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简案《小音乐家扬科》(任珊)
《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课文,读准多音字,在教师的引导下说清课文主要内容。 2、紧扣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学习课文1---5自然段,通过研读重点语句“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感受扬科生活的贫苦;了解“无论??总??”“凡是??都??”的用法,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和痴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
4、模仿课文第四段(拟人句)和第五段(运用拟声词)的写法给文章补充内容。
课前谈话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板书):小音乐家扬科 1、读课题。
2、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通过事情来写的。课文主要写了扬科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词语划下,多读两遍。读通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扬科的什么事?(学生读6-7分钟,教师巡视) 2、检查反馈
▲词语: 抗拒 恐惧 凄惨 惊恐 号叫
指名读,读准“号叫”。齐读,了解这些词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构成的,再齐读词语。
▲词语:牧童 监工 仆人 更夫 管家
指名读,默读课文,了解监工、仆人、更夫、管家和扬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感受扬科的处境。
3、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在讲扬科的什么事?指名说,师引导,同桌说。
三、学习1---2自然段,感受扬科生活的贫苦。
师: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已经知道扬科的命运很悲惨,他的命运如此悲惨,主要还扬科家生活的贫苦。请同学们默读1---2自然段,划划哪些语句在告诉我们? 1、学生默读1---2自然段 2、交流:
句子A: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引导:这句话在写扬科的外貌,“瘦弱”、“脸黑黑的”,从描写扬科的外貌来体现扬科家生活的贫苦。
句子B: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
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短工”,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是怎样的?随机积累词语:居无定所、寄人篱下、一贫如洗??(板书)
指导朗读:带着对扬科的同情,。齐读第2自然段。
四、品读3----5自然段,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和痴迷。
过渡:扬科这样的处境,还谈得上什么爱好,什么兴趣呢?可是扬科偏偏那样地热爱音乐,课文哪些自然段都在写扬科爱音乐呢? 这节课,我们先来感受扬科对大自然音乐的喜爱。
1、自由读3---5段,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用书中的哪句话来概括?
2、交流:
句子A:扬科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总能听到乐声。 学生说感受。
引导:也就是说,不管到什么地方,扬科都能——,对扬科来说,到处都有——,这是一个对音乐非常敏感的孩子。所以大伙儿管他叫——(扣题)
句子B:凡是乡村里听得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 学生说感受。
引导:为“凡是”换个词。(随机:像上面一句的“无论??都??”一样,“凡是”的后面往往也跟着“都”,它们就组成了一对关联词。)只要有声音,扬科就觉得是——,只要听得到,扬科就会——(注意听着),凡是乡村里听得到的——,他都——,他觉得——,听着这些乐声,对扬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啊!所以大伙儿都叫他——(扣题)
齐读两个句子。这两句话都在概括地写扬科爱音乐。
3、扬科走到了哪里,听到了哪些乐声呢?课文是怎样具体来写的? 指名读出相关的句子,随机出示: 树林里??
田野里?? 果园里?? 堆草料的时候?? 小河边??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从重点词感受扬科对音乐的喜爱。
师引读:扬科很爱音乐,无论——,他总能—— 他来到树林里,听到树林里在—— 他来到田野里—— 来到果园里—— 堆草料的时候—— 春天来了,——
强调:是啊, 凡是乡村里听得到的——
指导朗读:让我们跟着扬科的脚步,一起走进大自然,细细地聆听各种美妙的乐声。 齐读3——5自然段。(配乐)
四、小练笔。
文章3-5自然段写扬科爱听大自然的音乐,作者既有概括的写,又有具体的描述,在具体描述的时候又采用了不同的写法,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 1、第一句:拟人写法
第二句:运用拟声词。 两个句子好在哪里?
2、模仿作者的写法,写写:扬科还会来到哪些地方,听到了哪些声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