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产65万吨烧碱干燥工段工艺设计说明书(1)
淮阴工学院设计说明书 第25页 共30页
气体实际速度 ω = 11063.79×4/(2.42×3.14×3600)= 0.68m/s ω/ W = 0.68/1.02 = 66.7%(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填料规格核对:
D/d = 2400/38 = 63.2>8
喷淋密度:83.31×4/(2.42×3.14)= 18.42m3/m2·h 139061.05×4/(2.42×3.14)= 30754.8kg/m2
6.2 填料层高度
传质总系统按下式计算:
K = AW0.8
A—系数,75%的硫酸为0.021 得 K = 0.021×0.68 填料操作高度
H = G/Ksa×[Y1-Y2]/△m 平均推动力△m ;
?m?[(Y1-Y1)-(Y2-Y2)]/[ln (Y1-Y1)/(Y2- Y2)]
****0.8
= 0.01543公斤/米·小时·毫米汞柱
2
=(0.001128-0.00525-0.0567)/ln[(0.01128-0.00525)/0.00567] = 7.98×10-3
传质单元数:n=(Y1-Y2)/?m=(0.01128-0.00567)/7.98×10
= 1.1
传质单元高度:
H = G/Ksa=11063.79×2.84×4/(0.01543×2.4×2.4×3.14×721×194)
=3.22
传质总高度: H = nh = 6.93×3.22 = 3.54(米) 取填料层高度:H = 3.6(米)
-3
6.3 填料层的阻力
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计算填料层压降 横坐标为
L/V×(rG/rL)0.5 = 139061.05/(11063.79×2.84)×(2.84/1669.2)0.5 = 0.1826
淮阴工学院设计说明书 第26页 共30页
由气速W = 0.68m/s 湿填料因子 Φ = 320 m-1 液相重度核证系数 Ψ = 1000/1669.2 = 0.60 计算
W2ΦΨ/g(rG/rL)μ
0.2
= 0.682×320×0.60/9.81×2.84/1669.2×13.90.2 = 0.02606
查表[17],得?p/H = 35毫米水柱
故总阻力为: ?P = 3.6×35 = 126 毫米水柱
6.4 填料塔邻部件的选择
6.4.1 氯气总管的直径
流量 = 448.95 kmol/hr 温度 = 80℃ 流速 = 0.68 m/s 压力 = 1 atm V= nRT/P = 448.95×0.082× ( 80+273 ) = 12995.31 D= [12995.31/ (0.785×3600×0.68) ]0.5 = 2.65米
内衬橡胶两层
6.4.2 塔的厚度
d = PDi / { 2 [σ]tΨ-P} <3毫米
所以 dmin = 2Di / 1000 = 2×3.0/1000 =6.0毫米 根据具体情况取 d = 15毫米
6.4.3 喷淋器的选型
根据实际情况,所选的喷淋器溢流槽式淋洒器,溢流槽式淋洒器主要由喷淋槽及置于其上的分配槽组成,液体先加入分配槽,再流入下面的喷淋槽,然后由喷淋槽的矩形或三角形切口分成许多股细流喷淋至填料表面。溢流槽式淋洒器不易堵塞,自由截面大,适应性强,故采用此种
淮阴工学院设计说明书 第27页 共30页
附表:
主要设备—览表
设备名称 氯水洗涤塔 氯水泵 氯水冷却器 硫酸泵 硫酸冷却器 填料干燥器 氯压机 废硫酸泵 旋液分离器
螺旋板冷却器 硫酸过滤器 氢气水洗塔
规格型号 φ2400×12500 IT100-80-125 BRW805 100m2 HTB80-65-160 BWR302 20m3 φ2200×12900 QYJ-950/3.5 HTB-3.2/20-1 φ1000×1940×10
30m2
16t30-10/800-10 φ400×500 φ1200×7596×6
制造单位
山东莱州云峰防腐设备公司
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 宝鸡特色金属换热设备厂 宜兴非金属化工机械厂 宝鸡特种金属换热设备厂 安邦电化有限公司
金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宜兴非金属化机厂 江苏化工设备制造安装公司
苏州化工机械厂 安邦电化有限公司 安邦有限公司
淮阴工学院设计说明书 第28页 共30页
结 论
本设计对年产45万吨烧碱干燥工段进行初步的工艺设计,包括生产方案、工艺流程的确定,物料、能量衡算,主体设备的选型和工艺计算,车间平面布置等。
在设计之前我到安邦电化厂进行了生产实习,所以本次设计是在参考了该公司的有关资料、回校后又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
我的设计采用多台干燥塔串接流程,此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1.操作平稳简单、操作弹性较大、生产管理方便;
2.对于气相流量并没有要求,尤其适用于低流量的氯气进行干燥作业,其干燥效果不随气体流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这次对干燥工段的工艺设计,我对烧碱中氯气的干燥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学会了如何去对化工工艺进行初步的设计。
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以及时间的关系,本设计不能做到尽善尽美。论文中会出现不足之处,还希望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致 谢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