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0年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扎实做好2010年的工作。
根据县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主题,重投资、强基础,抓产业、调结构,促开放、增活力,保民生、建和谐,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努力保持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
做好2010年政府工作,重点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立足当前保增长,着眼长远增后劲,既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更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谋划实施一批事关彝良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为实现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既要注重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更要立足我们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坚持好中求快,能快则快,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不断壮大经济实力,
- 13 -
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三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更要发挥政府在促进引导、支持服务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广泛调动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切实把握好各项改革的推进力度,把握好社会各阶层的承受能力,兼顾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和需求,在维护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加快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务求经济实力再壮大。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支撑,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培育。我们将紧紧围绕“六大产业”发展目标,按照“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活三产”的思路,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稳定加大投入,全面提升三次产业层次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壮大全县经济实力。
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快培育农业产业。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始终坚持将“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兑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扩大涉农补贴范围和标准,巩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农业总产值增长5%。巩固发展粮烟畜传统产业,务求在科技生产水平、规模化、规范化生产上再提升。坚持向科技要粮、向样板要粮,稳定6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高标准办好45万亩大春样板,确保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粮食总产量增长7%。抓好动物疫病防制,完成生猪杂交改良4.2万窝次、黄牛
- 14 -
冻改1.25万头,集中抓好15个养殖示范小区建设,确保畜牧业产值增长15%以上。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狠抓烟叶提质增效,确保完成烟叶收购9.5万担、产值6900万元,均价不低于去年。加快发展林产业。按照林产业规划,预算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营造优质核桃20万亩、竹子10万亩、天麻菌材林2万亩,鼓励支持发展花椒、樱桃、李子、蚕桑、漆树等经济林,实施好中低产林地改造项目。加快种养业结构调整。全力推进蔬菜、油菜、优质马铃薯、魔芋、紫皮大蒜等特色产业发展,实施好大鲵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加大野猪、土鸡、白水江河鱼等生态养殖示范点建设。努力做大天麻产业。投入300万元扶持资金,规范种植天麻5000亩,辐射带动种植5000亩,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着力打造天麻生产基地。鼓励支持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大力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在天麻、竹笋、油料等农产品深加工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紧紧围绕“两轴一心三片区”规划布局,预算安排300万元,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扎实抓好15个省级重点村建设,积极做好30个新农村示范点申报争取工作,努力规划一片、打造一片、带动一方。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务求在“技能提高、稳定输出、维权救助”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完成转移培训2万人,转移输出11万人,其中稳定输出10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12亿元。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着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万亩,农机具购机补贴150万元;继续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3000口;加
- 15 -
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实施81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和800名贫困人口易地搬迁项目,争取完成小额信贷扶贫到户贷款3000万元,做好革命老区项目争取和“百千万帮扶”工程等重点工作,力争实现3.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以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培育工业支柱。工业是彝良的未来和希望。没有工业的跨越发展,就没有彝良经济的跨越发展。我们将更加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更加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更加开阔的视野,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措施,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坚持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驰宏、天力、瑞源、德钢、云南城投、山山药业、旺立达、毛坪水泥厂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培育做大铅锌、煤化工、电力、硅铁、水泥、生物加工等一批工业支柱,进一步强化工业经济主导地位,确保完成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预算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加快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抓紧已开工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形成产能;尽快动工毛坪水泥厂技改、醋酸、碳素、氰胺化工、树林洗煤厂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20万吨铁合金、山山药业年产25亿粒天麻素和云南城投天麻深加工项目。加快推进云贵桥、白水江梯级电站等一批电源点建设。全力抓好重点工业产品生产。完成铅锌原矿生产25万吨、实现产值4亿元,委托加工实现产值3亿元;原煤150万吨、产值7亿元;电石10万吨、产值2.5亿元;发电6.5亿度、售电5亿度、产值2.5亿元。着力打破工业发展要素制约。坚持“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优质资源向高新技术集中”,
- 16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