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的名山大川
纹,如彩绘万象,不胜辨认。尤其在澄碧的海水中,越发鲜艳夺目。这些彩石的磨圆度极高,有扁圆、椭圆、蛋圆、球圆等等圆形彩石。彩石如珠如玉,在万里海疆中独放异彩。
长岛(包括附近岛屿)虽小,却有万年历史的古文化渊源。有珍珠门的旧石器遗存,大黑山北庄古遗址。该遗址是我国东部沿海目前发掘出的唯一大村落遗址。它相当于新石器时期西安半坡遗址,故有“东半坡”之称。长岛还有商周的青铜器、汉代漆器、唐代三彩、宋代瓷器以及明清文物,它纵贯万年历史的珍贵文化遗产,可以说是全国罕见的文物岛。
成山头,也因秦始皇两度登临而出名。它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亦称成三角。秦始皇到此,以为到了天尽头,命丞相李斯刻“天尽头”碑,如今只留下碑座,而成为疑案。成山头南面海上,有一组峭拔峥嵘的礁石,相传是秦始皇求仙时,因触怒海神而未建成的“桥墩”,人称“秦桥遗迹”。在观赏礁石海涛之余,让人领略求仙的荒唐。
崂山
位于青岛以东的崂山,海拔1133 米,是山东半岛的最高峰。崂山是一座造型非常丰富的花岗岩山岳,是素以山、海、林、泉兼美著称的“仙山”,又是著名的道教名山。道观遍布全山,其中以太平宫、太清宫和上清宫规模较大。太清宫北靠崂山顶,南向大海,周围有七峰环卫,环境优美,小气候优越,冬阻寒流,夏迎凉风,树常青,花常开,人常宜。因而,这里开发最早。现在有140 间明清时建的宫观殿宇。太清宫的历史见证,还是那些有生命的文物——古树名木。三官殿前两株耐冬(即山茶花)一红一白,树龄已达700 多年。相传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香玉》即取材于此花。
太平宫,西托重峦,东临大海,环境幽奇。宫殿深藏于奇峰巨石、松竹茂林之中。造型各异的巨大花岗石块,是构成该区景观的最大特色。宫前松石夹道,四周大于房屋的巨大石块错落布列,“疑是幻境”的摩崖石刻,正是此境此情的点化。
北九水是崂山奇观叠出的自然山水景区。因溪水九个曲折而得名,又分内外九水两支。九水,水水有景,其中以鱼鳞峡和潮音瀑为精。
对探求自然美者来说,崂顶和崂山头,都是很有魅力的。崂顶危峰耸峙,超然霄汉,十分雄伟,登顶一览,山海奇观尽收眼底。崂山东延支脉跌宕起伏,直奔沧海,入海处峭然一峰,传说八仙过海就是自此出海的。
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连云港市郊,主峰玉女峰海拔625 米,为江苏最高峰。云台山在淮海大平原上,绵延40 多公里,山断而脉连,此起彼伏,如龙似蛟,奔向大海,气势壮观。
云台山古称郁山、苍梧山,是海上岛屿,素有“海上仙山”之称。苏东坡有诗赞曰:“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据史籍记载,清康熙四十年至五十年间,“海涨沙淤”使云台山遂与陆地相接。沧海桑田,云台山由海岛变成陆地,是因黄河决口夺淮河入海,所带来的大量泥沙淤海成陆的。
云台山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动植物具有过渡性和多样性特点,植被良好,郁郁葱葱,使云台山充满生机与灵气。
云台山是我国著名的灵山,隋唐以来,山上修庙、建宫,香火盛旺。文人墨客渡海登山者不绝,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迹。现经重修的寺庙有三元宫、灵官殿、玉皇阁、阿育王塔、老君堂等。庙宇内的千年古银杏、八百年玉兰王等古树名木都是追踪庙宇历史的活文物。在唐宋明清众多的摩崖碑刻中,最为珍贵的是郁林观狮子崖上的唐隶和宋篆,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中的瑰宝。
值得指出的是明文学家吴承恩,曾多次登云台山。云台山胜景,山海奇观触发了他的灵感,借景构思,为《西游记》的创作,孙猴子的出世,提供了不少神奇的场景。《西游记》问世以来,花果山(即南云台山)的名气大有胜过云台山之势。《西游记》中的人物、场景在花果山中因景而生,如“水帘洞”、“看门猴”、“唐僧崖”、“沙僧石”以及大大小小72 洞穴都成了西游景点。这就叫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从而又赋于自然景观以神奇的文化内涵。
孔望山和锦屏山与云台山不同,它本来就是陆上的山,却淀积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1980 年发现了1800 年前的孔望山摩崖造像,因山就势,雕刻了100 多尊大小不一的人像,专家们称之“九州第一窟”。孔望山南面的锦屏山将军崖原始社会岩画,刻有人面、农作物、兽面及
多种符号。石刻线条是用石器敲凿和磨制出来的。这一重大发现是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岩画,被誉为
“东方天书”。
2 东海名山
普陀山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一座花岗岩构成的岛山,面积12.5 平方公里,在海浪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海蚀地貌,为优美的自然景观奠定了基础。山上植被繁茂,古木参天,更增添了海上仙山的意境。相传五代时日本僧人从五台山奉观音像归国,在普陀山遇风受阻,遂将观音像供奉于潮音洞附近的居民茅屋,取名“不肯去观音院”。此后香火旺盛,明清时曾达到“五百丛林,三千僧众”之规模,成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供奉观音菩萨的道场,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海天佛国”。
图22 法雨寺 这个佛国,经历了千余年的曲折历史,创造了丰富的佛教文化。现在全山仍以三大寺为中心,通过主次香道联系着50 余座庵堂及10 多座茅蓬,构成很有特色的庙宇体系。普济寺,位于梅岭山东麓,三面环山,东通大海,规模宏大,始建于宋,有殿、阁、堂庑200 多间,为山中供奉观音大士之主刹。法雨寺(图22)坐落在雄伟的光熙峰下,掩映在古樟林中,全寺有200多间殿、宇、楼、阁,为明代所建。慧济寺,又名佛顶山寺,建于山顶凹地之中,藏于古木异卉之间,大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其他寺庵、茅舍则洒落在山山岭岭之间,茂林古木之中,构筑自然,有如天造地设之妙。
普陀山海拔285 米,虽不高,但起伏跌宕,海岸曲折,花岗岩造型丰富,构成许多耐人寻味的景观。如“黄如金屑软如苔”的千步沙、百步沙海滩,观海上日出佳境——“朝阳涌日”的朝阳图22 普陀山法雨寺洞,听潮水音韵的“潮音洞”,石峰插海的南天门,以及盘陀石、师石等奇特景观。
嵊泗列岛
舟山群岛北部的嵊泗列岛,位于长江口,离上海70 多公里。
嵊泗列岛是天台山脉东北延伸沉陷入海形成的。在9000 余平方公里的浩翰海域,洒落着160 多座岛屿和200 多个礁岩,有“海上仙山”之称。在碧海蓝天中,奇特壮丽的礁石、翠绿的岛屿、陡岸的绝壁与广阔洁净的海滩,加上海帆巨轮竞发,一派山海美景!
嵊泗列岛多为花岗岩体,风化浪蚀,岛屿形态各异,奇峰、怪石、佳礁众多。这里有陡岸绝壁,如嵊山岛的东面有千余米的岸线,为临海拔起的绝壁悬崖,高度在60—70 米,最高有80 多米,急浪拍岸,涛声如雷,极为壮观。这里还有宽广的海滩,宽300米以上的优质沙滩计近20 处,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其中,以泗礁岛的基湖、南长涂沙滩为最,沙细滩宽,坡度平缓,是理想的海滨浴场。 嵊泗是舟山群岛的中心渔场,渔港景色与渔村风貌交织成一幅如诗的海岛风情画面。
台湾名山
台湾是我国最大的岛屿,面积35989.76 平方公里。台湾山高坡陡,雄伟壮丽,海拔超过3000 米的山峰有200 多座,最高峰玉山峰达3997 米,为我国东半部最高峰。
台湾纬度比较低,地形高差大,山地气候和植被都有明显的垂直差异,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因而山岳自然景观极丰富多彩。其中阿里山、日月潭、玉山、清水断崖、大屯火山群尤具风采。
阿里山是台湾岛上最西的一列山脉,主峰海拔2905 米,以云海壮观、日出奇观、擎天神木和艳丽缨花四景著称。台湾素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尤以阿里山的植被最为茂盛。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热、温、寒三个带的植被。著名的树种有椰子、槟榔、榕树、相思、樟、楠、槠〔zhū朱〕、榉〔jǔ举〕、栎〔lì利〕等阔叶树及红桧、扁柏、冷杉、云杉、铁杉和五针松等针叶树。在这绿色的海洋里,微风吹拂,千枝婆娑,声如琴瑟。大风劲吹,林涛巨浪声如雷鸣,岩壑之间回音振荡,声闻数十里,即为阿里山万顷林涛。在阿里山的林海中,那株顶天立地的“神木”最为瞩目。“神木”近地面的干围达20 多米,高50 多米。据考证,树龄已有3000 多年,被誉为“亚洲树王”。阿里山的云海为“台湾八景”之一,云海日出、晚霞落日都是阿里山的迷人景观。山上还有高山植物园和高山博物馆。
阿里山以北,南投县境内,有著名的日月潭。它是台湾岛上最大的天然湖泊。由玉山和阿里山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水面海拔736 米,湖面7.7平方公里,临潭四周群山环抱,树木葱郁,山峦重叠,幽邃无比。潭畔山麓建有许多亭台楼阁,龙湖阁、涵碧楼,清幽素雅,为观赏湖光山色的佳处。在环潭的幽谷丛林中,还有不少寺庙古塔,以潭南青龙山麓的玄奘寺和潭北山腰的文武庙最为著名。
玉山处于阿里山与中央山脉之间,主峰3997 米,为台湾第一高峰,常年积雪,远望如玉。主峰亭亭玉立,高居群峰之上,东、西、南、北四峰环绕拱卫。冬季群峰素裹,山岭银装,与山间苍郁的森林相辉映,更为壮丽。玉山积雪为台湾著名的八景之一。
台湾的东海岸为断层岸线,除小片冲积平原外,岸线基本上都是较直的悬崖峭壁。断层崖直逼大海,其中清水断崖,千仞绝壁,为世界奇观。崖壁高达1500 米以上,岸坡极陡,一二海里外,水深可达500—600 米。30 海里外,便是深4000—4500 米的太平洋盆底。断崖观海,俯瞰崖下波涛汹涌,浪花飞溅,极为壮观。远眺太平洋,水天一色,空阔无边。
清水断崖以南,是闻名世界的太鲁阁大理石峡谷景观。这是400 万年前,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滨海洋板块互相碰撞,使台湾地层剧烈上升,而雨水充沛的立雾溪水不断下切太鲁阁古老的大理岩层,造成深峡绝壁。板块的碰撞是复杂的地壳变动过程,天长地久,形成高山、峡谷、断崖、飞瀑、溪流等宏观景象。在峡谷中,还可看到地层的复杂变动和外力风化作用,造成大理岩层层理、色彩、线条、形态、块体的变化,构成层出不穷的微观景象。太鲁阁的复杂地形和气候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物质基础。从溪口的海拔0 米,到山顶3740 米,垂直分布着亚热带、暖温带、冷温带、亚寒带和寒带等植物带。植物有1100 多种,其中珍稀植物57 种,清水圆柏、南湖杜鹃、太鲁阁栎等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这里还栖息着许多台湾特有的动物,如蓝腹鹇〔xián 闲〕、台湾蓝鹊、山椒鱼、樱花钩吻鲑鱼、雪山草蜥等,均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此外,猕猴、台湾黑熊、长鬃山羊,以及100 多种蝴蝶不时出现在溪谷的山崖上,显示出自然生态的协调与完整。立雾溪口的史前遗址和合欢越岭古道,还可追踪古代文明。 台湾岛南北两端,各有独特景观。南端的垦丁热带海岸景观和北端的阳明山火山群景观,各具特色。垦丁恒春半岛,地形复杂,有优质的沙滩海岸、裙状珊瑚礁、岩石海岸、孤峰、河流、湖泊等景观。海水温度在20℃—30℃,水质清澈,拥有种类繁多的热带海洋生物。
北端阳明山有大屯火山群,由16 座火山锥组成。大屯火山居于群山之中,海拔1000 多米,顶上呈漏斗状的喷火口,直径360 米,深60 米。七星山海拔1190 米,顶上有七座小峰,亭亭玉立如七仙女,而得名七女峰。它是火山群中最年轻的火山,还不断喷发出硫气烟雾。大屯火山群,温泉遍布,其中以阳明山和北投两地温泉最为有名,是台湾最佳的避暑胜地。
太姥山
太姥山三面临海,传说东海诸仙每岁在此聚会,故有“海上仙都”之称。它崛起于福建福鼎县东海之滨,主峰摩霄峰海拔1080 米,巍峨壮观。太姥山为花岗岩山体,垂直节理与构造断裂非常发育,经重力崩塌、球状风化和海蚀作用,形成极为丰富的造型地貌。罕见的花岗岩峰林景观,“峰峰插霄汉,面面青芙蓉”,令人惊叹。有大量神奇的高品位造型石,真所谓“太姥无俗石,个个皆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如“仙人锯板”、“和尚讲经”、“金猫扑鼠”、“夫妻峰”等等,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峰峦中一系列“走廊式裂隙岩洞”,也是花岗岩山地中所少见的。据调查,洞穴有百余个。 太姥山形体宏大,山石奇险,与海上岛屿、渔帆相映生辉,每至雾起,更富“仙意”。从古老的传说到唐宋以来所修建的宫观庙宇和摩崖石刻,注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使太姥山具有很高的文化品味。
海坛奇观
图23 平潭双帆 海坛位于福建省平潭县海域中,它东临台湾海峡,是海峡两岸最近的地方。它远望平如坛,故名海坛。平潭县有千礁百屿之称,有山、海、岛、礁、石构成变化无穷的景观资源,其中尤以“海坛天神”、“丰泽石帆”最具特色。还有优质的沙滩给人以无尽的享受。 “海坛天神”,酷似一位仰卧碧海波涛之上的男神。体长330 米,胸宽150 米,通体为白色花岗岩构成。它的头、耳、颈、胸、腹、手的比例适中,腹下的男性特征,亦很形象。相传,这位“天神”是过去海峡两岸渔民传宗接代的图腾崇拜物。今天看来,这“天神”是一块“巨型球柱状花岗岩风化体”,是大自然的“圆雕”杰作。造化之奇,令人叹服。 “丰泽石帆”亦称“双帆石”(图23),一高一低,高者30 米,低者19 米,俨然如双帆之舟,航行于碧海蓝天之间。这对石帆,也是花岗岩垂直节理和球状风化的“杰作”,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花岗岩海蚀柱。在双石帆及其他岛屿上,花岗岩球状风化石形成的石蛋地形,圆浑质朴,耐人寻味。
海坛景观,不但有罕见的海石奇观,而且有规模很大的海滨沙滩。整个群岛有40 个优质沙滩,总长度有70 公里,可以容纳大量的游客。
万石山与鼓浪屿
万石山在厦门东郊,鼓浪屿与厦门隔海相望。这两座花岗岩丘陵,满布着裸露的球状石块以及经海蚀作用而形成的丰富的造型地貌,构成种种以石为主的景观。人们以自己特有的审美观,利用摩崖石刻,赋顽石以文化艺术生命。如坐落在万石丛中的万古莲寺岩顶题刻“万笏朝天”,岩下幽壑流泉间,刻有“小桃源”。太平岩一裂石如口,旁题“石笑”。又如鼓浪屿最高峰日光岩,为明末清初郑成功操练水师的地方。山上有“光复台”、“闽海雄风”、“与日争光”等气壮山河的题词。在天界寺天界峰下的长啸洞壁上,刻有明万历年间平倭将领的题诗:“偏师春尽渡澎湖,圣主初分海外符,鼙鼓数声雷乍发,舳舻〔zhú lú烛卢〕百尺浪平铺;争传日下妖气恶,那管天边逆旅孤,为道凯歌宜早唱,江南五月有莼〔chún 纯〕鲈。”显示了爱国官兵保卫祖国海疆、同仇敌忾的决心。
解放后建立的厦门解放纪念碑上,镌有陈毅的“先烈雄风永镇海疆”题词,使壮志与名山共存! 随着厦门城市的扩大与发展,鼓浪屿风景区逐渐被高楼所包围,形成了城市公园,自然风光渐渐失去,颇为可惜。
3 南海名山
海南岛面积34380 平方公里,仅次于台湾,为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的地形中央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状。地貌形态,如偏心东南的三层环台垒成。中央高台为海拔500 米以上山地,是我国最南的山地,千峰竞秀,万壑争流;二层环台为海拔500—100 米的丘陵,蜿蜒起伏,如波似浪;三层环台则为海拔100 米以下的台地和平原。沃野平畴,椰林村寨;四周为环海滩岸,海天一色。
海南属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雨量充沛,植被茂密,常年有花,四季结果,素有“绿色宝岛”和“热带植物园”之称。草木繁茂,清泉与碧海相连,构成独特景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海南“屋脊”五指山,绿色宝库尖峰岭,热带海滨三亚的天涯海角和亚龙湾,以及文昌东郊的椰林村寨。
五指山,是海南岛最高峰,海拔1867 米,有海南“屋脊”之称。它凌驾于众丘陵之上,大有拔地之势,景观雄伟。从其西南麓看山,形如卧狮雄视长空,而在南面观峰,则五峰插天,形如五指。
五指山下生活着能歌善舞的黎族同胞,每逢节日,他们聚集在风景优美的雅缤进行富有诗意的歌舞活动。登山往往也从雅缤开始。五指山自海拔700多米便进入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植被有四、五层之多。高大树木胸径在1米左右,高达40—50 米,巨大的木质藤本,径在10—20 厘米,穿绕于大树之间,长可达20—30 米。山脊上的步行小道,完全由密集的树根交叉“编织”,青苔“铺垫”而成。山坡陡峻,却不露寸土。
山愈高,坡愈陡,花岗岩特有的峭壁悬崖,不时出现,需攀藤扶树而上。悬崖古松和攀崖藤萝所构成的景观,给人以强烈的灵异感。由巨大的花岗岩倒石柱架绝壑而成的大小仙人桥,亦属罕见之景。山愈高,树愈矮小,愈奇古,到顶峰,树不及人高。在云雾中,俯视时隐时现的群峰,如入天国之境。
尖峰岭,海拔1411 米,是我国典型的热带雨林,也是保存着完整热带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森林中,可以看到板根、绞杀植物、木质藤本和老茎生花等热带雨林特有景观。区内维管束植物1500 种以上,其中有16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如海南紫荆木、香楠、黄檀、海南粗榧等。林中栖息着许多珍贵动物,如黑冠长臂猿、孔雀、雉、猕猴、云豹、原鸡、白鹇等。其中最珍贵的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四大类人猿之一的黑冠长臂猿。
图24 南天一柱 三亚海滨包括天涯海角,三亚湾、鹿回头和亚龙湾等,都在三亚市域内。三亚年平均温度25.4℃,为典型的热带海滨风景区。这些海湾沙滩都是三面青山,怀抱碧海,面朝无际的南海,但又各具特色。天涯海角规模虽不大,但岸、滩、水之间有巨大浑圆的花岗岩石或立、或卧、或聚、或散,错落有致地展布成章。背有青山,岸有椰林,前临无际海天。美景感人,触发世人遐思畅想,于是勒字于石:“南天一柱”(图24)、“天涯”、“海角”等。极富诗情画意,是观赏审美的理想场所。三亚湾位于三亚市区,其海滨沙滩成为城市的风光带,是观光度假的好地方。而亚龙湾滩宽湾长,腹地大,容量大,沙细柔软,海水澄碧。不但景色秀丽,而且是品位极高的热带海滨沙滩,是享受海滩、阳光和空气的理想去处。 图24 海南岛南天一柱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