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证中教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答题技巧点拨及例题
(4) 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 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27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解析】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28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解析】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的特征占据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前提,并孕育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这即是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之间也是不可逾越的。 (3)不平衡性
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
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不尽相同,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29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解析】
(1)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以一个开放的、积极和诚实的态度对待需要沟通的学生。 (2)尊重与接纳。相信学生是有价值的人,并帮助学生相信自己的价值。无条件相信学生有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3)同理心。教师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参考系,从学生的立场、利益、处境出发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
2015年上半年真题 26.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27.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28.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①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慢,而人们不需要的、不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快。
②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形象性的材料、有意义的语义材料,特别是诗歌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材料的数量越大,刚识记后遗忘就越多。
③学习程度。如果学习达到刚刚能够掌握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就是过度学习。过度学习要比刚能背诵的记忆效果要好。当然过度学习也有一定的限度,否则造成精力和时间上的浪费。 ④材料序列对遗忘也会产生影响
29.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参考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B.Arnold,1950)认为,对外部环境影响的评价与估量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同一刺激情境,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映。情绪的
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包括机体内部器官和骨骼肌的变化,对外周变化的反馈是情绪意识基础。阿诺德强调情绪反应序列是情境—评估—情绪,即对情境的评估引出了情绪,且这种评估是一个皮层过程,因此,皮层的兴奋直接影响着情绪反应,所以,阿诺德的学说被称为评估—兴奋学说。
练习题(微信平台上有)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课程目标。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4)课程实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 (5)课程评价。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6)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2.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1)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的完美融合。 (2)稳固和加强基础教育,由“双基”教育向“四基”教育转变。 (3)加强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促进课程人文性和科学性的融合。
(4)注重课程的综合化,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化,减少分科教育的缺陷。 (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6)课程的生活化和社会化、法制化和民主化。 3.简述你对三维课程目标的认识。 【参考答案】
(1)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
(2)三维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4.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参考答案】
国家教育部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5.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的有关要求。 【参考答案】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4)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考试是学业评价的一种形式,应遵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按照不同的考试目的和性质,确定考试方法和考试结果的处理,考试的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和难题的现象。 6.(2012年真题)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