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阳市“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制定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指导生态产业的发展,环境污染的治理,生态园区的建设和示范项目的实施,从而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加大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强化统一监管,明确部门分工,进一步探索和建立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成立和发挥环境保护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统一法规,统一规则,统一监督,加强环境监测、信息、科技、标准、宣传教育的建设,及时研究解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完善生态系统的监测体制,环境保护的监测监督机制,技术创新等重大问题。经济综合部门要完善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贸易、科技等政策;林业、水利、农业、城管、住建、工信、国土等部门要依法做好各自领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宣传教育部门要积极开展生态和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生态和环保知识。
要建立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引导和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开发资源,承担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资源型城市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障资源枯竭企业平稳退出和社会安定。三是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比照生态公益林和库区水土保持补偿政策,逐步将集中式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生态流域、天然草原、天然湿地按规定纳入地方生态补偿范畴,其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专项支付;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协调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依法建立可持续发展任务金征收制度,对资源性企业、流域污染企业依法征收可持续发展任务金。依法征收可持续发展准备金。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重建制度,支持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上下游之间、行政区之间和城乡之间通过协议等方式开展生态合作,鼓励社会资金和非盈利机构参与生态治理,鼓励生产、使用节能、节水、环保产品。
第三节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在适应现代开放型、法制型经济基础上,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我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加强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序、合法地进行。贵阳市要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绿化、市容整治、水资源和森林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工业污染治理、节能减
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强化司法保障和行政执法,发挥好环境保护法庭的作用,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法可依,环境监督有章可循,使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得到及时、公开、公正、严厉的惩处,为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四节 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
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制定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融资方式多样化政策,改变目前投资单一的状况,争取尽可能多地筹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资金保障,实现投融资方式多元化。一是要积极向国家和省申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类项目,通过申报项目向国家和省争取资金。二是要按照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积极吸引社会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积极引导民间资金以资本扩张、项目融资、BOT、TOT等形式进入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领域,本着“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贷款的优惠政策和信贷额度,逐步加大信贷资金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的力度。三是要加大市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财政预算盘子要逐年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额度,确保对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保护,监管能力建设,
监测体系运转,科学研究和试点示范等公益性支出的需要。要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在条件成熟时,开展绿色金融,绿色证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业务,拓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融资领域。 第五节 完善科技支撑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积极引导、支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创新,重点围绕污染防治、清洁生产、节能节水、清洁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破坏臭氧层物质替代品、生态恢复和重建、流域综合治理等开展科技攻关;实施科技示范工程,为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生态建设目标提供支撑。大力开展适用技术培训,抓好以废水和废气污染防治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环保监测仪器仪表制造为主的环保产业的自主创新工作,积极发展燃煤电厂烟气脱硫除尘、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的新装备,努力将环保产业尽快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技术装备保障。
第六节 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政府要统筹安排,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增强全社会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法制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把广大群众改善环境质量的愿望变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自觉行动。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听证制度,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扩大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环境文化理论研究,采用听证会、论证会以及社会公示等各种形式扩大公众参与途径,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投身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事业中去,让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市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贵阳市人民政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