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通过观察物体,体会到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的看待问题、事物和人物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避免学生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进而形成不健全的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
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尝试与探究
(一)我会探究例1:
1.观察:仔细观察小药箱,说说在自己的角度观察的小药
箱是什么样的?变换位置再次观察又是什么样的?
2.思考: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判断:课件出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小药箱的样子,推理出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
(二)小组交流
(三)展示汇报
(1)认识三个面的名称,上面、前面、侧面
选择一个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位置,并用手摸一摸看到的三个面
给这三个面分别取个合适名字呢
(2)指导学生随意变换长方体的位置,说说看到它的三个面的样子。
(四)合作探究: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
间有什么联系呢?
总结提升:看到的两个或三个面一定是相邻的面,不可能是相对的面。
(二)我会探究例2
1.观察:仔细观察桌面上摆的圆柱和球,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按一定的顺序在小组里说说你看见了什么图形?
2.猜一猜,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给出图形,让同学们猜一猜)
三、发现与总结
我们发现: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四、应用与实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