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
(2)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英雄中,词人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3)下阕从几个方面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引导解读:从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从肖像上刻画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谈笑间”从仪态上反映了周瑜临战前的潇洒从容。“灰飞烟灭”从侧面显示了周瑜的才略。
可谓写出了周瑜的“雄姿英发,年轻有为,功成名就”。
这里还可补充赤壁之战史实,说明周瑜的功劳最大。周瑜与孙权的“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关系,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而建功立业,这正是苏轼所渴望的。这也是周瑜令人艳羡的一个原因
周瑜可谓“功成名就,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这样更易与自己形成鲜明的对比。
(3)词人如此刻画周瑜,写出了对周瑜毫不掩饰的艳羡,不禁联想到自己,感慨万千,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从而将周瑜和自己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里我设计一个表格将苏轼和周瑜从年龄职务境遇外貌进行比较,体味词人艳羡周郎,悲叹自己复杂的情感。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 34 47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外貌 高大英俊 (雄姿英发) 早生华发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4)在这样情感之下 词人的最后发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如何理解“人生如梦”的复杂情感和精神内涵?(这里是本课理解的一个难点。我设计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学生为主体,真正参与,调动积极性,激发创新思维,讨论中碰撞共鸣,有助于体味词人复杂的情感)为降低问题理解的难度,我特设计了选择哪种观点来让学生讨论。
观点一:由对比,苏轼有些消沉,寄情于山水,“一尊还酹江月”。
观点二:他已经看清了历史的沧桑,所有英雄豪杰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流而被淘洗了,人生就如梦境一样,那又何必执着于这些不如意的事呢。只有江月是永恒的,所以他洒脱地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生讨论发言后,师总结
(这是个拓展性的话题,不在于形成统一的结论。我设计着重分析出苏轼的情感的复杂。)
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在与周瑜如此鲜明的对比后,苏轼感慨万千,有点悲慨,这也是情理之中。但能不能说其是悲观呢,苏轼这样被贬后,为什么想到的千古风流人物是周瑜,而不是陶渊明呢?他的潜意识里还是想和周瑜一样建功立业的。但现实又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也没有愤世嫉俗,而是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貌似出世,实是入世,拿得起放得下的洒脱旷达乐观的情怀。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却短暂,于是有人叹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时行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人借酒消愁,“与尔同消万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么,苏轼又是如何对待的呢?“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这真是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只有大自然才是他寄托自己感情的最好最终的归宿,所以他的感情就在这个地方把它来一个转折,也使他表达的感情更加丰富而有层次,最终完成了他作为豪放派代表作的整个的一首词。我想正如苏东坡他自己写给他朋友的信里面所说,苏东坡一生虽然是坎坷的,但是他始终笑面人生。所以惆怅失意未必全部属于他。 (五)悟
诵读,领悟人生
(因已经分析把握了词的情感,用朗读把体味的情感表达出来,更能促进情感的体验,因此我设计再次诵读。)
在古曲《高山流水》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再次朗读,感受一下苏轼那激情昂扬的豪迈风格,体味苏轼的复杂情感和和思想。提示朗读应注意的要点,然后学生齐朗读。 第三环节:总结全文
(学习诗词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我设计用我的感想点评来结束全文。引起学生的情感思索。)
《念奴娇 赤壁怀古》用长江赤壁那无比广阔壮丽的江山作背景,展现古代东吴英雄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八十万曹军的英雄业绩,表达了自己对周瑜无限钦佩与向往之情,曲折地反映了他为国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抱负。这首词将写景、抒情、咏史熔为一炉,气势豪放,意境开阔,被誉为“千古绝唱”。在苏轼身上,我们看到了奋发有为的同时,要能拿得起放得下,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报怨,伤感,只会徒增烦恼,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
你读了这首词后,你有什么感想?从而过渡到课后的作业的布置。 (六)练
第四环节:课后作业
作业设计采用分层的形式,各自有设计的意图。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的结束应该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新课程也倡导大语文观念,因此我还设计了以下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夯实基础)
2、课后搜集苏轼豪放词一二首诵读并体会其豪放的风格 。
3、随堂练笔:面临大江大河,诗人多有所感。苏轼有感于周瑜;杜甫有感于昭君;毛泽东有感于项羽....... 学完本首词,东坡先生给你带来了怎样的人生启迪?当你面对苏轼时,试着用笔写下你想对苏轼说的话。
(让学生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撷取前人的智慧,增强自身的生命底蕴,更深刻理解苏轼的精神内涵。让学生从苏轼的人生中感悟到“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因他而深刻的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从而汲取营养,保持一份乐观的心态,勇往直前。)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体现对主要教学内容的概括;要能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作用;
还要有艺术性,看起来赏心悦目。
设计本课的板书如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写景: 江山如画 怀古: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怀古:羡周瑜雄姿英发,功成名就 抒情:叹自己早生华发,壮志难酬。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 24 47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外貌 雄姿英发 早生华发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七、教后反思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大文豪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期间作的,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豪放词代表作,对语文教师而言,更是一篇艺术性、思想性都很强,而且非常值得探讨的教学名篇。我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想,更多地是关注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检测和课堂活动”,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前布置预习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大量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赤壁之战及周瑜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词的相关资料。这个环节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整体感知该词的结构和内容,明确该词由写景、怀人和抒情三部分组成。然后,让学生找出上阕写景的诗句,再引导学生概括景色特点,体会词的感情基调。接着让学生解读描写人物的诗句,本着心中有学生的理念,让每位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采纳百家见解,适当予以补充总结,很快的一个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儒将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趁学生情绪高昂,我又抛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苏轼单单怀念周瑜”这一问题,固然学生根据自己知识积淀,各抒己见,当然有的不免肤浅,这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苏轼情感,通过对比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人的情感,可谓水到渠成。尤其是在探讨理解苏轼的“人生如梦”这种壮志难酬的情怀是否是一种消极人生态度的反映时,学生讨论得异常精彩。然后就该词归纳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词的特点(描绘壮丽之景;刻画豪迈之人;抒发壮志豪情)来小结。最后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结束该词教学,整堂课气氛轻松活跃,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基本实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上好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时很不容易的,他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教师引导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永远的目标。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课,要忌浮虚,讲实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同时我也要参与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