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国经济学教育体系和对中国的启示 - - 方汉明
作者简介:方汉明,男,1972年10月出生,浙江定海人,经济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副教授。1983年起在定海一中就读初、高中,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曾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浙江省一等奖。1989年高中毕业后,被免试保送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就读。在复旦大学学习期间,因成绩突出,连年获得奖学金。1993 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并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和“上海市三好学生”。 同年9月被免试保送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攻读硕士研究生。 1994 年8月,获得美国佛杰尼亚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国留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机会。1995年8月转到常春藤联盟之一的位于费城的宾西法尼亚大学继续攻读经济系。 2000 年5月获得宾西法尼亚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解析大学和中学毕业生的工资差别》被英国皇家经济学会评为“同年全球最佳七篇经济学博士论文”之一,并因此应邀到英国、法国、荷兰和以色列四国著名大学演讲。 2000年7月起受聘于世界著名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任助理教授。2005 年7月,被提升为耶鲁大学经济系副教授,9月被授予Henry Kohn副教授头衔,同时也是位于波士顿的著名的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成员之一。 任职以来,方汉明在教学和科研中已取得卓著成绩。在世界著名杂志上已发表14篇论文, 包括在最顶级的《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和 《经济理论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上各发表两篇论文。并经常受到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国的大学经济系的讲学邀请。近五年来,方汉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宾西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地的多次讲学,均受到好评。 美国经济学教育体系和对中国的启示 方汉明 我自1994年离开复旦大学赴美留学到现在,一晃就已经有十一个年头了。我出国时国内似乎尚无互联网,所以我当时对到美国攻读博士意味着什么所知甚少,而且觉大部分是从先前留美的师兄师姐那里听来的。十年来我对美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了解得多了,但似乎对国内十年来的进步所知甚少。所以,当梁晶老师约我就中国经济学教育撰文时,我有点犹豫。我觉得还是利用自己的优势谈谈美国经济学教育体系,也许国内的读者能从其中得到 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启示。 一. 本科,硕士和博士生 美国的本科生教育总的来说偏向于综合
素质教育。高中生被录取以后往往要到第三年初(Sophomore)才选定专业。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往往要上很多其他学
科的课程。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我任教的耶鲁大学甚至规定一二年级的本科生要选修一定数量的人文,自然和外语课程。在耶鲁和其他很多大学里, 经济系 本科生必需从经济系开的课程中选择十一二门课, 包括必修的经济学入门课 (Introductory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中级课程(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统计计量和一门数学系开的数学课。经济系的本科生毕业后很多到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和政府部门做初级(Entry Level)雇员;很多人在工作几年后再读工商管理硕士。很少一部分会选择立刻上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在耶鲁,每年 140名经济专业的本科生只有5-6名)。有攻读博士学位职业志向的学生一般会受到教授的指点,在本科时就选上更多的数学课,甚至会在本科时就选听经济系的研究生课程。 美国很多偏重于研究的经济系(包括几乎所有的名校)不设置专门的硕士项目(Master’s Program),很多人在读博士过程中能自动取得硕士学位。硕士项目往往有偏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公共政策学院和排名偏后的经济系提供。美国的博士项目(Ph.D Program主要目的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经济系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入学申请。一个由5-6名经济系教组成的录取委员会会阅读申请材料,并从中选择最优秀的学生给予录取和奖学金。值得一提的事,博士生录取时完全由这个录取委员会的教授们决定的;不在这个委员会的教授可以给学生写推荐信,但并不能告诉他们应该录取谁。 一年级的博士生基本上都修相同的课程:(1)高级微观,往往包括消费者和厂商理论(Theory of Consumers and Firms),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Game Theory and Information Economics);(2 高级宏观,包括经济增长理论(Growth Theory)和商业周期理论(Theories of Business Cycles); (3 概率论,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Probability Theor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Econometric Theory)。所有的一年级学生必须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名称各异,Qualification Exams,Core Exams, Prelim Exams, 等等)。系里一般会给学生两次机会,如果两次都不及格就会自动丧失继续攻读博士的资格。资格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最后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从事研究和完成博士论文。 两年级学生开始选修更专业化的课程
(Field Courses)。主要的专业有:微观经济理论 ( Microeconomic Theory);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计量经济学 (Econometrics;劳动力经济学 (Labor Economics;工业组织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公共经济学 (Public Economics;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
nal Finance;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 经济史(Economic History), 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等。当然,不是所有的经济系都五脏俱全; 甚至有些名校有的时候也不能配置所有的专业课。一般学生会选择至少两门专业。两年级的课程比起一年级课程来说,学生阅读的不再主要是教科书,而是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原文,甚至尚未发表的工作性论文(Working Paper)。二年级的专业课人数比较少,因此学生课上参与讨论比较多,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近和了解教授一便成为论文导师的主要机会。如果说一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上课,作业,考试,和存活(Survive), 二年级学生要培养的最主要的技能则是评论性(或挑战性)文献阅读(Critical Reading)。 这是一个学生从上课到自己从事开创性研究的关键技能。Critical Reading 要求读者能对所阅读的论文(不管是理论性还是经验性研究提出以下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Motivation)? 文章的主要假设是什么,是否合理?文章的方法和发现对理论或政策有无重大意义和广泛应用?文章有哪些缺陷,能否改进?最后要求读者对文章作出一个客观的综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Critical Reading 要求读者扮演一个匿名审稿人的角色,尽管所读的文章有可能已经发表了。 博士三年级有要经历一个更大的飞跃。所有博士项目都要求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的研究课题,实现一个从上课(Course Taking)到独立的开创性研究(Independent Original Research)的转换。大部分学校要求学生在三年级末或四年级初确定博士论文课题(Dissertation Prospectus)。确定博士论文题目,不是能够一天两天的事。通常要求学生能对有关文献的前沿(Literature Frontier)有一个充分地掌握;阐述自己的研究课题有如何创意和对如何完成研究课题有一个十分具体的时间安排,包括数据收集,基本理论模型等等。 四五年级学生则是集中精力写工作论文(Job Market Paper)以准备找工作。在自己研究之余,四五年级学生通常要求频繁出席(如果不是一次不拉的
话)系里有关专业的研讨会(Seminars), 对同学的研究做出建设性的评价(Constructive Comments),还有时要在系里的研讨会上提交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找工作之前的模拟演习)。 在上述的时间线中,很多学生在二年级之后会做系里的助教和助研。助教对外国学生尤其重要, 因为它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助研则在一定程度上与“徒工”相似,给予学生一个完成教授布置的研究任务过程中理解研究到底是如何回事。 二. 经济学家就业市场 一般博士生
在完成和精心修改(Polish)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后开始寻找职位。有必要指出的是,美国经济系的博士论文根本不要求写一本专著;通常的博士论文由两三篇相关课题的论文组成。工作论文(Job Market Paper)是这些论文中的一两篇组成。博士生的工作方向有教育机构(Academia), 私人企业(Private Sector)和政府机构及国际组织(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我本人比较熟悉的是教育机构的工作。找到教育机构工作最重要的是论文质量和导师及学校的推荐。由于美国经济学期刊实行匿名审稿人制度因此发表周期很长,所以找工作的博士生一般都没有已发表或已被接受发表的论文;雇人学校一般有系里有关教授对文章的评价作出决定。美国经济学博士找工作是一个重大问题;具体情节对第一次找工作的人来说相当复杂。所幸的是一般系里有专门的教授(Placement Officers)指点迷津。钱颖一教授曾经撰写“经济学家在美国”的文章对经济学博士找工作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我不在此多述。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各系基本上不直接雇佣自己培养的博士生, 即便是自己最优秀的毕业生。这个习俗如何形成我并不明白。但是它至少有两个重要的作用。第一,防止近亲繁殖,有助于学术观点多维化;第二,有外部市场对学生论文质量做出评价而不是系里的有关老师说了算,这防止学生将大量精力放到政治交易 (Politics)上。 三. 经济学研究 经济系培养的博士必须能够独立从事开创性的研究。高质量的经济学研究并没有一个模式。比如说,最近几年获得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的 MatthewRabin (2001 年, Steven Levitt (2003 年)和 Daron Acemoglu (2005年)有着完全不同的研究风格;他们相同的地方可能只是他们的开创性。 a. 理论(Theoretical)与经验 (Empirical研究 美国经济学界对理论(Theoretical)和经验(Empirical研究都很重视。一般经济学家要么从事纯理论或应用理论研究,要么从事经验研究;但最近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