吸的同时,应注意加强气道管理,保持气道通畅,注意防治肺部并发症 (3)脑复苏
1)脑复苏的主要措施:①维持血压:循环停止后,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丧失,而依
赖于脑灌注压,应维持BP与正常或偏高,以恢复脑循环和改善全身组织灌注。 ②低温:降温宜早不宜晚,争取在抢救开始5分钟内用冰帽保护大脑,避免脑细
胞损害和脑水肿。体温降至32~34℃为宜,维持12~24小时。
③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脱水减轻组织水肿、降低颅内压;促进早期脑血流灌注;
高压氧治疗
2)脑复苏的进程:首先恢复的是延髓,自主呼吸恢复。
3)脑复苏的结果:①意识、自主活动完全恢复 ②意识恢复,遗有智力减退 、精神异
常或肢体功能障碍 ③去大脑皮质综合征 ④脑死亡
4)器官捐献:脑死亡
对VF(室颤) SCA(心搏骤停)患者先实施按压还是先电击除颤? ▲对见证的心脏骤停 ----尽可能快的除颤。
▲对非见证的心脏骤停(大于4分钟) ----先进行5轮(2分钟)的CPR,然后除颤。 首先进行CPR的目的是先使心脏获得灌注,从而使除颤更有效。
第十一章
第九章
1、创伤的概念? 广义:创伤是指人体遭受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出现的组织结构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 2、多发伤的概念?
多发伤 :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 ,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3、多发伤如何进行现场救护? (一)VIPCO抢救程序:
V: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和充分给氧 I: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路
P:监测心电和血压,及时发现和处理休克 C:控制出血
O:急诊手术治疗 (二)护理措施 ※ 1、现场救护:
(1)脱离危险环境:应转移到通风、安全、保暖、防雨的地方进行急救。 2)现场心肺复苏(CPR):
3)解除呼吸道梗阻:是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①将患者仰卧平放 ②保护颈椎 ③开放气道 ④清除口中异物或呕吐物 (4)处理活动性出血 (5)处理创伤性血气胸: 张力性气胸:排气减压
开放性气胸:用无菌敷料垫封闭开放伤口 连枷胸:固定浮动胸壁 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 (6)保存好离断肢体:
应用无菌包或干净布包好,外套塑料袋,周围置冰块保存
(7)伤口处理:伤口内异物不要随意去除;创面外露的骨折断端、肌肉、内脏,严禁回纳入伤口。骨折要临时固定
8)抗休克:现场临时止血、输液扩容
(9)现场观察:了解伤因、暴力情况、受伤的详细时间、体位、神志、出血量等第十章 常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