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
作者:郝爽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2期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设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语言的背后是文化,从文化模式的角度来研究对外汉语,不仅会促进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的发展,也将会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与发展。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内容与跨文化交际的学习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探究当今的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关系;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221-01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随着通讯手段、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人们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发展起来。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需要依靠第二语言教学和翻译理论推动其发展。多年来,在我国外语和对外汉语教学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人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在内的第二语言教学离不开跨文化交际,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一、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是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
第二语言教师的工作是架设沟通中外交际的“桥梁”,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地进行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转化工作。充当“桥梁”的根本条件是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善于识别文化差异和排除文化干扰并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Spitzberg与Cupach(1984)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动机、知识和技能三部分组成。
“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具有感觉的敏锐性(善于发现矛盾和问题)、理解的科学性(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处理的自觉性(自觉排除干扰,有效和得体地解决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清楚认识文化差异,还要乐于接受和正确对待文化差异,这才是跨文化意识的主要内容,也才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条件。具备跨文化意识并非易事,其中一大原因是认识文化这座“冰山”的全貌是很艰难的,而最根本的阻力来自文化优越感/中心论、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偏见这“三大敌人”的心理干扰。 因此,包括对外汉语在内的第二语言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应将其置于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交际的关系、第二语言教学与第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