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传播学教案

新闻传播学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11:33

1、 求异心理概念:即指人们好奇的心理指向。

2、 求异心理是人类动机心理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一种面对新异刺激时的探究反射和心理指

向。

3、 求异心理在新闻传受活动中表现 (1)、反常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分自然反常与社会反常两种。普通人:反常=新闻 (2)、超常事物容易引进关注。名人:普通事=新闻 (3)、反差大的事物容易激发阅读兴趣。 五、求趣心理

1、 求趣心理概念:求趣心理是指人们对具有趣味性的事物的心理指向。 2、 求趣心理在新闻传受活动中的表现 (1)、新闻内容的趣味性:名人轶事;花絮新闻;具有生活情趣新闻事件。 (2)、新闻形式的趣味性:语言风趣幽默;表达手段趣味盎然。 六、求美心理

1、 求美心理概念: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的心理指向。

2、 求美心理的心理学依据: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人类自由创造的形象体现。在审美中

可以直观自身,对自我本质力量作出肯定。因此,审美可以获得巨大的高尚感、自豪感、愉悦感、自由感。

3、 求美心理在新闻传受活动中表现 (1)、新闻内容美引起兴趣。

新闻内容中的人物内在美感染受众;新闻内容中人物外在美与事物外在美容易吸引受众。 (2)新闻报道中智慧、技法、语言、意境美满足受众求美心理。 (3)、新闻外在形式美激发受众审美需求。

形式美法则:单纯齐一、节奏韵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黄金分割、多样统一。

第二节:传受双方的心理调谐

一、心理调谐及其重要性:

心理调谐,是指通过对传受双方的心理定势的协调,达到一种相对和谐的心态。 心理定势,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不同经历、多次心理反应经验中形成的心理状态和思维习惯。

传播活动中传受双方心理谐调重要性:

1、 传受双方谐调时,新闻传播活动效果佳;否则,新闻传播活动效果差。

2、 传受双方的心理定势可调节,可改变。既不能迎合受众,也不能无视受众,必须

调节到双方谐调状态。

3、 掌握新闻受众心理规律和方法,可以达成双方心理谐调状态。

4、 要实现新闻传播目的,获取积极的社会效益,必须按照受众心理定势与心理承受

力来加工制作新闻传播内容和方式。

二、了解和研究受众:

受众,就是指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信息的接受者,是阅读、收听、收看新闻的读者、听众和观众的总称。受众是新闻传播的起点,也是新闻传播的疑点。

1、 从受众地位、环境、文化、习惯等方面来研究受众的共同心理特征。 2、 通过实际调查来了解与研究受众心理现实态势。 三、信息饥渴心理的产生根源及其后果:

信息饥渴心理,是指受众得不到特别渴望的新闻信息而产生的一种不适应心理状态。其

25

后果是使受众产生不愉快之情感、降低媒介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地位、损害受众与媒体关系、促使受众转而消费其它信息的传播。

四、逆反心理及其对新闻传受活动的影响: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超出自身感官饱和度与接受能力的外部刺激所产生的一种抵制反应。新闻传播过程的信息过载、超出受众接受能力,就会导致受众产生抵触情绪与反向思辨。

逆反心理产生的基础是思维定势,一是由于受众本身的保守原因;一是由于传播不当引起。

五、新闻传播者应备的基本心理素质与必须克服不良心理

应备素质:敏锐的感知能力、快捷的反应能力、较强的分析与判断思能力、较强的意志力、较理智的性格。

必须克服不良心理:固执心理、停滞心理。/ 六、新闻传播者进行自身心理调节的原则: 1、 关注客观世界变化的热情; 2、 分析新闻事实的客观理智;

3、 与时俱进调整传播者的情绪与态度;

4、 换位体验,把握与受众心理谐调最佳状态。

第六章:新闻传播的选择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新闻选择的意义与作用;

2、掌握正确地进行新闻选择的依据与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新闻选择的依据与方法。

2、难点:中国新闻传播中的党纪与政令规约。

第一节:新闻选择的必要性

一、新闻选择及其性质:

新闻选择,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的鉴别与遴选,选定其富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传播的过程。新闻选择表面上表现为对稿件的选择,本质上表现为对事实的选择,是新闻传播系统中自我生命力维护系统的一个重要机制。

系统的概念,系统论认为,为达到一定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一个整体,即称之为系统。构成系统的要素,就是子系统。 二、新闻传播系统的特点及新闻选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是一个信息传播流程,是传播与接受双方通过媒介、载体互动的过程。整个传播过程由信息源、编码、信道与噪音、通路、反馈六要素有序构成。

新闻选择在新闻传播系统中的作用:

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新闻选择必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片面与全面的矛盾。 开放性:开放性是指系统具有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互动的特性。新闻选择必须处理好开放与稳定、自主与规约关系。

目的性: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坚持表现出某种趋向预先确定的特性。新闻选择是达成

26

新闻目的性的最重要的一环。

最优化:最优化是指系统整体取得最好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新闻选择必须处理好自特殊性与普遍性、单篇稿件与整体版面关系,达成新闻传播的最佳整体效应。 三、新闻选择的三种类型:

1、 内迫性选择:内迫性是指新闻传播媒介的量的承载性限制,迫使新闻“把关人”进行遴

选与舍取。

2、 需要性选择:需要性是指新闻传播者根据受众已知和未知需要预期进行新闻遴选和舍

取。

3、 外迫性选择:外迫性选择是指新闻传播者受到特定环境制约而对新闻进行遴选与舍取。 四、新闻选择的过程:

1、 新闻采访:发现新闻事实过程。 2、 新闻写作:传达新闻事实过程。 3、 新闻编辑:整合新闻事实过程。

第二节:新闻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一、新闻选择的主体:

新闻选择的主体是“把关人”,语出卢因,常指新闻传播系统中的筛选、删改信息的人。 二、新闻选择的科学依据:

新闻选择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判断、有评价活动。其选择活动必须受到新闻媒介内外的种种因素制约,根据一定的已经内化为自己信念的标准和法规展开的。其依据一般有:

1、 新闻价值观。所谓新闻价值是构成新闻信息中所包含的引起受众普遍兴趣的各种素

质的总和。

2、 社会主导价值观。政治制度决定新闻传播体制,以政治意识形态为核心的社会主导

价值观支配新闻传播者的职业心理和日常行为。

3、 媒介编辑方针。媒介处理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时所遵循的指导方针,它是决定新闻

选择、格调、态度、版面形式的准则。

4、 新闻法规。指强制性的限定新闻传播内容的法律、党纪、政令。中国新闻传播除法

制外,还有党纪和政令,即新闻政策。

三、世界报纸的两在类型:

1、 高质量报纸:严肃性报纸。 2、 大众化报纸:通俗性报纸。 四、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是指19世纪末以普利策和赫斯特为首的美国报业大王在美国兴起的,以煽情主义为基础的,以犯罪、丑闻、流言、灾变、体育和性为题材的西方新闻现象,是报纸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伴生物。

第七章:新闻传播的演进与新闻事业的产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新闻传播历史沿革和早期新闻传播特征 2、理解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条件:

3、掌握新闻传播事业演变发展基本规律。

27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3、重点:新闻传播事业演变发展基本规律。 4、难点:中国新闻传播中的党纪与政令规约。

第一节:传播媒介的演进

一、新闻媒介及其类型

定义: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充当传受双方之间的物质中介被称之为新闻媒介或新闻传播媒介。

分类:原始媒介;口语媒介;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 二、新闻媒介演进的特点

1、 新闻媒介的发展是逐渐积累过程;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决定媒介发展水平。 2、 新兴媒介体现科技发展水平,也对先进科技有信赖性。 3、 新兴媒介不会取代传统媒介,传统媒介富有生命力。 三、关于“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是人的延伸”,是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名言。麦氏认为,传统媒介是人的个别器官的延伸,而现代电子媒介是人的整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从而将地球变成一个“地球村”。麦氏是一个技术主义者,在其影响下,西方传播学中存在着将传播媒介仅仅视作物的倾向。

第二节:早期新闻传播活动

一、新闻传播的原始状态

定义:新闻传播的原始状态是指印刷媒介问世和使用以前的新闻交流活动的一般情形。共包括下述几个阶段:非符号传播阶段;语言符号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 二、早期新闻传播的类型

人类早期新闻传播的媒介类型分为时间媒介和空间媒介两种 时间媒介:时间媒介指在时间上能够传承,具有耐久性,但不易用携带的传送的媒介。 空间媒介:空间媒介指在空间上能够传诸遥远、易携带,但不易用久长保存的传播媒介。

三、早期新闻传播的层次水平

在古代社会,新闻传播一般只限在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 在近代社会(国家产生以后),新闻传播通常以组织传播方式进行。 早期新闻传播层次水平细分:

传播路径:垂直上向型、垂直下向型 传播者:非职业化

传播机会:偶发、非固定性 信息形式:单一性符号与实物 信息真准度:失真度大 传播对象:受众有限

28

搜索更多关于: 新闻传播学教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 求异心理概念:即指人们好奇的心理指向。 2、 求异心理是人类动机心理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一种面对新异刺激时的探究反射和心理指向。 3、 求异心理在新闻传受活动中表现 (1)、反常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分自然反常与社会反常两种。普通人:反常=新闻 (2)、超常事物容易引进关注。名人:普通事=新闻 (3)、反差大的事物容易激发阅读兴趣。 五、求趣心理 1、 求趣心理概念:求趣心理是指人们对具有趣味性的事物的心理指向。 2、 求趣心理在新闻传受活动中的表现 (1)、新闻内容的趣味性:名人轶事;花絮新闻;具有生活情趣新闻事件。 (2)、新闻形式的趣味性:语言风趣幽默;表达手段趣味盎然。 六、求美心理 1、 求美心理概念: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的心理指向。 2、 求美心理的心理学依据: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人类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