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第三次联考生物试卷
了解释此现象,有人提出下面两种假说。
假说一:突变体M是由亲代红花植株体内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基因型表示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假说二:突变体M是由亲代红花植株体内一个A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基因型表示为A+A。 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假说一成立,推测B基因的作用效应可能是______;突变体M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______。
(2)如果假说二成立,突变体M植株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后代的白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假说一和假说二,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方案:突变体M植株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得F1,从F1选择白花植株自交,观察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乙方案:突变体M植株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得F1,从F1选择红花植株自交,观察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你认为可行的方案为______,预测该方案可能的实验结果为______。
第5页,共12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生长激素、吲哚乙酸、胰岛素、叶绿素、脂肪酶均含有C、H、O、N元素,A正确;
B、组成淀粉、纤维素、糖原、麦芽糖等化合物的单体均为葡萄糖,但麦芽糖是二糖,不是大分子化合物,B错误;
C、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能在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共同参与稳态的维持,C正确;
D、DNA聚合酶、RNA聚合酶、tRNA、rRNA都能通过核孔,D正确。 故选:B。
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2、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3、糖类物质的分类列表如下: 种类 动物特有 六碳糖--半乳糖 植物特有 六碳糖--果糖 单糖 动植物共有:六碳糖--葡萄糖;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 乳糖(每分子乳糖由1分子葡麦芽糖(每分子麦芽糖由2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二糖 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脱水缩成);蔗糖(每分子蔗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合而成) 糖脱水缩合而成) 多糖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淀粉、纤维素等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其元素组成,掌握细胞核的结构组成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A
【解析】解:A、甲、乙细胞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A错误;
B、乙细胞虽然没有核糖体,但是高等植物细胞更新的蛋白质可通过胞间连丝由相邻的细胞提供,B正确;
C、甲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于无氧呼吸,因此甲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的的速率不受氧浓度限制,C正确;
D、由于甲乙细胞无细胞核和核糖体,因此甲、乙细胞都不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A。
1、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物质出 入细胞 的方式 运输方向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第6页,共12页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是否需要载体 不需要 是否消耗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和途径,掌握高等植物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3.【答案】D
SL合成与根有关,【解析】解: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可以得出,即SL的合成部位是根;
突变体不能合成SL,而其枝条嫁接在突变体的根上,侧芽生长快,说明SL抑制侧芽的生长;产生SL的合成部位是根,而发挥作用的部位的侧芽,说明SL可由根运输到枝条;SL抑制侧芽的生长释是否与生长素有关,通过题干信息与实验结果无法判定。 故选:D。
据图分析:将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根上,与野生型植株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长度较短。但是野生型植株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的根上与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根上,侧芽长度差不多,长度较长,说明SL合成与根有关,而与枝条无关,并且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测量的是枝条长度,可预测SL运输的方向由下往上(由根部向茎部),影响侧芽的生长。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答案】C
【解析】解:A.由上分析可知,若甲、乙、丙分别表示DNA、RNA、蛋白质,则③可表示酶的催化作用,A正确;
B.由上分析可知,若甲、乙、丙分别表示精原细胞、精子、受精卵,则①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可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若甲、乙、丙分别表示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则③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或无氧呼吸过程,不全在线粒体中进行,C错误; D.由上分析可知,若甲、乙、丙分别表示血糖、下丘脑、胰岛细胞,则②过程可通过神经递质体现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C。
分析图示:
若甲、乙、丙分别表示DNA、RNA、蛋白质,则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③可表示酶的催化作用;
若甲、乙、丙分别表示精原细胞、精子、受精卵,①表示减数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受精卵的分裂分化;
若甲、乙、丙分别表示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①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②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表示呼吸作用,则③过程全在线粒体中进行;
若甲、乙、丙分别表示血糖、下丘脑、胰岛细胞,①表示传入神经,②表示传出神经,③表示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
本题考查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解:A、在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调查红绿色盲病的发病率,所得数据与实际数据相比肯定偏大,A错误;
B、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无色,可以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外表皮呈紫色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B错误;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不需要设置对照组,属于自身前后对照,C
第7页,共12页
正确;
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进行预实验是为了为正式实验探索条件,缩小实验的浓度范围,D错误。 故选:C。
1、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研究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A、【解析】解: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这属于生态功能,
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
B、利用沟渠塘坝清出的淤泥种植农作物,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B错误;
C、据图分析甲、乙、丙三个不同种群中,乙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则种内斗争最激烈,C正确;
D、根据环境容纳量的多少,一般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则该食物链最可能是甲→乙→丙,D正确。 故选:B。
1、分析题图,乙种群的数量远远超过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乙种群。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种群的数量变化、食物链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三个层次,掌握K值的含义,了解食物链的组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答案】A3 A3品种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低 酶的数量不同、光合酶和呼吸酶的最适温度不同、气孔开放度不同 纸层析 色素带的宽度 遮光条件下,测定并比较A1植物在不同温度(25℃-40℃)时的呼吸速率
【解析】解:(1)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较阴生植物的高,所以最适宜在果树林下种植的品种是A3。
(2)25℃时,A1、A2、A3净光合速率不同,原因可能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酶的数量、最适温度和气孔开放程度不同造成的。实验室常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观察三种色素的宽度。
(3)由于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要探究净光合速率下降是否由于呼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所以需要测定呼吸速率,具体的思路是:
遮光条件下,测定并比较A1植物在不同温度(25℃-40℃)时的呼吸速率。 故答案为:
(1)A3 A3品种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低 (2)酶的数量不同、光合酶和呼吸酶的最适温度不同、气孔开放度不同 纸层析 色素带的宽度
(3)遮光条件下,测定并比较A1植物在不同温度(25℃-40℃)时的呼吸速率
A1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最高,A3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最低;据图表分析:图示35℃A1的净光合速率最大,A3的净光合速率最低,及以下以下时,在所有实验温度范围内,
第8页,共12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