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猪主要疾病临床用药方法

猪主要疾病临床用药方法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3:35:55

(4)其他

细菌可增加对抗菌药物拮抗物的耐受量而耐药,如对磺胺耐药的金葡菌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耐受量是敏感菌的20倍。

4、细菌耐药性基本危害举例

喹诺酮类(俗称沙星类)药物在我国动物上的应用十分普遍。批准生产和进口使用的品种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沙拉沙星、洛美沙星、培氧沙星、二氟沙星、达氟沙星等十几种。制剂有可溶性粉、散剂、口服液,注射剂、片剂等,批准和使用的品种及剂型之多在国际上都属罕见。而国际上,欧美、日本仅批准少数几个品种用于食品动物,对每个品种都严格规定了靶动物。有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就没有的批准任何沙星类药物用于食品动物。由于我国大量使用甚至滥用情况严重,沙星类药物在动物上的效果越来越差,诺氟沙星对大肠杆菌最先的MIC为0.025μg/ml,现在为0.25μg/ml-0.625μg/ml,MIC增加了几倍到几十倍。细菌对氟诺酮类耐药的机制是染色体改变,质粒介导机制未见报道,染色体改变可以是靶酶(即DNA回旋酶)变化或引起药物渗入病原体的能力下降。

沙星类药物在动物上的效果越来越差,甚至一些尚处于开发阶段而未上市的本类新药已对原敏感的细菌失去了抗菌活性(交叉耐药性)。

二、化疗药物作为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品种和应用注意事项

(一)选用品种

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前面所列举的各类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和抗虫药物品种中,用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品种只占很少一部分。各个国家选用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数量和种类也有一些差别。

例如:欧盟(EU)批准的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品种有:螺旋霉素、杆菌肽锌、维吉尼亚霉素、泰乐菌素、黄霉素、阿伏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盐酸土霉素、竹桃霉素、红霉素、青霉素G钾、新霉素。

中国批准的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品种有(10种):

硫酸粘杆菌素、杆菌肽锌、黄霉素、北里霉素、恩拉霉素、维吉尼亚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磷酸泰乐菌素、喹乙醇。

(二)化疗药物合理应用 1、选用正确的药物

每种化疗药物都有它本身的适应症,如青霉素G主要是作用G(+)菌,而链霉素主要作用于阴性菌,四环素和磺胺类药物属于广谱,只有磺胺类药物对弓形体有效。大多数抗球虫药虽然对艾美球虫有抑制作用,但氨丙啉只对寄生于盲肠的球虫有效。对防治蛋鸡的球虫效果较好。因此,掌握每个化疗药品抗菌谱或抗虫谱对正确选用药物十分重要。

2、确定合适剂量

剂量过小,达不到药效,剂量过大,则导致胃肠道常在菌丛失调,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抗菌药物一般都有防治疾病和促进生长的双重作用,剂量不同作用就不同。以土霉素和金霉素为例,治疗疾病,每吨饲料添加300-500g;预防疾病每吨饲料添加50-100g;促进生长,每吨饲料添加10-50g。

9

3、注意掌握用药的时机和期限

猪配种时适时使用抗菌药、可提高受胎率,产仔率和窝产仔数,而分娩前后在母猪饲料中补充抗菌药特别有益。哺乳期仔猪的补充料和开采料中一定要添加抗菌药物。同时其后几周,由于此期仔猪免疫力最低(母源抗体↓,自体免疫力免疫未成熟),肠壁屏障发育不全,因而也是抗菌药物用量最大时期,8-10周后仔猪使用抗菌药物的促生长效果逐渐下降,抗菌药物使用的剂量比早期的要小。

例如:土霉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生长的剂量:2个月以下的仔猪,每吨饲料添加土霉素15-50g(1500-5000万IU);2-4个月龄猪每吨饲料添加10-20g。

4、严格掌握休药期

大多数抗菌药物要求在动物上市屠宰前1-2周内停止使用,否则将导致药物在畜产品中的残留超标。

5、采用交叉用药方式

为了防止低剂量长期添加化疗药产生耐药性应注意及时更换药物,包括: 轮换式用药:一种药物连续使用几个月后,改用另一种药物; 穿梭式用药:在动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分别使用不同的药物; 2.2.5科学联合用药

对于菌血症或败血症等严重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同时感染的混合感染,继发感染或重感染,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合用,以增强药物效果,扩大适应症,降低毒副作用和防止耐药性产生。

例: 1、杆菌肽锌+硫酸粘肝杆菌素复合饲料添加剂 2、青毒素类+氨基甙类抗生素 3、磺胺类+抗菌增效剂(TMP、DVD)

但是很多情况下,化疗药合用或会产生配伍禁忌,具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不得同时应用。

第三节 猪群体给药方法

一、混饲与混饮给药的特点与意义

现代集约化规模化猪场疾病控制中,关键措施就是群防群治。将化疗药添加到饲料或饮水中防治猪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是现代规模养殖场用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其特点是:

·达到对传染性疾病群防群治的作用,从宏观上控制整个养殖场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方便经济,节省人力与物力,提高防治效率; ·减少对猪群体刺激,降低应激性疾病的发生;

·通过混饲或混饮较长时间给药,对在某个猪场“扎根”的顽固性疾病达到“根治”效果。

二、饲料与饮水添加药物剂量的确定

(一)混饲剂量

指单位重量饲料(日粮)中,均匀添加药物的克数或毫克数。通常用克/吨(g/t)表示。[g/t=ppm

10

(百万分之一)]

(二)确定混饲剂量的两个基本指标 动物内服给剂量(mg/kg.b.w) 动物每日(24h)摄食量 (三)混饲剂量的确定与计算

设d为内服剂量(mg/kg.b.w);W为一日(24h)猪每公斤体重的摄食量;t为一日(24h)内服药物的次数;D为混饲剂量(单位饲料量中添加药物的克数或毫克数)则有 D=d×t/W

由于动物品种不同,生长期不同或用途不同,其摄食量(W)是不一样的。

一般肥育猪每日(24h)的摄食量占其体重5%,即50g/1000g体重;仔猪每日(24h)的摄食量占其体重6-8%(平均为7%)。即每1000g体重一天进食量为70g。种猪(包括种公猪、母猪),体重较大,每日摄食量占其体重2-4%(平均3%),即每1000g体重一天进食量为30g。

·举例 猪内服乙酰甲喹(痢菌净)的剂量为5-10 mg/kg.b.w,每日2次,三天一疗程,试确定本品在仔猪饲料中的治疗添加量。

已知:d=5-10mg t=2 w=70g=70000mg 则 D=(5-10)×2/70000=140-280g/t=140-280ppm

·再例 猪内服磺胺对氧嘧啶的剂量为25-50 mg/kg.b.w. ,一日1-2次,连用3-5天,试确定本品在母猪饲料中的治疗添加量。

已知:d=25-50mg t=2 w=30g=30000mg 则 D=(25-50)×2/30000=1650-3300g/t(ppm)

三、饲料添加或饮水添加药物给药注意事项

(一) 预防剂量的确定

一般为治疗剂量的1/4/-1/2。一般预防用药较治疗用药时间要长,因此,应严格控制药物混饲剂量,以免造成蓄积中毒。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将用于治疗的口服剂量换算成饲料添加量用于长期预防。

(二)混饲与混饮疗程的确定

一次性给药,通常添加用药时间是以一天(24h)计算,如驱虫,使用左旋咪唑剂量为 7.5mg/kg.b.w. ,是一次性给药。直接换算成混饲剂量,混饲用药一天,不可长期添加。治疗添加给药通常为3-5天,根据口服给药方案长短而定。1/2的治疗量通常可添加7-10天;1/4的治疗量通常可添加4-8周。

(三)配合饲料中原有添加药物的确认

现代养殖业的配合饲料中绝大多数加有一定量的化疗药。因此,拟定的饲料中添加药物防治疾病,必须十分谨慎,避免重复添加造成中毒。

(四) 饲料与药物混合必须均匀

混饲或混饮用药防治疾病,其用药剂量通常较低,稀释比较高,通常为1-500ppm;相对饲料来讲,

11

药物所占比例很小,要将“小量”的药物均匀地混合到“大量”的饲料中去,并不是一件易事,生产实践中,因药物与饲料混合不均匀造成药物中毒或治疗无效的事件时有发生,如喹乙醇、呋喃唑酮、丙硫苯咪唑、痢菌净等。应根据“等量递升”原则,做好药物与饲料的混合。

(五)添加方式的选择

防治疾病时,可将药物添加到饲料中,也可将药物添加到饮水中。饲料添加用药一般适合于疾病的预防,而饮水添加用药一般适合于疾病的治疗。猪在发生传染性疾病时,由于病情原因导致食欲下降,严重时废绝,发热性疾病尤其如此。此时,通过混饲给药,进入到体内的药物量不足,通常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疾病状态下,牲畜的饮水一般比较正常,发热性疾病时,还可能略有增加,此时通过饮水添加用药,则可迅速达到治疗效果。

(六)饮水添加给药的前提

所添加的药物制剂必须是水溶性的,否则药物会在饮水中沉淀下来,造成用药不均而中毒或治疗无效。呋喃唑酮、喹乙醇、丙硫咪唑等都是难溶于水的制剂,不可通过饮水添加。

(七) 为了使药物尽快达到治疗效果,第一天添加剂量加倍。

四、在养猪场“扎根”的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除

某些传染性病在养猪场流行,且反复发作,采用单个注射或单个口服给药很难控制全群发病状态。此时采用混饲与混饮给药更为有利,甚至达到根除疾病的作用。举例说明如下:

(一)猪痢疾(Swine dysentery)

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猪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是拉血痢、消瘦、脱水、死亡。猪血痢在一个猪场发生后,有的猪经过潜伏期表现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有些猪还可能处在潜伏期,未表现出症状,外表显得十分正常。如果只对表现有症状的注射药物(痢菌净),注射的猪的发病症状可能暂时消失,但处于潜伏期未表现出症状的猪只,经过一定时期,又表现出临床症状。这样就会出现部分治愈,部分又发病、再治疗再发病,周而复始、永无终结的态势。正确的控制方法:

·对表现出血痢的猪隔离单独注射用药,痢菌净5-10mg/kg,每日二次,连用3天;

·对可疑病猪、假定健康猪群以及健康猪群进行统一混饲给药,痢菌净,140-280ppm,连续用药3-5天;

·症状得到基本控制后,全群饲料添加痢菌净70-140ppm,连续使用3周。 ·停药3周后,饲料预防添加给药100ppm2周。

(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Infectious atrophic rhinitis)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主要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病。其特征是鼻甲骨萎缩。临床主要表现为喷嚏,鼻塞等鼻炎症状和颜面变形或歪邪。发病后死亡率虽不高,但可使猪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本病是由多病原菌协同作用引起的,参与致病的病原有支气管败血波氏菌,产毒素的多杀巴氏杆菌(D型)。由于是多病原菌致病,因此常规疫苗效果特别是单价波氏杆菌疫苗效果不佳。波氏杆菌与多杀巴氏杆菌D型多价复合油剂苗的保护率也只有60-80%。

12

搜索更多关于: 猪主要疾病临床用药方法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4)其他 细菌可增加对抗菌药物拮抗物的耐受量而耐药,如对磺胺耐药的金葡菌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耐受量是敏感菌的20倍。 4、细菌耐药性基本危害举例 喹诺酮类(俗称沙星类)药物在我国动物上的应用十分普遍。批准生产和进口使用的品种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沙拉沙星、洛美沙星、培氧沙星、二氟沙星、达氟沙星等十几种。制剂有可溶性粉、散剂、口服液,注射剂、片剂等,批准和使用的品种及剂型之多在国际上都属罕见。而国际上,欧美、日本仅批准少数几个品种用于食品动物,对每个品种都严格规定了靶动物。有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就没有的批准任何沙星类药物用于食品动物。由于我国大量使用甚至滥用情况严重,沙星类药物在动物上的效果越来越差,诺氟沙星对大肠杆菌最先的MIC为0.025μg/ml,现在为0.25μg/ml-0.625μg/ml,MIC增加了几倍到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