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4生物化学专接本简答及论述
ATP,因此有氧条件下葡萄糖消耗的速率大大降低了。
22.简述生物膜的流动性(2011.10)
答:生物膜的流动性也可称之为运动性,包括膜脂和膜蛋白的运动状态。 (1)膜脂的运动方式:
①分子摆动;②围绕自身轴线旋转;③脂肪酰基链的旋转异构化;④侧向扩散和在双层间的翻转运动。 (2)膜蛋白的运动方式
①沿着与膜平面垂直的轴作旋转运动; ②在膜平面作侧向扩散运动,但不能翻转。 与膜脂相比,膜蛋白的侧向扩散要慢得多。
23.简述膜的被动运送及方式。(2013.10) 答:(1)物质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形成梯度,物质顺着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的过程叫被动运输。膜的被动运送方式有简单扩散和促进扩散。 (2)简单扩散:不需能量,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3)促进扩散:不需能量,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但有特异(被动运输)性膜蛋白促进转运。
24.简述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及其作用。(2012.10) 答:(1)典型的呼吸链(电子传递链)有两种类型:①NAD传递链②FAD传递链。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的排列顺序为:①NADH传递链:NAD+ →[ FMN (Fe-S)]→CoQ→b(Fe-S)→ c1 → c →aa3 →1/2O2 。
②FAD传递链:[ FAD (Fe-S)]→CoQ→b(Fe-S)→ c1 → c →aa3 →1/2O2 。 (2)这些递氢体或递电子体往往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主要的复合体有: ①复合体Ⅰ:(由一分子NADH还原酶(FMN),两分子铁硫蛋白(Fe-S)和一分子CoQ组成),作用是将(NADH+H+)传递给CoQ。 ②复合体Ⅱ:(由一分子琥珀酸脱氢酶(FAD),两分子铁硫蛋白和两分子Cytb组成),作用是将FADH2传递给CoQ。 ③复合体Ⅲ:(由两分子Cytb,一分子Cytc1和一分子铁硫蛋白组成),其作用是将电子由泛醌传递给Cytc。
④复合体Ⅳ:由一分子Cyta和一分子Cyta3组成,可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
25.比较脂肪酸的从头生物合成和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的差别。(2012.10) 答:
脂肪酸的从头生物合成和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区别 序号 区别点 脂肪酸合成 脂肪酸β-氧化 1 细胞中的部位 细胞质 线粒体 2 酰基载体 ACP CoA 二碳单元参加或断裂的3 丙二酸单酰CoA 乙酰CoA 形式 4 电子供体或受体 NADPH FAD,NAD+ 5 6 酶系 能量变化 7种酶,复合体 消耗7个ATP及14个NADPH 4 种酶 产生129个ATP 26.氨基酸脱氨后的产物是什么?它有哪些代谢途径?(2013.1) 答:氨基酸脱氨后的产物是α-酮酸和氨 (1) α-酮酸的代谢途径 ①用于氨基酸的再合成 ②转变为糖和脂
③进入TCA循环,氧化成CO2和H2O。 (2)氨的代谢途径
①形成酰胺储存起来:Asn和 Gln ②合成新的氨基酸 ③合成氨甲酰磷酸
④合成尿素:高等动物解毒方式
27.氨基酸脱羧后的产物是什么?它有哪些代谢途径? 答:氨基酸脱羧后的产物是CO2和胺 (1) CO2的代谢途径 大部分直接排到细胞外,小部分可通过丙酮酸羧化支路被固定,生成草酰乙酸或苹果酸。
(2)胺的代谢途径
胺被氧化生成有机酸,有机酸再经过β-氧化生成乙酰CoA。
28.简述遗传密码子的基本特性(2012.1) 答:(1)遗传密码不重迭、无标点
(2)密码具有通用性:遗传密码在各类生物中是通用的,只有个别例外。 (3)密码子的简并性:大多数氨基酸都有两种以上的不同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一种氨基酸有多种同义密码的现象称为密码简并性。 (4)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64组密码子中有两种特殊的密码子,起始密码:AUG,也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终止密码子:UAG、UGA、UAA
(5)密码子的摆动性:mRNA上密码子专一性取决于前两位碱基,且与tRNA上反密码子配对是严格的,第三位碱基“摆动碱基”可有一定的变动,此现象称密码子的摆动性。
29.生物体中酶活性的调控方式有几种?(2012.10)
答:生物体中酶活性的调节是以代谢途径和酶分子结构为基础的酶活性调节,它包括:(1)底物对酶的激活。
(2)终产物对酶的反馈抑制:催化此物质生成的第一步的酶,往往被它们的终端产物抑制。这种抑制叫反馈抑制。
(3)另外还可通过别构调控、激素、酶的抑制剂、酶的可逆共价修饰和同工酶等来调节酶活性。
30.固定化酶的优点、特点是什么?
答:固定化酶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分子束缚在载体上,使其既保持酶的天然活性,又便于与反应液分离,可以重复使用的酶,它是酶制剂中的一种新剂型。 优点包括(1)极易将酶与底物、产物分开,简化了提纯工艺 (2)酶可以反复使用,有利于实现工艺连续化。 (3)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 (4)酶反应过程易控制。
(5)提高了酶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31.简述DNA变性温度(Tm值)
答:加热DNA溶液,使其对260nm紫外光的吸收度突然增加,达到其最大值一半时的温度,就是DNA的变性温度(融解温度,Tm)。
影响Tm值的因素:Tm的高低与DNA分子中G+C的含量有关,G+C的含量越高,则Tm越高。 也与溶液的离子强度有关,一般情况下,离子强度低, Tm值小。
32.简述生物氧化的特点 答:(1)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反应条件温和。
(2)底物的氧化是分阶段进行的。能量也是逐步释放的。
(3)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力通常先储存在一些特殊的高能化合物中(如ATP),通过这些物质的转移作用满足机体吸能反应的需要。
(4)生物氧化受细胞的精确调节控制。
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公共通路?(2011.10) 答:(1)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的途径。 (2)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3)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4)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后合成必需氨基酸。
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共同通路。
2.试述蛋白质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2012.1)
答:由脂肪合成蛋白质的可能性是有限的,蛋白质可间接地转变为脂肪。
(1)脂肪水解产生的甘油可转变为丙酮酸,进而生成草酰乙酸和α-酮戊二酸,经转氨后可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脂肪酸经β-氧化生成乙酰CoA,进入TCA循环即与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相联。
(2)某些氨基酸如苯丙氨酸、亮氨酸,在代谢过程中能生成乙酰CoA,经缩合形成脂肪酸。
3.试述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2013.10)
答:糖可以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蛋白质可以转变为糖。 (1)糖代谢的中间产物α-酮酸可用于合成各种氨基酸的碳架结构,经转氨后即生成各种氨基酸。(例如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丙酮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这三种酮酸均可经转氨作用形成相应的丙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
(2)蛋白质降解产物氨基酸在体内可转变为糖,许多氨基酸脱氨后转变为丙酮酸,再经糖异生作用合成糖,这类氨基酸又称生糖氨基酸。
(3)糖代谢过程产生的能量可用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4.试述糖代谢与脂肪代谢的相互关系
答:糖可以在生物体内变成脂肪。脂肪变为糖有一定的限制。
(1)糖转变为脂肪:糖酵解所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还原后形成甘油,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A,后者是脂肪酸合成的原料,甘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
(2)脂肪转变为糖: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可沿不同的途径转变成糖。甘油经磷酸化作用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再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糖,脂肪酸氧化分解生成乙酰CoA,在植物体内通过乙醛酸循环生成琥珀酸,再生成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