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针灸学习题大集合

针灸学习题大集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9 3:22:22

参考答案(一) 一、选择题

(一)A型露1.C 2.A 3.E 4.C 5.B

(二)B型题1.C 2.D 3.B 4 E 5.C 6.D 7.B (三)D型题l.CD 2.BE 3.BC 4.CE 5.BD

(四)x型题1.ADE 2.ABC 3.BCE 4.ABCD 5.ABCD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

1.得气,亦称为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施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也会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感觉。

2.催气,针刺后若不得气,可均匀地使用提插、捻转,或轻摇针柄,亦可用弹、循等法,以激发经气,促使气至,即为催气。 (二)填空题

1.煮沸消毒 药物消毒

2.如鱼吞钩饵之沉浮 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3.提插法 捻转法 4.提捏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5.进针时针尖随经脉循行去的方向 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 6.针刺腧穴 采用适当手法

(三)判断题1.× 2.× 3.× 4.× 5.× (四)问答题

1.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状态,选用的腧穴的特性,所施用的针刺补泻手法。

2.出现弯针后,立即停止行针,嘱患者精神放松。轻度弯曲者,可将针慢慢退出,针身弯曲较大者,顺着弯曲的方向将针退出,多处弯曲者逐段退出。切勿急拔猛抽,以防断针。如患者体位改变,应嘱患者恢复原体位,局部肌肉放,.再行退针。

3.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沉细,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

原因: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适,以及施术手法过重。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迅速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予热荼、温糖水饮用。重者可选取水沟、素髎、内关、涌泉、太冲等穴指压或针刺,亦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可配合其他治疗及急救措施。

预防措施:对于初次接受针灸治疗及精神紧张者,应做好解释工作。体质虚弱的患者,选择舒适自然且能持久的体位,尽量采取卧位。取穴数量不宜过多,手法宜轻,医者注意力集中,密切观察患者神态变化,询问其感觉,对于过饥、过度疲劳、大汗、大泻、大出血的患者,宜在体力恢复、病情允许的前提下针刺。

参考答案(二) 一、选择题

(一)A型题1.D 2.B 3.C 4. E 5 .A (二)B型题1.C 2.B 3.D 4.E 5.B 6.E (三)D型题1.BE 2.CD 3.DE 4.CD 5.AD

(otl)x型题1.ABCD 2.ABE 3.AC 4.BC 5.BCE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

1.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有:隔盐灸、隔姜灸、隔蒜灸等。

2.天灸,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涂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起泡或仅局部充血潮红的施灸方法。常用的有:细辛灸、天南星灸等。 (二)填空题

1.温针灸 温灸器灸2.发泡灸 具有刺激性的药物3.太乙神针 雷火神针 (三)判断题1.× 2.× (四)问答题

1.艾灸分为艾炷灸、艾卷灸、温针灸、温灸器受四类。艾炷灸又可分为直接灸、间接灸,艾卷灸可分为悬灸、实按灸。

2.温针灸是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cm的艾卷施灸,或在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待燃尽,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注意防止灰火脱落烧伤皮肤, 3.施灸前先在麓术部位上涂以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液.以增加粘附性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从上端点燃。烧近皮肤时患者有灼痛感,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轻疼痛。一般每壮艾炷须燃尽后,除去灰烬方可换炷。每换1炷,即涂凡士林或大蒜液1次,可灸7~9壮。灸毕,在施灸部位敷贴淡水膏,约1周后可化脓,化脓时每天换膏药1次。灸疮45天左右愈合,留有瘢痕。灸疮化脓期间,局部注意清洁,避免感染。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的同意及合作。对身体过于虚弱-或有糖尿病、皮肤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此法。 参考答案(三) 一、选择题

(一)A型墨1.D 2 .C 3.B 4.C 5.B (二)B型题1.B 2. D 3.E 4.B 5.C (三)D型题1.CE 2.AC 3.CE 4.BC

(四)x型题l .ABCD 2. ABCDE 3.ABC 4.ABCE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

角法即拔罐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拨部位的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二)填空题

l.负压 充血、瘀血2.《五十二病方》 角法3.竹罐 玻璃罐

4. l/2 10~15 5.疮疡 吸拨脓血 (三)判断题1.× 2.× (四)问答题

1.主要适应于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背腰痛、痛经、头痛等,还可用于感冒、咳喘、消化不良、胃脘痛等脏腑功能紊乱方面的病证。此外,丹毒、红丝疗、毒蛇咬伤、疮疡等外科疾病亦可运用。

2.(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或骨骼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

(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泡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和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和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 第六章 治疗总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手三阳经下合穴是( )

A.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B.委中、足三里、阳陵泉 C.上巨虚、下巨虐、委阳 D.委阳、委中、阳陵泉 E.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

2下列穴位中不属郄穴的是( ) A.会宗 B.温溜 C.梁丘 D.附阳 E.大钟 3.下列穴位中不属募穴的是( ) A.章门 B.日月 C.石门 D.关元 E.俞府 4.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依序排列应该是( )

A.曲泉、中封、太冲、行间、大教 B.太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C.大敦、太冲、行间、曲泉、中封 D.行间、大敦、太冲、曲泉、中封 E.大敦、太冲、曲泉冲封、行间

5.八会穴的骨会是( ) A.绝骨 B.太渊 C.阳陵泉 D.大杼 E.膈俞 6.下列腧穴,不属络穴的是( ) A.丰隆 B.光明 C.飞扬 D.大钟 E.商丘 7足三阳经的原穴是( )

A.解溪、丘墟、昆仑 B.冲阳、足临泣、光明 C.丘墟、冲阳、京骨 D.解溪、足临泣、京骨 E.陷谷、阳辅、束骨 (二)B型题

A.下巨虚 B.上巨虚 C.委中 D.委阳 E.足三里 1三焦下合穴( ) 2.膀胱下合穴( ) 3小肠下合穴( )

A.天枢 B.中脘 C.期门 D.章门 E.京门

4.肾之募穴( ) 5.肝之募穴( ) 6.脾之募穴( )

A.丰隆 B.光明 C.公孙 D.通里 E.偏历 7.手少阴心经络穴( ) 8.足阳明胃经络穴( ) 9.手阳明大肠经络穴( )

A.井穴 B.荥穴 C.输穴 D.经穴 E.合穴 10.然谷是( ) 11.商丘是( ) 12.曲泉是( )

A.本经配穴 B.表里经配穴 C.上下配穴 D.前后配穴 E.左右配穴 13.太溪配飞扬属( ) 14.申脉配后溪属( ) 15.尺泽配列缺属( )

A.表证 B.里证 C.寒证 D.热证 E.阳证

16.宜取督脉、手太阴、手阳明和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 17.宜取任脉和手足三阴经腧穴为主( ) 18.多取督脉和手足三阳经腧穴为主( )

A.风寒束肺 B.痰浊阻肺 C.邪热壅肺 D.肺阴虚 E.肺气虚 19.宜取手太阴和手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 ) 20.宜取手太阴、足少阴经腧穴和背俞穴为主,针用补法( ) 21.宜取手、足太阴经腧穴和背俞穴为主,针用补法( )

A.子母补泻法 B.荥主身热 C.阴经郄穴治血证 D.合治内腑 E.相交经脉病证 22.孔最治疗咯血属( ) 23.肺经实证取阴谷穴为( ) 24.鱼际治疗咽喉肿痛为( ) (三)D型题 1.太渊( )( )

A.为手太阴经母穴 B.为八会穴之一 C.不用于治疗肺虚证 D.位于腕横纹尺侧动脉搏动处 E.为八脉交会穴之一

2.症见心悸、胸闷、气短、心痛、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 ) A.心阴不足之证 B.心阳不足之证 C.痰火扰心之证

D.治宜取手厥阴、手足少阴经腧穴为主 E.治宜取手厥阴经腧穴和本经俞、募穴为主 3症见腹痛喜温、肠鸣泄泻、苔白滑、脉沉迟( )( ) A.大肠虚证 B.大肠实证 C.大肠寒证

D.冶宜取大肠募穴和下合穴 E.治宜取手、足阳明经腧穴和大肠募穴 4.后溪( )( )

搜索更多关于: 针灸学习题大集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一) 一、选择题 (一)A型露1.C 2.A 3.E 4.C 5.B (二)B型题1.C 2.D 3.B 4 E 5.C 6.D 7.B (三)D型题l.CD 2.BE 3.BC 4.CE 5.BD (四)x型题1.ADE 2.ABC 3.BCE 4.ABCD 5.ABCD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 1.得气,亦称为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施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也会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感觉。 2.催气,针刺后若不得气,可均匀地使用提插、捻转,或轻摇针柄,亦可用弹、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