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八套)
教学目标。
6.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 普遍与特殊 的关系。
7.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具体与抽象 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
8.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 社会性 ,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9.全面发展的人是 体力与智力 、 能力与志趣 、 道德精神和审美精神 等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10.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基础上的。
11.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提高学生 感受美 的能力、培养学生 鉴赏美 的能力、发展学生 创造美 的能力。
1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
1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和 评价功能 。 14.一个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称为狭义的 教育目的 。
15.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6.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 经济 、 文化 等因素的影响。
17.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 全面发展 与 因材施教 相统一的教育。
21
202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卷
及答案(五)
一、选择题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D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B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D )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C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2
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D )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8.教师对学校或其它教育及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 )。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10.( B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4 B.1985 C.1986 D.1987
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C )。 A.幼儿园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 D )不是其基本原则。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 13.“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4.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15.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应具有( D )。
A.组织能力 B.调控能力 C.管理能力 D.教育能力
23
16.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
A.学科专业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政治思想素养 D.人格特质 17.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C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8.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 D )。
A.身心健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19.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B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20.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C )。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填空题
1.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2.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 ),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 人身权 )和( 受教育权 ),其中( 受教育权 )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4.《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 六 )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5.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 朋友)、(研究者)。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