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2014学年高一数学学案提纲天津一中(2)
1. 幂函数的定义.
12. y=x, y=x, y=x, y?, y?x2的图象.
x2
3
1第二课时 习题课
第三课时 作业点评课
第八周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章复习
第一课时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学习目标
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以具体函数在某闭区间上存在零点的特点,探究函数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
重、难点
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以具体函数在某闭区间上存在零点的特点,探究函数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
第二课时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学习目标
1.掌握二分法的概念
2.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及判断函数零点个数 3.理解二分法,了解逼近思想、极限思想。 4.会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5.会利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个数 重、难点
会利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个数 关键点
二分法概念: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二分法。
第三课时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情景建立函数模型,结合对函数性质的研究给出问题的解答;
2. 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研究身边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世界、感受世界; 3. 培养学生数学地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情景建立函数模型,结合对函数性质的研究给出问题的解答 关键点
解函数应用题常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等思想方法,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能力方面要求注意中逻辑推理嫩里、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主要抓住以下步骤:
第一步:阅读理解、认真审题;
第二步:引进数学符号,建立数学模型;
第三步:利用数学方法将得到的常规数学问题(即数学模型)予以解答,求得结果; 第四步:再转化成具体问题作出规范解答.
第四课时 章检测
第五课时 检测点评课
第九周
第一课时1.1任意角与弧度制(1)
学习目标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学会在平面内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讨论任意角.会表示象限角、坐标轴角及终边相同的角。
(2)理解弧度制的意义,正确地进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会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1)将0o到360o的角概念推广到任意角. 进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 (2)终边相同的角用集合和符号语言正确表示出来
第二课时1.1任意角与弧度制(2)
第三课时1.2.1任意角三角函数
学习目标
(1) 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及在各象限的符号。
(2)理解三角函数线的概念,会画正弦、余弦、正切线,并会运用它解决应用问题。 重点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难点
(1)三角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2)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大小以及求角的大小。
第四课时1.2.1任意角三角函数习题课
学习目标
(1) 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及在各象限的符号。
(2)理解三角函数线的概念,会画正弦、余弦、正切线,并会运用它解决应用问题。 重点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难点
(1)三角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2)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大小以及求角的大小。
第十周
第一课时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
学习目标
(1)学会三角函数的多组诱导公式,并能够熟练应用
(2)体会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尤其是利用单位圆的对称性帮助推导的思想 重、难点:
第二课时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
学习目标、重、难点 诱导公式的记忆与熟练运用
第三课时 1.4.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的图象,通过对正弦线的复习,来发现几何作图与描点作图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培养运用已有数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掌握正弦函数图象的“五点作图法”; 重、难点:
1.“五点法”画长度为一个周期的闭区间上的正弦函数图象 2. 运用几何法画正弦函数图象
第四课时 1.4.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2.通过类比推导余弦函数性质,并寻找正余弦函数性质的联系 重、难点
1.函数周期性的理解 2.正余弦函数性质的应用
第五课时 1.4.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习题课
学习目标、重、难点 正余弦函数性质的应用
第十一周
第一课时 1.5函数y?Asin(?x??)的图象(1)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函数y = Asin(wx+4)(A>0,w>0)图象的探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函数图像 各种变换的内在联系。
2.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重点 函数y = Asin(wx+?)的图象的画法以及与函数y=sinx图象的关系 难点 各种变换内在联系的揭示
第二课时 1.5函数y?Asin(?x??)的图象(2)
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函数y?Asin(?x??)(A>0,w>0)图象 重、难点
应用函数y?Asin(?x??)(A>0,w>0)图象解决具体问题
第三课时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学习目标
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学会将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从而利用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重、难点 将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利用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第十二周
第一课时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1)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会运用公式求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 【学习重难点】
引导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在探究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2)
【学习目标】
1.会运用公式求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
2.培养学生利用公式求值、化简的分析、转化、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正、逆向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公式求值、化简的分析、转化、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正、逆向思维能力。
第三课时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 【学习目标、重难点】理解并掌握辅助角公式
第四课时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4)
【学习目标】以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 【学习重难点】利用倍角公式对一些三角函数关系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
第五课时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5)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公式求值、化简的分析、转化、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正、逆向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公式求值、化简的分析、转化、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正、逆向思维能力。
第十三周
第一课时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1)
【学习目标】能运用所学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以已有的十一个公式为依据,学习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提高推理、运
算能力. 第二课时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2)
【学习目标】能运用所学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以已有的十一个公式为依据,学习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提高推理、运
算能力. 第三课时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
【学习目标】能运用所学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以已有的十一个公式为依据,学习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提高推理、运
算能力. 第四课时 第三章习题课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公式求值、化简的分析、转化、推理能力 【学习重难点】熟练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第五课时 作业点评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