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2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8 财政与税收(必修1)
2012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8 财政与税收(必修1)
【高考目标导航】
一、考点集结 1.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的构成;(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4)财政支出;(5)财政支出的构成;(6)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1)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2)财政与宏观调控;(3)财政与人们生活保障 3.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2)税收的基本特征;(3)税收的种类;(4)税收的作用 4.依法纳税
(1)纳税人;(2)负税人;(3)依法纳税 二、考向动态
1.财政收支平衡,辩证的看待我国的财政赤字。 2.财政的作用,理解我国积极地财政政策。 3.税收的作用,关注我国的税制改革。
【基础知识梳理】
一、国家财政 1.财政及其作用
(1)含义:国家的 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神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基本作用:
①财政是促进 的物质保障。 ②财政具有促进 的作用。 ③财政具有促进 的作用。 2.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的构成:财政收入可以分为 收入、 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期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 。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和 。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 的;国家应制定合理的 ,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
(3)财政支出的分类: ① 支出。
②科学 、 、 支出 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④ 支出。 ⑤债务支出。 二、征税和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就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 ,依法取得 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 、 和 。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3)税收的种类:
①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②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含义 征税对象 计算方法 作用 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 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增值税 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增值额 个人所得税 国家队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个人所得 2
【要点名师透析】
易错点一: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名师点评:错误:税收是主要形式
例题(2010·衡阳模拟)25、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奥运会的各项设施,各种公共物品,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无法得到充分提供,必须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加以解决。奥运会各项设施、物品所需费用的主要来源应该是
A、社会募捐 B、个人捐款 C、税收收入 D、企业利润收入 【答案】C
【高考真题体验】
1、(2011·天津高考)8.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农、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 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本题以对“幸福”二字的拆分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充分理解公民的权益和义务的关系,要充分把握政府的相关知识点。本题考查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的措施。从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可以看出,②③④三项均符合题意;①观点不科学,即使增加了财政收入,如果分配不合理,同样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答案】选C。
2、(2011·福建高考)31. 通货膨胀率一般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的物价涨幅,国际上通常把CPI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读图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1、 在A点时,适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 2、 从B点到C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3、 从C点到D点,适宜扩大财政盈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4、 在E点时,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
【解析】图表式选择题是近年来高考试题出现的新变化,本题以经典的CPI坐标折线图来考查当前的经济热点——物价上涨问题,知识点涉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考查学生快速、全面、准确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时注意两点:两点间线段的趋势;特殊点对应的年份背后所代表的经济背景。
本题四个选择项都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分析时一定要区分对待。涉及的知识点有:在经济增长滞缓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扩大货币供应量来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A 在A点时,CPI呈现上涨的苗头,应采取中性的经济政策,不宜采取扩张性政策。 B 从B点到C点,这时CPI涨幅超过3%,必须采取紧缩性政策,B项的措施正确,符合这一时期的要求。 C C点对应2008年,这时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正误混采取的是扩张性政策“扩大财政盈余”意味着减少财政支出,属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内容;“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合适的措施。 D E点,物价上涨过快,国家要采取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D项的措施都不选 不是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
【答案】选B。
3、(2011·福建高考)33.“拉弗曲线”(见图11)描述了税率和税收的关系。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4
结论 不选 选 杂,不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