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A)(解析版)(1)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专题】实验题;定性思想;实验分析法;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220V交流电压,每隔0.02s打一个点; (2)该实验必须要平衡摩擦; (3)根据作差法求解加速度. 【解答】解:(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220V交流电压;
(2)为了让绳子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该实验首先必须要平衡摩擦力,把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那一端适当垫高,根据图象可知重要的疏漏为没有平衡摩擦力;
(3)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则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作差法得:加速度a==0.43m/s
2
故答案为:(1)220;(2)没有平衡摩擦力;(3)0.43
【点评】这个是课本参考实验的改进版,用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得到小车受到的合外力,而不需要用重物的重力来近似代替,是一个比课本参考方案更好的办法,题目价值很高,但同样要平衡摩擦力,难度适中.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7.(10分)(2015秋?洛阳期中)如图所示,重力为G1=8N的砝码悬挂在绳PA和PB的结点上,PA偏离竖直方向37°角,PB沿水平方向且连在重力为G2=10N的木块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试求: (1)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 (2)木块所受斜面的弹力.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先以结点P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求出BP绳的拉力大小,再以G2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求解斜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和弹力. 【解答】解:对结点P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 FB=G1tan37°=6N
对木块G2,由平衡条件可得: f=G2sin37°+FBcos37° 得:f=10.8N
N+FBsin37°=G2 cos37° 解得:N=4.4N 答:(1)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是10.8N; (2)木块所受斜面的弹力是4.4N.
【点评】本题是通过绳子连接的物体平衡问题,采用隔离法研究是基本方法.要作好力图,这是解题的基础. 18.(10分)(2015秋?洛阳期中)据外媒报道,“火星一号”移民计划即将启动候选人筛选,头4名火星居民将在2025年登陆火星,虽然踏上火星之后将不能够返回地球,但这一移民计划还是收到了超过20万人的申请,假若某志愿者登上火星后,在水平面上将一小球从高为L的地方以速度Vo水平抛出,测得抛出点和落地点相距2L,不计空气阻力,求: (1)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口的大小.
(2)若已知火星半径为R,则卫星在距火星表面高为h处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多大?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 【分析】(1)根据几何关系求出水平位移,从而求出运动的时间,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结合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求出线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1)根据几何关系知,水平位移x=根据L=
,
,
,
解得g=.
(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又GM=gR, 解得v=
.
2
答:(1)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
(2)卫星在距火星表面高为h处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理论与平抛运动的综合,通过平抛运动的规律求出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关键,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等于重力这两个重要理论,并能灵活运用. 19.(10分)(2015秋?洛阳期中)某高速公路的一个出口路段如图所示,情景简化:轿车从出口A进入匝道,先匀减速直线通过下坡路段至B点(通过B点前后速率不变),再匀速率通过水平圆弧路段至C点,最后从C点沿平直路段匀减速到D点停下.已知轿车在A点的速度vo=72km/h,AB长L1=150m;BC为四分之一水平圆弧段,限速(允许通过的最大速度)v=36km/h,轮胎与BC段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0.5,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
2
C段长L2=50m,重力加速度g取10m/s.
(1)若轿车到达B点时速度为v1=18km/h,求轿车在AB段加速度的大小; (2)为保证行车安全,车轮不侧滑,求水平圆弧段BC半径R的最小值; (3)轿车从A点到D点所用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考点】向心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 【分析】(1)轿车在AB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位移和末速度,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求解加速度.
(2)轿车在BC段做匀速圆周运动,由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为保证行车安全,车轮不打滑,所需要的向心力不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据此列式求解半径R的最小值. (3)分三段,分别由运动学公式求解时间,即可得到所用的最短总时间. 【解答】解:(1)v0=72km/h=20m/s,v1=18km/h=5m/s,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
.
,解得轿车在AB段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在BC段做圆周运动,静摩擦力提供 向心力,
,
为了确保安全,则须满足F1≤μmg, 代入数据解得R≥20m,即Rmin=20m.
(3)设AB段时间为t1,BC段时间为t2,CD段时间为t3,全程的最短时间为t,
, , ,
总时间t=t1+t2+t3,
代入数据解得t=23.14s.
2
答:(1)轿车在AB段加速度的大小为1.25m/s; (2)水平圆弧段BC半径R的最小值为20m;
(3)轿车从A点到D点所用的最短时间为23.14s.
【点评】本题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综合题,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灵活选择运动学的公式形式是关键,当不涉及加速度而要求时间时,可用位移等于平均速度乘以时间来求. 20.(14分)(2015秋?洛阳期中)如图1所示,质量为M=2kg,左端带有挡板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板上中点处放有一个质量m=1kg的物块,现用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7.5N的拉力F拉长木板,物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1=0.1,长木板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2=0.2,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最后物块恰好能运动到木板的右端,木板长L=9.6m,物
2
块可视为质点,不计挡板厚度,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 (1)求小物块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 (2)撤去拉力F时木板的速度.
(3)若从撤去拉力开始计时,在如图2坐标系中画出物块和长木板的v﹣t图线.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计算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1)假设保持相对静止,通过整体法求出加速度,隔离对小物块分析,求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最大静摩擦力比较,判断能否保持相对静止,若能保持相对静止,则物块的加速度等于整体的加速度. (2)通过整体法和隔离法判断出物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木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抓住位移关系求出撤去F时木板的速度. (3)根据木板和木块的运动规律,作出速度时间图线. 【解答】解:(1)假设小物块和木板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整体加速度为:
a==0.5m/s,
2
隔离对小物块分析,f=ma=1×0.5N=0.5N<μ1mg,可知假设成立.
2
则小物块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a=0.5m/s. (2)假设撤去F后一起做匀减速运动,有:a=
,
隔离对小物块分析,有:f=ma=1×2N=2N>μ1mg,可知假设不成立,二者发生相对滑动. 小物块的加速度为:
对木板有:μ2(M+m)g﹣μ1mg=Ma2,
2
代入数据解得:a2=2.5m/s. 因为
,
,
代入数据解得:v=4m/s.
(3)撤去拉力后,物块和长木板均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木板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木块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
.
2
答:(1)小物块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为0.5m/s. (2)撤去拉力F时木板的速度为4m/s. (3)物块和长木板的v﹣t图线如图所示.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物块和木板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综合求解,通过整体法和隔离法判断木块和木板是否发生相对滑动是关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