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练习第十八篇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练习第十八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1:53:28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随着汉乐府的流行,文人开始仿作五言诗,到汉末便呈现五言诗大兴的局面。 。这些诗语言浅近自然,诗境清远平和。后人把它们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如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钟嵘称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诗品》)。

①《古诗十九首》主要表现了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思,士人宦游失意之感。 ②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民歌影响文人创作的一件值得彰明显著的大事。 ③有的作品还流露出感叹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④汉末的许多五言诗,因为作者姓名不可考,自晋代以后就被称为“古诗”。 ⑤其中有十九首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 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心态。 A、④①⑥③⑤② B、④⑤①⑥③② C、②④⑤①③⑥ D、②④⑤⑥①③ 【答案】:

【解析】:

第20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答案】:

【解析】:

9 / 15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第21题【问答题】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2题【文言文阅读】

课外拓展

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御史^⑥之死网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⑦。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 (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

【注释】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②蚤:通“早”。③成立:抚养成人。④艤(y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⑧罗玘

(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论者谓有神相云 A、论者∕谓有神相云 B、论者谓∕有神相云 C、论者谓有∕神相云 D、论者谓有神∕相云

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尝______ 悉______

10 / 15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翻译句子。 顷之,持妹而出。

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读了文本,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答案】: 【解析】:

第23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醒,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出对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11 / 15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弹冠 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

D、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

选出对划线的字的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①何故而至此 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选出“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 ) A、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B、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C、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

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12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随着汉乐府的流行,文人开始仿作五言诗,到汉末便呈现五言诗大兴的局面。 。这些诗语言浅近自然,诗境清远平和。后人把它们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如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钟嵘称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诗品》)。 ①《古诗十九首》主要表现了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思,士人宦游失意之感。 ②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民歌影响文人创作的一件值得彰明显著的大事。 ③有的作品还流露出感叹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④汉末的许多五言诗,因为作者姓名不可考,自晋代以后就被称为“古诗”。 ⑤其中有十九首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 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心态。 A、④①⑥③⑤② B、④⑤①⑥③② C、②④⑤①③⑥ D、②④⑤⑥①③ 【答案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