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印染废水处理毕业论文
说,就是通过水头损失的计算,确定各处理构筑物的标高,以及连接构筑物间的管渠尺寸和标高,从而使废水能够按处理流程在各构筑物间顺利流动。
1、高程布置的主要原则
⑴ 尽量利用地形特点使各构筑物接近地面高程布置,以减少施工量,节约基建费用。
⑵ 废水和污泥尽量利用重力自流,以节省运行动力费用。 2、确定水土流失数量
为了达到重力自流的目的,必须精确计算废水流动中的水头损失。水头损失包括:
⑴ 流经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包括进出水管渠的水头损失。
⑵ 流经管渠的水头损失,包括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按所选类型计算。 3、高程布置时应考虑的因素
⑴ 初步确定各构筑物的相对高差,只要选某一构筑物的绝对高程,其他构筑物的绝对高程也可确定。
⑵ 进行水力计算时,要选择一条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按最大流量计算。同时还应留有余地,以保证系统出现故障或处于不良工况时仍能正常运行。
⑶ 当废水及污泥不能同时保证重力自流时,因污泥量较少,可采用泵提升污泥。
⑷ 高程布置应保证出水能排入受纳水体。废水处理厂一般以废水水体的最高水位作为起点,逆废水流程向上倒推计算,以使处理后废水在洪水季节也能自流排出,如设立泵站,则可使泵站扬程最小。
⑸ 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高程布置。如地下水较高,则应适当提高构筑物的设置高度,以减少水下施工的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5 设计计算书
5.1 粗格栅
平均设计流量Q=12000 m3/d≈0.14 m3/s,取格栅倾角α=70°,KZ=1.6,栅前水深为0.5 m,过栅流速为0.6 m/s,b=0.02 m,S=0.01 m。
则:
格栅间隙数:∴栅槽宽:B=S(n-1)+bn
=0.01x(24-1)+0.02x24 =0.71 m
第 8 页 共22页
取24格
设进水渠宽B1=0.2 m,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α=20°。
l1 =
≈0.7 m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宽部分长度:
l2=l1/2=0.35 m
本设计中采用迎水面为半圆形的栅条,则: β=2.42,并取k=3,则 h=2.42× =0.05 m 设超高为0.3 m,
则:总高H=h1+h2+h3=0.5+0.05+0.3=0.85m
总长L=l1+l2+0.5+1.0+
×
sin70°×3
=0.7+0.35+0.5+1.0+
=2.9 m
每日清渣量:设含沙量为0.05 m3/(10 m3污水),则:
W=
=
=0.4 m3/d>0.2 m3/d
所以宜采用机械清渣。
5.2 进水井
按一台泵的最大流量时6 min的出流量设计,则进水井的有效容积: V=
面积:取有效水深为2 m,则面积F进水井长度5 m,则宽度为3 m。 进水井平面尺寸为5.0 m×3.0 m。 保护水深为1.3 m,则实际水深为3.3 m。
。
5.3 细格栅
平均设计流量Q=12000 m3/d≈0.14 m3/s,取格栅倾角α=70°,KZ=1.5,
第 9 页 共22页
栅前水深为h=0.5 m,过栅流速为v=0.6 m/s,b=0.01 m,S=0.01 m。
则:
格栅间隙数n=
所以格栅宽:B=S(n-1)+bn
=(44-1)×0.01+0.01×44 =0.87 m
设进水渠宽0.2 m,进水渠展开角为α1=20°,则 l1=
=
=0.78 m
=43.8 取44格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宽部分长度: l2=l1/2=0.39 m 水头损失:
h1=h0k=εsina
=βsina
=
=0.085 m (在0.08~0.15之间,符合要求) 设栅前超高h2=0.3 m
则总高:H= h1+h2+h3=0.5+0.085+0.3=0.885 m 总长:L= l1+l2+0.5+1.0+
=0.78+0.39+0.5+1.0+ =3 m
每日清渣量:设含沙量为0.03 m3/(10 m3污水),则 W=
=0.24 m3/d>0.2 m3/d
仍然采用机械除渣,且考虑到日常维护,在渠道两旁各设一条宽1 m的走道,并设护栏。
第 10 页 共22页
5.4 调节池
5.4.1 工作原理
调节池采用同心圆分割式,池由四个同心圆隔墙分成若干廊道,废水沿不同长度的廊道流动,使同时进池的废水不同时流出,以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
5.4.2 尺寸计算
设废水在调节池的停留时间为8小时,有效水深为3米,则 V=Q×T 式中:V——有效体积(m3); Q——平均进入流量(m3/h); T——停留时间(h); V=
×8=4000 m3
F=
=800 m2
则调节池的尺寸为长40米,宽20米。
5.5 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池的作用:降解、打断长链的大分子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指标。 5.5.1 尺寸计算
Q=12000 m/d=500 m/h 停留时间:T=6 h
则容积:V=QT=500×6=3000 m
其尺寸可设计为:长30米,宽20米,深5米,设超高为0.3米。 5.5.2 水解酸化池的进水配水系统
⑴ 主要功能:①将进入反应器的原废水均匀的分配到反应器的整个横断面,并均匀上升;②起到水力搅拌的作用。
⑵ 本系统采用穿孔管进水:
①干管:流量q=12000 m/d=140 L/S 采用管径400 mm,干管始端流速v=1.0 m/s。 ②支管:支管中心间距d=0.5 m 池中支管数n=2×24=48 每根支管入口流量q/
3 L/s
3
3
3
3
查表得管径为32 mm,支管始端流速为v/=1.71 m/s。
第 11 页 共22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