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由入门到精通——PID自动调节纵横谈
低。当出水泵开到一定地步,进出口流量相等的时候,水位保持平衡。可是这个时候因为积分的存在,积分使得泵以最大的速度继续开大,一直到水位等于设定值泵的流量才停止变化。而此时,出口流量又远大于进口流量,故此水位不能稳定,形成震荡。(实际叙述很麻烦,咱们这里虽然说了很多废话,可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简练的)
包括我上学时候学习的教材《热力过程自动化》(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年版),虽然没有明确说无自平衡能力的被控对象不能用积分作用,但是据其分析的情况来看,还是赞同前者的结论的。
这个描述存在两个问题:
1、 积分的速度与积分参数和输入偏差有关。进出口流量相等的时候不是水位偏差最大的时候,而是水位略微有所回调。所以此时泵的改变速度不是最大。
2、 如果比例积分设置参数合适,这个系统是个逐渐收敛的过程。在手动状态下,出水流量通过增加—降低的反复调节,最终水位可以稳定在任何一个值,而不是某一个特定值。那么比例、积分作用使得出水流量的反复波动,最终应该可以稳定,并且实现无差。
所以我认为,不管有无自平衡能力,都可以使用积分作用。只是有自平衡能力的调节对象的参数更容易整定,调节更容易稳定。
据我考察,许多电厂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都加有积分作用,也都能稳定运行。
三、随动调节系统
有人曾经提过:电厂有一种随动调节系统,也就是自动投入时候只要在正常水位范围内,可以稳定在任何一个定值。我不清楚业内是 “随动调节系统”的提法的具体含义。但是根据上面的表述,“可以稳定在任何一个定值”的话,要实现这个功能很简单,就是去掉积分作用,用纯比例调节。因为纯比例调节没有消除静态偏差的功能,当然可以稳定在任何一个值了。
对于与随动调节系统,我想应该还有一种方式:设定值是经常变动的。这样的系统很多:火电厂的滑压运行方式,这个滑压就是压力需要平滑的波动,其设定值就应该是个波动的函数。还有在中调控制下的机炉协调(专业术语叫做AGC)的机组负荷设定值,应该也算是经常变动的。
电力行业之外,这种系统也很多。比如管道焊接中,为了消除热应力,需要对焊接点进行控制下降温度法,这个控制下降的温度设定值,就应该是经常变化的,甚至是用时间函数来确定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设定值常变,有三种情况:
1、随便让它变不加控制;
2、是加以控制,根据时间或者其它情况,设定值做一个有规律的修改;
3、设定值是受其他因素控制的函数计算值。
四、对于系统耦合的解决办法
我们之所以专门介绍高低加调节系统,就是因为系统之间存在着耦合,而且这种状况在电厂中非常普遍。下图是一个电厂的低加系统耦合情况示意图。
#4低加的凝结水流入#5低加,#5低加的凝结水流入#6低加。对于#4低加来说,自动投入很简单,没有耦合,用一个简单的单回路调节系统足可以了。可是对于#5低加来说就不大好,因为它要接受#4低加来的凝结水。在有的系统中,上一级低加来的凝结水流量波动不太大,对本系统干扰不大。而如果上一级来的流量波动大,足以大幅度影响本系统的水位的时候,就必须要关注系统耦合了。
解决的办法前面已经说过,加一个前馈。可以对#4低加的输出增加一个流量测点。然后把此流量信号作为本系统的前馈。可是增加流量测点涉及到安装问题。如果用流量孔板测量,需要寻找一个数米长的直管段,拥挤的汽机空间不一定能够找到这么一个直管段;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购买流量孔板和变送器。所以往往许多厂矿没有流量测量装置。那么,我们可以让#4低加输水的执行器反馈作为#5低加水位的前馈信号,虽然不太好,将就着用吧。控制策略原理框图如下:
也有人会说:前馈信号到底能带来多大干扰,需要对干扰情况进行调节的。这个问题在副调的PID调节器内就可以解决。修改比例带的大小就可以解决。不过也有很多的人倾向于给副调的测量值加上一个系数。也行。控制策略原理框图如下所示:
五、几个问题:
1、 为什么要用串级调节,而不能用单PID,在单PID的输出叠加前馈信号?
因为跟踪不好实现。具体道理,在第2-11节,《比例积分微分综合整定》里面咱们已经说过。
2、 死区的设定
前面讲过,死区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执行器的动作次数,提高执行器的寿命。但是死区设置过大,不但会影响调节系统的调节精度,而且会造成调节滞后,影响系统稳定性。下图就是死区过大影响系统稳定性的例子:
死区过大影响系统稳定性
那么,死区设置多少合适呢?一般来说,对于高低加系统,其总量程都在1000~2000mm之间,可以在设定值±10~20mm之内不运算。那么死区可以设置为:
10~20/(1000~2000)=0.5~2%
在一般的PID调节器内,死区往往是百分量。所以就可以省写为0.5~2。
如果实际整定过程中,还发现死区过大,可以设置更小。
3、 死区过大的判断
那么怎么判断调节系统是因为死区过大造成的不稳定?
很容易。我们可以观察被调量和输出的曲线。当死区存在的时候,输入偏差在死区以内,调节器的输出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如果系统不稳定,并且水平直线过长,就可以判定为死区过大。
当被调量开始回调的时候,输出也跟着回调。可是回调到一定的地步,输出不变了,为什么?死区的存在所致。如果系统不能稳定,死区过大,死区的存在导致回调滞后,下一个回调的波峰推迟出现。如果系统能够稳定且波动较小,说明死区设置合理。合理的死区几乎不会造成回调滞后。
引起调节滞后的原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积分时间过小和死区过大。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区别。
六、偏差报警与偏差切除
我们搞自动调节系统,目的就是为了让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可是如果一旦出现意外,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偏差报警和保护功能。
现在的调节系统已经比较完善,在调节器内往往都有偏差保护功能。
所谓的偏差保护,就是当调节器的输入偏差大到一定值的时候,要把自动切换到手动状态的功能。
如果调节器内没有这个功能,就需要我们在控制策略中添加该功能。
除了被调量与设定值的偏差保护外,还有个输出与反馈的偏差保护功能:当调节器的输出与执行机构的反馈大到一定值的时候,说明执行机构出现了故障,要么执行机构误动,要么拒动,或者反馈故障。发生这样的异常,也必须要把系统切除到手动状态。
切除到手动状态,一方面是保护系统不致出更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提醒运行操作员,系统出现故障,需要手动干预;同时需要检查系统,消除缺陷。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