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配液中心
配液中心
为了肯定配液中心在有条件医院的临床应用。可以指导医师用药,减轻一线护士的工作负担,保证协同用药的可靠性(安全性)、无菌性,减少药品的浪费和丢失使医院的管理更趋于正规化、科学化、现代化。由高素质的配药师和专职护士两种人才组成。采用现代化一条龙全封闭配液模式,负责全院静脉用药(长期医嘱)的配制,由科室送来的治疗单经药师审查合格后,将药品分装在输液袋内,由专职护士贴上病人的姓名、性别、疾病的名称、科室及所加入的药品量。由责任护士审查正确后送到病房。病房护士审查后交给治疗护士。在运行4个月中,未发现配液过程中的差错(每日配液1300余袋),每日1次抽检的液体细菌培养阴性(每日400份),无配伍禁忌的液体及混浊和含有杂质的液体。对配液流程及方法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细胞毒类药50袋/d,抗生素类药710袋/d,营养类药690袋/d。 1.2 物流通道 见图1。
图1 物流通道简图(略)
1.3 操作方法 病区医生下达医嘱→病区护士提取医嘱申请摆药→药师审方→药师摆药→护士核对(液体、药品、剂量)并传进配置间→配置间加液护士加液前核对(液体、药品、剂量)→成品间护士核对空安瓿及液体送到病区。 2 结果
通过配液中心的工作,使临床静脉用药协同处方商品化,减少细菌污染,减轻一线护士的负担,消灭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 讨论
配液中心是我国医院管理的新生事物,是多年护理治疗工作的经验总结,是医院现代化、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结晶,是我国医院与国际医疗媒体接轨的具体表现。根据我国的国情,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吸取国际配液中心的宝贵经验,提高配液中心的管理水平和配制质量。使其不断完善与成熟,使医院整体化管理水平提高一步。配液中心的配药师审查处方可避免临床医师用药的不合理性,对疾病的正确处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目前医院管理中药师应起的作用,是药师工作和业务水平的充分体现,可杜绝不合理用药和乱用抗生素的陋习。根据疾病的需要给予补充糖、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使其符和生理需要,对组织的修复和疾病的康复起到了治疗作用。专职的配液人员,严格的无菌技术,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了配液的可靠性。32%的随机提检液体细菌培养阳性为0。PIVA从中心库房领药到送到病房有7个环节,每个环节均要查对,做到四查(药名、剂量、药品包装质量及药品质量、有效期)四对(姓名、性别、年龄、治疗卡片)。通过四查四对杜绝了临床用药的差错及事故。专人专职送药体现了责任制管理,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具体体现。PIVA的成立解放了生产力(一线护士)。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完成临床护理和治疗工作。是医院一切为临床,一切服务于临床这一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静脉输液用药质量,谁把关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重要性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PIVAS),也曾被称为药物配置服务(pharmacy admixture service, PAS)、静脉配置服务(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IVAS),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物的配置,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服务。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质量要求是安全、有效、稳定、均一。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在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实施科学的全面管理和严密监控来获得预期的质量。但是,药品在使用环节上的质量控制尚缺乏有效的管理规范,国家至今尚无对住院病人使用药品的质量实施监督检查的相关规定,也无对药品调剂过程的基本条件如环境、设备、卫生、质量管理、操作规程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手段,致使药品质量体系链中缺乏了药品的使用环节。PIVAS作为一种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配置的静脉滴注药物转为在药学监护下集中配置、混合、检查、分发的管理模式,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服务,是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新亮点和重要内容。
国内多家医院的静脉输液均由护士在病区治疗室的开放环境下配制,药品质量难以保证。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介入药品质量体系,则有益于药品质量管理和控制的连续一致性,能真正体现GMP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本质,确保药品质量。2002年1月21日,卫生部发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第28条规定:“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静脉液体配置中心(室),实行集中配置和供应”, 因此医院在新住院大楼设计施工时便留有了建设符合GMP要求的静脉药物输液配置的场地,并在院领导和科主任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2006年12月我院与美国百特公司合作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市一院特点的现代化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云南省地州级医院首家实现了临床科室静脉注射药物的集中配置。本中心2007年3月9日由曲靖市卫生局领导和相关专家对照省卫生厅文件对配液中心进行试运行验收,并同意配液中心试运行,于3月12日正式试运行,又于2007年5月18日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相关专家的验收。现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体化配置间,还药品调配“洁净空间”
配置中心对配置环境按照GMP相应要求设计,不同的功能区域设计为不同级别的净化区:配置间万级净化、局部百级净化;审核和核对区30万级净化。药品领、分、配、发流程合理,做到了人流、物流分开,保证了药品的配制、审核和核对均在净化环境中进行。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优势多多 一、保证药品质量连续性
由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集中对静脉用药物实行无菌配制,可控制配液操作环境和相关操作,保证溶液的无菌性、相容性、稳定性,极大地避免微粒污染。密闭式袋装输液系统避免了外界空气或气载污染物进入容器,有效减少了空气污染和空气栓塞,输液质量得到保证。 二、减少差错事故发生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负责药品的领取、打印审核处方和成品核对,护士负责排药和配制,工勤人员负责配好的输液送达科室,人员分工明确、各环节均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配液中心可根据传输来的医嘱内容审核合格后,进行排药、审核、配制、核对后发出,通过五次核对,杜绝了差错的发生。 三、促进药物合理应用
PIVAS的建立使药学由原来的保障供应型逐渐向技术服务型过渡,并使药学与临床医学逐渐紧密的结合起来。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用药错误将导致药源性疾病,并且根据新的《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药师应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处方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有重复用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等。因此,自中心运行以来药师在药物合理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向临床科室提出了经常出现的不合理药物配伍和超剂量用药。通过药师的用药干预,处方不合格率由原来的1.05%降低到0.072%,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 三、加强职业防护 提高护理质量
在传统的配置环境中,护理人员易受到某些危险药物的伤害。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反应、肾毒性反应、心脏毒性反应、肺毒性反应、肝毒性反应和药物过敏反应等,有的药物还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这些反应的特点是在低剂量下就可以对人体器官产生严重毒性。在静脉药物配置时处置不当,药物悬浮颗粒或液滴溢出,经呼吸道或通过皮肤沾染进入人体,造成危害。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此类药物时,由于采用了生物安全柜,配置人员需穿戴专门的手套÷隔离衣、护目镜及口罩,从而加强了对配置人员的职业防护,大大降低了毒性药物的职业伤害;另一方面,通过隔离的环境和严格的操作规程,可以对危险药物的储存、配置、运输、废弃物等诸多环节进行控制,减少了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推动下,将原来由护士承担的药物配置工作转为由药剂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承但,从而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患者,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病人的治疗服务,集中精力搞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今天,配置中心将进一步发挥药师的作用,把合理用药落到实处。
以改变分散配置为集中配置、改变普通环境为洁净环境的制剂科营养药物配置室,于4月2日开始运作以来,得到了医院领导和有关科室的好评。
静脉营养药物配液中心设立在医院制剂科,配置室总面积96.5平方米,总使用面积为140平方米,分为药物信息传递室、摆药核对室、静脉药物配置室和成品核对包装室。
PIVAS建立后,开展全新集中配制流程:医师开医嘱→护士处理医嘱→双人核对→录入医嘱→传递至PIVAS→药师审查处方(未通过审查返回医师处)→打印标签→药师摆药→再次核对→护士进行药物配制→药师再核对→包装→成品配送→护士接收→核对→给药
静脉输液配液现状令人忧虑
在国外,医院输液的比例一般在45%左右,但在我国,有些医院的这一比例高达90%!有的处方中加药品种多达6种以上,其配伍禁忌以及回避办法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十分复杂,相关要求极为严格。 为了降低给药错误,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国家对静脉输液加药采用集中混合配制的方式。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医院一直沿袭医师开处方、药师发药的模式。临床静脉输液药物的混合,分散在各个病区的护士站治疗室进行,虽然对配药间也进行一定的消毒处理,但环境处于开放式,在添加、配制药物时,药物有可能受到污染,输入人体后造成热原反应等,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甄健存主任药师在谈起静脉输液加药混合配制的上述现状时告诉记者,在病区开放式加药配制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细胞毒性药物,不仅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操作者还可能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吸入等途径而受到损害。从当前的状况来看,国内的医护人员在配制细胞毒性药物时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淡薄。
此外,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也较常见。一些临床医师往往按照经验与习惯用药,对某些药物的配伍不科学,致使在临床中常见不适宜配伍的药物仍处方在一起使用的事例。医师对药品配制载体、药品的特殊规格或使用途径等方面的问题考虑较少。同样都是注射剂,但是不同的规格、不同的给药途径的药品是不能替代的,如肌肉注射剂用于静脉注射或者滴注,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建立配制中心是发展方向
据介绍,目前专家们普遍认为现行分散在病区开放式输液加药配制的模式应该改变,实行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以下简称配制中心)是发展方向。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工作是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临床医师处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