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教 学 18 反 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 执笔: 备课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执教: ,、铁生锈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课前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修 改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19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四、总结: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教 学 反 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
执笔: 备课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执教: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课前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课时安排:1课时 个 性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 20
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X|k |B| 1 . c|O |m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 , , , , 总结拓延:
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
阅读,,页:
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教学反 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 执笔: 备课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执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