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学年上海普陀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doc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20题。(19分)
甲
①赵豫,字定素,安肃人。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
②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
①
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③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④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②
⑤始与豫同守郡者,苏州况钟、常州莫愚、吉水陈本深,并皦皦著名绩,豫尤以恺悌称。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乙
松江太守赵豫居官慈惠。每见讼者,非急事,则谕之曰“明日来”。始皆笑之,遂有“松江太守
③
明日来”之谣。不知讼者乘一时之忿,经宿气平,或众为劝解,因而获息者甚多。比之钩钜致人而自名英察者,其所存何啻霄壤!
(节选自《坚瓠续集卷之四》)
[注]①灶丁:旧称煮盐工。②恺悌:和乐平易。③钩钜:辗转推问,究得情实。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简廷臣九人为知府( ) (2)专务益军(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勾及姻戚同姓( ) .. A.勾结 B.摄取 C.招引 D.征调 (2)留一履以识遗爱( ) .
A.爱护 B.喜好 C.恩惠 D.吝惜 17.把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
18.用“/”为第①段画直线部分断句。(3分)
择 良 家 子 谨 厚 者 为 吏 训 以 礼 法 均 徭 节 费 减 吏 员 十 之 五。
19.根据第②段文意,概括松江百姓上书请求赵豫留任的原因。(3分)
20.甲、乙两文都记录了赵豫处理民间诉讼的故事,请分析其人物形象和写作意图的差异。(4分)
第 5 页 共 9 页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4题。(12分)
送陈经秀才序 (宋)欧阳修
①
①伊出陆浑,略国南,绝山而下,东以会河。山夹水东西,北直国门,当双阙。隋炀帝初营宫洛阳,登邙山南望,曰:“此岂非龙门邪!”世因谓之“龙门”,非《禹贡》所谓导河自积石而号龙门者也。然山形中断,岩崖缺呀,若断若鑱。当禹之治水九州,披山斩木,遍行天下,凡水之破山而出之者,皆禹凿之,岂必龙门?
②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捉鳖,可供膳羞。山两麓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而暮归。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
③然洛阳西都,来此者多达官尊重,不可辄轻出。幸时一往,则驺奴从骑吏属遮道,唱呵后先,前傧旁扶,登览未周,意已怠矣。故非有激流上下、与鱼鸟相傲然徙倚之适也。然能得此者,惟卑且闲者宜之。
④修为从事、子聪参军、应之主县簿、秀才陈生旅游,皆卑且闲者。□相与期于兹夜宿西峰,步月松林间,登山上方,路穷而返。明日,上香山石楼,听八节滩,晚泛舟,傍山足夷犹而下,赋诗饮酒,暮已归。后三日,陈生告予且西。予方得生,喜与之游也,又遽去,因书其所以游以赠其行。
[注]①伊出陆浑:伊水发源于陆浑县。
21.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先介绍伊水与龙门山的地理形势。 B.然后交代“龙门”这一名称的由来。 C.接着指出此龙门非《禹贡》中的龙门。 D.最后想象夏禹凿开龙门山缺口的过程。
22.第③段连用两个“然”字,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3.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2分) A.因 B.而 C.则 D.且
24.这篇赠序“独辟蹊径,意味隽永”,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三 写作(70分)
25.有人说,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能做什么。 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第 6 页 共 9 页
2020年上海普陀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
1.(1)花近高楼伤客心 (2)何事苦淹留 《八声甘州》 (3)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2.(1)B (2)B
3.A
4.答案示例一:本段试图证明非虚构写作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以梁鸿写《出梁庄记》时采访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和信息记录之细致来加以论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华德?格里芬的例子突出的是其甘冒危险浸入式体验的勇气,采访过程是否细致扎实并不确定,因而说服力较弱。
答案示例二:本段以中外两个事例来论证非虚构写作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两个事例前者侧重采访地点和体验方式的选择,后者侧重采访对象和记录过程的处理,都强调了采访方式需要仔细考量、严谨深入,避免孤例证明或单一类型事例证明的单薄,增强了例证的说服力。
【评分说明】对论证是否充分的判断不作为给分标准,依据考生作答中体现的思维水平给分。 5.B
6.本文首先指出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现象;接着界定了“非虚构写作”的内涵,确定其基本要求;然后从非虚构作品文体的阅读价值、写作追求和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出发,论述非虚构写作的独特优势,由此揭示了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7.体现对身边普通民众的关怀;具有社会现实批判意识;反映时代精神生活内核;展现个人和世界的复杂关系。(1点2分,2点3分,3点4分。第1点必答。)
8.以富有镜头感的想象画面展现开启归乡之思的特定时间,由虚入实,引出下文的回家之行,避免平铺直叙;红梅的喜庆、挑帘的温情莫定了本文“踏雪归乡”的情感基调。(答出三点即可)
9.本文通过人称的变换逐步引导读者融入回乡的情境。第③段用复数性的第三人称“他们”,写出浩浩荡荡归乡大军的群像;第④段则用“他”引导读者聚焦某位典型归乡者的身影,感受他和老家的故事;第⑤段变第三人称为第二人称,增添抒情的感染力,令读者彻底代入归乡者的内心,深入体会他对故乡牵挂眷恋的情感。
10.画线句运用比拟手法,将门臼比作故乡的亲人,将门板比作向往更广阔天地的孩子,以老家具有代表性的物体来形象地表现出故乡的父母亲人将孩子留在眼前监督成才的殷股期盼、游子离多打拼的强烈愿望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冲突,巧妙而生动
11.答案示例:不认同。前半部分侧重从游子归乡的角度写,表现出故多对游子的影响和游子对故乡的着恋,后半部分则是从故乡的亲人想念游子的角度入笔,在归乡者情感表现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表现了家乡守望者的心态,既体现出两代人迥异的生活观念和追求,又展现出故乡亲人之间独特的相处之道和血浓于水的牵系,例如第⑧段中农村长辈对下一代简单粗暴却又饱含爱与期盼的管教,为游子的离乡和归乡增添了更丰厚的内涵,深化了主题。 12.A 13.B
14.答案示例一:“奈乐何”更好。全诗批评吴王日夜寻欢作乐以致国,“奈乐何”写出为乐难久的遗憾,暗含乐极生悲之意,更符合上文“栖鸟”“落日”“秋月”等景物营造的衰败悲凉氛围。而且,上文写吴王荒淫全从侧面委婉若笔,不事评论,用“奈尔何”则一下子转变为诗人直斥吴王,显得非常突兀。
答案示例二:“奈乐何”更好。全诗通过客观叙述时光推移而宫中作乐不辍的场景,含蓄地批评吴王沉醉于轻歌曼舞,日以继夜追求享乐。“奈乐何”意为快乐得不知如何是好,讽刺吴王乐而忘形之丑态,却无一字道破,意深而辞婉,耐人寻味。用“奈尔何”则直接评论吴王无道,过于直露。
第 7 页 共 9 页
(评价角度:末句诗意的理解1分,把握末句和全诗的关联2分,效果的比较2分)
15.(1)选择;(2)从事,致力于 16.(1)D (2)C
17.当时卫军放纵专横,赵豫逮捕其中特别横暴的人,用棍杖打完后再把他们发配到边关,众军于是安定顺从。他一心一意安抚人民,帮助百姓休养生息。
18.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19.赵豫关注民情,敢于上奏章为民直言,帮助百姓摆脱酷吏的压迫、减少重租,获得休养生息。 20.甲文中赵豫“患民俗多讼”“好言谕之”,以和乐平易的方式改善民风,意在引导人们关注地方治理中施教易俗的重要性;乙文中赵豫居官慈惠,以民为重,作者意在通过对比赞美赵豫的仁爱为民,批判那些为求政绩和英名而不恤民力的酷吏。 21.D
22.第一个“然”由上文伊洛胜景令人数至不厌转入达官之游的无趣,第二个“然”由此再转入惟卑微闲适者能得山水真趣。连用两个“然”字转折过渡,文气纾徐,曲折有致,使两者游山结果的对比更为突出,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富贵庸俗者的不屑,对闲雅适意之游的自得。 23.A
24.作为一篇赠序,本文没有直接赠言表达惜别劝勉之意,而是用大半篇幅浓墨重彩地描写伊洛山水胜景和偕友游赏的惬意,以达官游山的热闹无趣映衬出自己和陈经等友人游山时的闲适之乐,和淡泊自守、闲静高雅的知己俯仰天地间的愉悦跃然纸上,暗含人格道德上的期勉。文末淡笔点染与陈经之间情意相投、自然融洽的友情,含蓄婉转地表达临别留恋之意,独出机杼,余味绵长。
五《送陈经秀才序》参考译文:
伊水发源于陆浑县,流过洛阳南面,越过伊山而下,向东汇合于黄河.东西两山夹持着伊水,北面对洛阳城门,正处在两个阙楼的位置.隋炀帝初时在洛阳造宫殿时,登上北邙山南望说:“这岂不是龙门吗!”所以世称伊阙为“龙门”,但它不是《尚书?禹贡》所记载的大禹“导河积石”的龙门.然而山在这里截断,高大的山崖张开一个缺口,像是自然断裂又像人工开凿.当年大禹在九州治水,辟山斩棘,足迹踏遍全国,凡是河水破山而出的,都是大禹所开凿,哪里仅是开凿龙门呢?
然而伊水的流水最为清澈见底,河水发出潺潺之声在山石问飞溅.撑着小船在水面随波逐流,可以泛舟游览;在河中钓鲂鱼,刺龟鳖,可作为佐餐的佳肴.两山的山脚都沉浸在水中,没有危崖峭壁和曲折难行的险境,因而可以登高四处眺望.在漫长的夏日来游览,只有十八里路程,可以清晨出游傍晚归来.所以游览龙门的人能够尽情地享受山水的乐趣,却不会感到身体的疲劳,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
但是洛阳是西京,到这里来的大多是达官贵人,他们不可能随随便便地轻易出游.倘若前往游龙门,就会有牵马的士兵、骑马的随从、衙门的僚属挤满了道路,前呼后喝而行,先导的侍从不离左右.登山游览还没有走遍,兴致已经消失殆尽.所以没有在伊水激流中泛舟往来,和游鱼飞鸟一般放纵的舒适.然而,能够领略这种游览乐趣的,只有地位低下而又有闲暇的人才适宜.
第 8 页 共 9 页
我为西京留守推官,杨子聪为河南府户曹参军,张应之为河南县主簿,秀才陈经游学到这里,都是地位低下而又有闲暇的人.于是彼此约定在这一夜住宿龙门山西峰广化寺,月色下漫步松林之间,攀登菩提峰的上方阁,直到山路尽头才返回寺庙休息.第二天,登上香山石楼,静听八节滩激流的水声,傍晚坐船游览伊水,沿着山脚从容自得顺流而下,吟诗饮酒,到天黑才回城.过了三天,陈秀才告诉我将要西往长安.我正为结识陈秀才得以和他一起游览而高兴,而他又急于要走了,于是就写下这次游历的经过,作为赠别的礼物.
第 9 页 共 9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