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地质试卷
a、基本烈度; b、设计烈度; c、场地烈度; d、设防烈度 4、上层滞水位于( )。
a、包气带内; b、潜水带内; c、区域饱水带内; d、承压水带内 5、在地质平面图上,地层两边新,中间老,其地质构造为( )。
a、 向斜构造; b、单斜构造; c、 背斜构造; d、水平构造
6、崩塌常发生在( )。
a、由均质软弱的粘土层组成的高陡斜坡上; b、由坚硬性脆的岩石组成的陡峭斜坡上 c、由软硬互层遭差异风化的陡峭斜坡上;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7、岩溶是( )的产物。
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溶蚀作用; d、剥蚀作用
8、历史上世界范围内约占90%以上的天然地震属于( )。
a、火山地震; b、陷落地震;
c、构造地震; d、激发地震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1、边坡面倾向与岩层面倾向相反时,边坡不稳定。 ( ) 2、按岩石中矿物晶粒的相对大小,变质岩的结构可分为等粒结构与不等粒结构。( ) 3、界、系、统、阶是地质年代单位。 ( ) 4、上盘沿岩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是逆断层。 ( ) 5、花岗岩、闪长岩、片麻岩都是岩浆岩。 ( ) 6、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有可能确定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 ( ) 7、岩土物理性质的差异性是地球物理勘探的基础。 ( ) 8、对肥而大的垭口,宜采用浅挖低填的方案布线,过岭标高基本上是垭口标高。( )
五、问答题(24分)
1、山岭河谷地貌中敷设公路路线的理想部位在哪里?说明理由。 2、简述河床不断加深和拓宽的基本原因。 3、简述泥石流的基本防治措施。
4、简述岩溶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和工程处理措施。
六、绘图题(8分)
绘出背斜构造的剖面示意图(要求整合接触),并作必要标注(图中地层年代选用下列符号表示:O、S、D、C、P、T、J、K……)。
共 2 页第 2 页
长沙理工大学标准答案
课程名称: 《工程地质 》-A13 试卷编号: 13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1、变质作用:地壳内部原有的岩石,由于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改
变原来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形成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这种使岩石改变的作用,叫做变质作用。
2、解理:矿物受到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3、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石,受构造应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4、设计烈度:在场地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工程的重要性、抗震性和修复的难易程度,根据规范进一步调整,得到的烈度称设计烈度。
5、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间的含水层中承受水压力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 6、岩体结构:岩体中结构面和结构体两个要素的组合特征,既表达岩体中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及组合,又反映了结构体的大小、几何形式和排列。 7、泥石流:一种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8、岩堆:由碎落、崩塌和落石在山坡的低凹处或坡脚形成的疏松堆积体。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硬度,摩氏硬度计 。
2、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 3、褶皱构造,褶曲。 4、震源,震中。
5、构造地貌,火山地貌。
6、未成形河谷,河漫滩河谷,成形河谷。 7、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8、坑探,槽探。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 a )2、( b )3、( a )4、( a ) 5、( c )6、( d )7、( c )8、( c )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1、(×)2、(×)3、(×)4、(√) 5、(×)6、(√)7、(√)8、(√)
五、问答题(24分)
1、山岭河谷地貌中敷设公路路线的理想部位在哪里?说明理由。
答:河流的一、二级阶地。
河谷地貌是山岭地区向分水岭两侧的平原作缓慢倾斜的带状谷地,由于河流的长期侵蚀和堆积,成形的河谷一般都有着不同规模的阶地存在,它一方面缓和了山谷坡脚地形的平面曲折和纵向起伏,有利于路线平纵面设计和减少工程量;另一方面又不易遭受山坡变形和洪
共 2 页第 1 页
水淹没的威胁,容易保护路基稳定。所以阶地在通常情况下,是河谷地貌中敷设路线的理想部位。当有几级阶地时,除考虑过岭标高外,一般以利用一、二级阶地敷设路线为好。
2、简述河床不断加深和拓宽的基本原因。
答:由于河流的下蚀作用使得河流不断地下切加深;而河流的横向环流作用使得河流不断地横向拓宽。
3、简述泥石流的基本防治措施。
答:(1) 水土保持 (2) 跨越 (3) 排导 (4) 滞流与拦截
4、简述岩溶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和工程处理措施。
答:岩溶的发育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在垂直方向上一般分为四个带:
(1)垂直循环带 (2)水平循环带 (3) 过渡循环带 (4)深部循环带 工程处理措施:疏导、跨越、加固、堵塞、钻孔充气和恢复水位。
六、绘图题(8分)
略。
共 2 页第 2 页
长沙理工大学标准答案
课程名称: 《工程地质 》-A14 试卷编号: 14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解理: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设计烈度:在场地烈度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建筑物,将基本烈度予以调整,作为抗震设防的根据,这种烈度称为设计烈度。 3、河流的侧蚀作用:河水对侧岸的破坏作用。 4、承压水:充满于两个连续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 5、岩体结构: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组合特征。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3、层序、岩性、接触关系、古生物化石 4、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5、侵蚀泉、接触泉、断层泉 6、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c; 2-a; 3-b; 4-b; 5-d; 6-a; 7-a; 8-d 四、简答题(共39分)
1、断层的基本要素和类型有哪些?(10分)
答:①基本要素:断层面、断层破碎带、断层线、断距,上下盘、断层倾角。(7分)
②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3分)
2、什么是外力地质作用?它包括哪些作用?总趋势是什么?(9分)
答:能量来自于地球的外部(太阳辐射能、生物能、日月引力能),促使地壳的物
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称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硬结成岩作用。(7分)
总趋势:切削地壳表面隆起的部分,填平地壳表面低洼的部分,不断使地壳的
面貌发生变化。(2分)
3、试说明山区和平原地区,潜水的矿化度是否一样?为什么?(6分)
答:不一样。(2分)
山区和平原地区潜水的排泄方式不一样。山区潜水主要是水平排泄,由于水
平排泄可使溶解于水中的盐分随水一起带走,不易引起地下水矿化度的显著变化,所以山区潜水的矿化度一般较低(2分);而平原地区潜水主要是垂直排泄,垂直排泄时,只有水分蒸发,并不排泄水中的盐分,结果导致水量消耗,潜水矿化度升高。(2分)
4、简述如何根据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及其本身的穿插构造来确定岩浆岩的相对
地质年代。(6分)
共 2 页第 1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