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柳宗元
⑾业:驼业种树(以??为职业、从事于,动词) .
理,非吾业也(职业,名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不知始何名(叫) . ⑵病偻(生??病) . ⑶名我固当(命名) . ⑷蚤实以蕃(结果实) .
⑸橐驼非不能使木寿且孳也(活得长久) . ⑹其莳也,若子(抚育子女) . ⑺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手指甲抓) .
⑻传其事(记载)(《知识》H版归入“为动用法”,为??写传) . ⑼其筑欲密(用杵捣) .
⑽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飧,吃晚饭;饔,吃早饭) . ⑾故乡人号之“驼”(给??起诨名) .
2.动词作名词
⑴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买果者(观赏游览的园林) ..⑵或移徙(移栽的树) ..
3.名词作状语 ⑴旦视而暮抚(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 ⑵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一天天) .
4.使动用法 ⑴非有能硕茂之也(硕,使??高大;茂,使??茂盛) .. ⑵非有能蚤而蕃之也(蚤,通“早”,使早;蕃,使??多结果) ..
⑶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使??繁多) .
⑷而卒以祸(使??遭祸) .
⑸遂而鸡豚(使??顺利地成长) .⑹鸣鼓而聚之(鸣,使??鸣响;聚,使??聚集) ..
⑺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多;安,使??安定) .. 5,意动用法 驼业种树(以??为职业) . 6.为动用法 ⑴其培之也(为??培土) . ⑵忧之太勤(为??担忧) . (四)句式 1.判断句 “??也”式 理,非吾业也 .
5
2.倒装句 宾语前置
⑴故不我若也(“我若”,若我,如我) ⑵不知始何名(“何名”,名何,叫什么) ⑶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何以”,以何,用什么) ⑷吾又何能为哉(“何能为”,为何能,有什么本领) 1、 省略句
以( )为官戒也(省宾语“之”指其事)
课文总结: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虽名为“传”,但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篇借“传”立说的讽喻性寓言。文章由事及理,以小见大,极富哲理,通过贴切的比喻,鲜明的对比和恰当的类比,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我们阅读时应认真借鉴。
所谓寓言,即寓意于言。也就是通过讲故事来阐明道理。《种树郭橐驼传》是通过谈论种树之理,来阐明治国之道的。即文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进一步阐明为政要顺应民心,要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这反映了柳宗元期望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使老百姓能各务其业而不受烦扰的改革愿望。 文章为把“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作者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连用四个“欲”字句,概括了树木的本性,提示了种树的要领,并收到了“天者全而性得”的理想效果;而“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而必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作者次从管理的善与不善作比较。“勿动勿虑??若弃。”郭橐驼看似听之任之的做法里,却包含了“顺木之天”的大道理;而他植者好像无微不至地关心,但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概言之,作者围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之纲,分述“己植”和“他植”。己植部分说明树木的本性,再说明“自己”如何按照树木的本性去栽培,做到“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他植部分则分述两种违背树木本性发展的做法,然后归结到“他植”不如“己植”,由此显示橐驼种树之道的正确。行文简洁,对比鲜明。
郭橐驼所讲的道理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写此文仅仅是为了种树吗?我们说不是,要郭橐驼讲种树之理是为了“移之官理”,是用“养树”和“治民”作类比。作者通过对话,将“养树”与“养人”作类比,把种树、管理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树”与“人”,虽为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养树”与“养人”也各有其特点,但尊重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却是为实践所证明了的共同规律。因此,两者类比,既使人感到自然、亲切,也使文章增强了哲理性、说服力。
另外,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开头的叙述,语言质朴明朗;后面两大段对话,多用排比对偶,说理深刻,尤其是在排比对偶句中,活画出各种逼真情状,令人理服心折。例如,写他植者“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几句,把一个“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种树者的蠢行刻画得栩栩如生。又如,写俗吏旦暮扰民的“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击木而召之”一段排比对偶句,难道不也 把那纷纷扰扰,鸡犬不宁,百姓疲于奔命的情景都活画出来了吗?从语言上看,许多语句如串串珠贝、璀璨夺目,足堪欣赏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