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5:16:10

C.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D.让一束白光穿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后再经三棱镜对光进行色散,光谱的颜色明显减弱的区域是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解析:提取叶绿体色素时,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慢,所以位于滤纸条最下端;没有叶绿体完整的结构,只有叶绿素即使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1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线粒体中可发生C6H12O6→C3→CO2

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解析:C6H12O6→C3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产生ATP;在线粒体中,只是将稳定的化学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而不能转化为光能。 16.分析下图,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依次是( A )

A.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B.化能合成作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无氧呼吸、酒精发酵、有氧呼吸 D.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解析:①光合作用;②化能合成作用;③酒精发酵属于无氧呼吸;④有氧呼吸。

17.如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图甲、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B.图甲、乙中的[H]代表相同的物质

C.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D.影响甲、乙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解析:图甲、乙中的[H]代表的物质分别是NADH和NADPH。

1818

18.将A株玉米置于含有CO2的空气中,B株玉米置于含有O2的空气中,正常生长一段时间

18

后,A、B 两株内最先存在的含O的化合物依次为( B ) A.葡萄糖和二氧化碳 B.三碳化合物和水 C.葡萄糖和水 D.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18

解析:将A组小麦培养于含CO2的空气中,二氧化碳首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然后被还原形成有机物,因此最先出现放射性氧的化合物是三碳化合物;将B组小麦培养于18

含O2的空气中,氧气首先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结合形成水,因此最先出现放射性氧的化合物是水。

5

19.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细胞因不含叶绿体而显白色(图中b所示)。将整株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两天后,再做如图所示处理。两小时后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滴加碘液显色后进行观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实验中a处和b处两部分对照说明光合作用发生于叶绿体中 B.实验中a处和c处两部分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C.实验中a处和遮光纸遮挡部分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D.实验中光照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解析: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位,因此光照的时间太长,可能干扰实验结果。

14

20.用CO2 “饲喂”叶肉细胞,让叶肉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关闭光源,将叶肉细胞置于黑暗环境中,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叶肉细胞利用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OA段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浓度有所下降

14

C.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CO2 消耗殆尽

D.B点后曲线上升是因为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内无[H]和ATP的供应

1414

解析:CO2固定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OA段由于提供CO2,因此叶肉细胞中三碳化合物含量增加,五碳化合物含量有所下降;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生成和被还原的速度相等;B点后曲线上升是因为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内无[H]和ATP的供应,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而浓度升高。

21.某生物兴趣小组就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获得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B )

14

A.该植物可在较低温度的环境中生长

B.当光照强度大于7时,该植物在15 ℃和25 ℃的环境中积累的有机物相等 C.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15 ℃时,最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D.光照强度为1时,5 ℃和15 ℃制造的有机物速率相等

6

解析:由图可知,当光照条件适宜时,低温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大于0,说明该植物可在较低温度的环境中生长;当光照强度大于7时,15 ℃和25 ℃的环境中净光合速率相等,但呼吸速率不同,因此有机物的积累量不相等;由图可知,25 ℃和15 ℃时净光合速率相等且最大,但15 ℃时,呼吸速率更低,因此积累的有机物更多,有利植物生长;光照强度为1时,5 ℃和15 ℃的曲线重合,且二者呼吸速率又相等,故制造的有机物速率相等。

22.在温度、光照均适宜的条件下,将消毒后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会使种子死亡。下列对种子死亡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D ) A.缺乏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B.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C.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 D.细胞呼吸的产物对其产生毒害作用

解析:长期将种子浸没在无菌水中会使种子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等有害物质,导致种子死亡。

2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植物体最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图为其简单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图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是③②,代表细胞呼吸的是①④ B.图中X和Y可代表同一种物质

C.图中②③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内,①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 D.植物细胞内都能发生①②③④过程

解析:③过程产生的X物质为C3,②③过程均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糖经①过程变为Y物质,Y为丙酮酸,①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内,④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分别发生在线粒体基质或细胞质基质中。②③为光合作用,①④为细胞呼吸;无叶绿体的植物细胞内不能发生②③过程。 24.将叶面积相等的A、B 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温度相同且适宜的恒温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 min 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对此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此实验可以说明B植物比A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的能力

B.当CO2浓度约为0.8 mmol/L 时,A、B 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20 min 以后,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D.若A 植物在第5 min 时光照突然降低,C3含量将增加

解析:图中看出,B植物能够利用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说明B植物比A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的能力;当CO2浓度约为 0.8 mmol/L时,由于不知道两植物的呼吸速率,所以无法比较二者的光合作用强度大小;20 min以后,密闭小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均保持稳定,说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表明两种植物叶片各自的光合速率等于其细胞呼吸速率;若A 植物在第5 min 时光照突然降低,由于[H] 和ATP产生减少,还原C3速度减慢,而C3合成速率基本不变,导致C3含量积累增加。

7

25.某科研所为提高蔬菜产量进行了相关生理活动的研究(均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C )

A.图一可见呼吸底物为葡萄糖、O2浓度为A时,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 B.图一中DE段CO2的释放量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温度抑制了酶的 活性

C.图二可见乙品种比甲品种呼吸速率低,且乙品种比甲品种更适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 D.图二中F点时甲的叶肉细胞中消耗AD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无氧呼吸不吸收O2,只释放CO2;有氧呼吸吸收的O2和释放CO2量相等。O2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相等,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的1/2;因实验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故图一中DE段CO2的释放量有所下降的原因不是温度抑制了酶的活性;图二中,从与纵轴的交点可见,品种乙比品种甲的呼吸速率低,且品种乙在较弱的光照强度下其光合速率即达到最大值,故品种乙更适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图二中F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故消耗ADP即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如下探究实验: Ⅰ.设置水浴缸温度(℃) Ⅲ.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分钟 1 20 酶A 2 30 酶A 3 40 酶A 4 50 酶A 5 20 酶B 6 30 酶B 7 40 酶B 8 50 酶B Ⅱ.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10 mL,分别保温5分钟 Ⅳ.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 分钟 实验结果:对各组淀粉剩余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和 。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酶B在 ℃条件时活性较高。 (3)本实验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有无麦芽糖的存在? ,理由是

(4)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在

℃之间设立较小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解析:(1)自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人为要控制的量,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即酶的种类和温度。

(2)酶B在40 ℃条件时淀粉剩余量较少,所以酶B在40 ℃条件时活性较高。

(3)因为用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加热也会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使实验结果不可靠,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有无麦芽糖的存在。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C.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D.让一束白光穿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后再经三棱镜对光进行色散,光谱的颜色明显减弱的区域是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解析:提取叶绿体色素时,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慢,所以位于滤纸条最下端;没有叶绿体完整的结构,只有叶绿素即使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1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线粒体中可发生C6H12O6→C3→CO2 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