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4 12:12:20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南昌市铁路艺术幼儿园 李雪芬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应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一、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幼儿探究问题的兴趣。二、引导示范积极鼓励,教会幼儿探究问题的方法。三、制定目标循序渐进,培养幼儿探究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激发探究兴趣 教会探究方法 培养探究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应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如何抓住幼儿的年龄和生活特点,让幼儿积极参加探究型科学活动, 真正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优秀的探究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的科学教育实践活动,认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幼儿探究问题的兴趣

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幼儿教师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活动情境,通过生活素材、做实验、讲故事、情景剧等趣味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萌发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

1.情境创设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科学始于好奇”,情境创设关

键要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兴致,从而使他们去学科学,爱科学。为实现这一要求,我们教师在活动前除了做些物质上的准备,还必须动脑筋想一想:如何使孩子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增长科学知识。在活动《可爱的小脚丫》中,我在教室里放了许多海绵垫子,木板,还有纸和一大盆的颜料,小朋友进教室后脱下鞋袜露出小脚丫,在欢乐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小脚丫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还懂得了如何保护小脚丫以及养成良好的用脚习惯。

2.情境创设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认识水》中,幼儿先是在我的指导下进行了试验,认识了水的特性,然后我发现许多孩子长时间滞留在水池前,玩玩弄弄舍不得离开。于是,我结合当时盛夏的天气情况,根据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又设计了一系列“水”的活动:水池里放了一些充气的小鸭、木板、青蛙玩具等,鼓励幼儿自己寻找材料玩一玩、试一试、想一想。此外,我还准备了盆、桶、小渔网,让幼儿根据需要自由地运水、灌水玩,也可以洗玩具。结果,这节课相当成功,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幼儿合作学习。由于幼儿思维还不成熟,幼儿的探索学习通常难以独立完成,往往需要两人或更多的人进行合作才能完成。在活动《认识洗涤用品》中,我提供相同的材料,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验,然后记录各种洗涤用品的颜色、气味、手感、作用。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首先分好工,有作记录的,有试验洗洁精的,有试验洗衣粉的,还有试验肥皂的等等。试验结束,我安排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介绍,由于是合作完成的活动,我要求上来介绍

的幼儿把自己小组的成员也介绍给大家,使幼儿在探索科学奥秘的同时,学会了与同伴合作,学会了融洽地与同伴交往。

二、示范引导积极鼓励,教会幼儿探究问题的方法

神奇的世界对幼儿充满吸引力,但是幼儿自发的探究往往具有盲目性、暂时性,要让探究真正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就必须教会幼儿基本的探究方法,引导幼儿学会探究。

1.及时捕捉教育契机,积极引导幼儿“问一问”。幼儿对生活中变化着的环境特别感兴趣,常常会冒出稀奇古怪的问题,做出令人不解的举动。如果成人敷衍了事,或置之不理,或阻止斥责,无形中就扼杀了幼儿科学探索精神的萌芽。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提问,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主动提出能促使孩子探究的问题,如“你有什么问题吗?”、“你想知道什么?”等,鼓励幼儿进行发散思维,大胆猜想结果,合理进行解释,敢于质疑。

2.开展常见现象探究,鼓励幼儿“想一想”“试一试”。 在活动《蜡烛灭了》中,我要求每个幼儿想一想:为什么玻璃瓶盖上,蜡烛就熄灭了?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注重因材施教,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利用大小不同的瓶试一试,从而发现瓶子大小不同,蜡烛燃烧的时间长短也不同。通过“想一想”“试一试”,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起幼儿再次探索的愿望。

3.努力创造活动条件,示范引导幼儿“做一做”。 在活动《磁铁的奥秘》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铁制品、塑料用品和陶瓷制品,先

示范展演了磁铁的磁现象,然后让孩子自己摆弄,孩子积极性很高,很快就津津有味地玩起来。许多孩子都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争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他们发现有的东西可以吸起来,而有的却不行。这时老师对孩子的发现给予肯定,让孩子在做一做中饱尝发现的快乐,同时也激发了孩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

三、规范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幼儿探究问题的能力

幼儿期是观察力、思维力开始萌芽的时期。幼儿通过参与科学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而观察力和思维力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幼儿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这个思维萌芽期,应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此阶段幼儿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1.精心准备感知素材,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技能,观察的目的在于使幼儿获得最直接、最具体的直观经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知活动机会。如在活动《认识瓶子》中,教师可先出示各种形状、颜色及花纹的瓶子,吸引幼儿用眼睛去欣赏;其次让幼儿用手摸摸、拿拿,感觉瓶子的温度、轻重等;再让幼儿用小棒敲打瓶子,听听发出的不同声音,进一步了解瓶子的不同材料;最后让幼儿闻闻瓶子里东西的味道。整个活动要让幼儿的感官都参与进来,使幼儿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使他们始终对活动充满兴趣,乐于其中。教学实践中除了运用实物,还可以利用幻灯片等多媒体辅助直观教具参与其中,不仅充实实物中不易观察的部分,还可大大增强幼儿观察的兴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南昌市铁路艺术幼儿园 李雪芬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应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一、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幼儿探究问题的兴趣。二、引导示范积极鼓励,教会幼儿探究问题的方法。三、制定目标循序渐进,培养幼儿探究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激发探究兴趣 教会探究方法 培养探究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应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如何抓住幼儿的年龄和生活特点,让幼儿积极参加探究型科学活动, 真正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优秀的探究能力呢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