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去”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去”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9 20:56:07

南京财经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

生产性企业居多。这说明,我国企业海外经营情况虽有所改变,但整体效果还是比较差,尤以生产性企业比较突出。经营效果差,加上规模较小、地域相对集中等因素,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海外经营在整体上缺乏竞争力。

三、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抗风险能力差 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融资困难以及资本不足等原因,中小企业在对外投资中预测风险、管理风险以及抵抗、防范风险的能力都比较弱,特别是对非企业本身因素造成的风险,如东道国的政治、法律、文化等投资环境也是影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效益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例如TCL集团刚走进国际市场时还是一个中小型企业,在初期收购法国的汤姆逊彩电业务后,在对公司进行整顿时需要辞退1000多名员工,但这违反了当地雇员方面的法律,受到当地政府的干预。为此,TCL付出了沉重代价,甚至不得不将国内市场的电视机利润补贴到汤姆逊业务中。TCL走出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缺乏对投资环境的深入了解,抵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不堪一击,一个普通法律法规就可以让我们中小企业元气大伤,更为甚者有些小企业甚至倒闭。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中小企业由过去仅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转变为应对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环境更复杂,而其这一弱点也更为强化。因此中小企业应时刻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和意识,否则很难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生存。

(二)融资困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66.9%的企业将资金不足列为不利于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虽然国家已相继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但地方有关部门的认识仍然不到位,因而导致中小企业得不到有力的金融扶持。在海尔1994年打入美国市场时,还是一个中小企业,当时只是通过一家经销商出售电冰箱,2000年海尔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坎姆顿设厂生产家电产品,与此同时海尔又以700万美元并购的意大利冰箱厂,海尔在国际市场上并非像表面上那么的“无限风光”, 事实上海尔当时国际上的现金流是负数,海尔只能向国内银行申请贷款,但是由于海尔跨国经营的是海外项目,风险较大,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对东道国不熟悉,又没有足够的能力辐射到国外市场,因此海尔融资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国际上,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该国的国家进出口银行。而在中国,普通大企业要获得进出口银行的优惠贷款尚且不易,对于中小企业就更困难了。海尔就是其中的一家企业,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主观认为海尔在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较大而不愿意为其提供融资支持。贷不到款,没办法海尔只能从中国公司抽调资金,但这势必会损耗国内市场份额”。从海尔的案例中,我们很清楚的了解到融资困难也是制约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原因。国家应为海外投资企业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使能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走出去,特别是应该加大对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对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三)信息不足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人力、财力上存在较大差距,其收集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差,信息来源的渠道也较少,因此无法对投资国环境、投资机会以及法律等做详尽的分析研究。据国家经贸委一个关于“走出去”战略的调查报告,相当多的企业在“走出去”时还缺乏收集信息的能力、对投资国环境、投资机会以及法律不够了解,国际投资经验匮乏,最终导致投资失败。据报道,康佳境外投资

第 5 页 共 12 页

南京财经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

的第一次尝试——在印尼投资办厂,也因为不了解印尼的当地市场和需求未获成功;江苏小天鹅电器公司、开源机床集团等都有过因不能够全面了解当地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因合作伙伴选择不当而影响投资成功和效率的教训。TCL总裁李东生说,如果一家企业要在一个市场长期站稳脚跟,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很重要一点,是要对当地的市场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据李东生介绍,TCL总裁李东生说,TCL也曾经认真研究过美国市场;美国市场比较成熟,市场也很大,但成长很慢,而且被几个大的经销商瓜分得差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去攻打,成本太高,也不太容易成功。TCL经过去当地实际考察整理出各个国家信息,经过对比印度人口众多,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因此于2000年5月在印度成立合资企业,搞带料装配,推广TCL产品,最终在印度的市场份额达到7%,销售额达5000万美元,算是在印度站稳了脚跟。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本国大多数失败的企业都是对国外市场缺乏正确的了解或对国外的法律环境认识不够全面。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人力、财力上存在较大差距,没有能力深入国外做详尽的调查和研究,因此政府应建立相应的信息支持系统,虽然某些官方机构能提供一些信息服务,但仍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对当地商务信息的进一步需求,所以经常出现一有投资信息就蜂拥而上的混乱局面,而由于对虚假信息缺乏识别能力而陷入盲目投资困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种现象无非是将国内的恶性竞争延续到了国外,对中小企业“走出去”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后果。本来在充分信息基础上做出的理性选择可以保证有一家企业是成功的,但蜂拥而至的结果却是全部都失败而归,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对外投资单抢匹马

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海外市场上难成气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团结起来,形成合力。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单枪匹马“走出去”的中小企业往往势单力薄,缺乏协调作战,很难取得成功。我国中小企业总体上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初级阶段,缺乏足够的国际化管理人才,跨国经营的经验也少之又少,资金实力也无法和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但是中小企业点多面广、贴近顾客和市场,又集中力量于一点,从事专业化、专门化生产,形成相对优势。从而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鉴于这种优势,我们中小企业应该联合起来,进行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上档次、上规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走出去“集团军”,从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多方合力、互利共赢的新格局。一般说来,当产业集群形成后,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这种新的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集群将比非集群更具有竞争力。集群加剧了竞争,竞争是产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动力。集群后中小企业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对市场的争夺,还表现在合作上,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集群成员之间供需关系的连结,实现采购本地化,形成整个整个集群的成本优势。经过集群后的产品销售具有更强的市场渗透力。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中小企业可以克服其内部规模经济的劣势,从而能够与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抗衡。中小企业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力,而是一种比所有单个企业竞争力叠加起来更加具有优势的全新的集群竞争力。集群使得许多本来不具有国际市场生存能力的中小企业,由于参与到了集群里面,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还增强了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五)缺乏跨国经营人才

我们都知道熟悉境外投资业务的法律、市场分析、公关营销、生产运营管理

第 6 页 共 12 页

南京财经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

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是决定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成功的重要制约因素。当前,我国国内具有这方面国际投资经验的专业人才短缺,严重阻碍了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据商务部研究院《对外直接投资公司调查问卷》结果,企业海外投资主要障碍是缺乏海外经营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的企业比例是23.2%,所占比例高居第一。可见,此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然而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极为短暂的原因之一,即在于人才的缺乏和人才战略的缺位。一般而言,大企业可以凭借其雄厚的实力招揽人才,局部和暂时的人才流失对于大型企业整体的即时影响可能会被制度体系缓冲,而很少会产生危及整个组织存亡的危机,但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小企业,哪怕是一般性人才的流失也可能会导致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陷入混乱之中。中小企业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的困难,往往是由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受企业发展的规模和成本所限,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大型企业所惯用的高薪、高福利手段来吸引人才,也难以通过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对企业未来的认同感留住人才。其次,受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征所限,大型企业组织内部岗位职责相对比较明晰,企业中团队的重要性程度往往高于个人,其对人才个体的任职能力要求相对而言以专为主,而中小企业由于其组织体系尚处于发展之中,对于人才的素质和任职能力要求则会是以博为主,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无论是高层经营管理者,还是一般性人才,对于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很重要。

(六)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中小企业在对外投资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进行扶持。但是,目前我国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支持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例如,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立法工作滞后,《200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才第一次对社会公众发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的书面报告,但是至今没有制定《对外投资法》。因为立法滞后,尚未建立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担保制度,我国同有关国家商签投资保护协定以及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的进程也大受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缺乏法律环境支持。

同时,虽然近几年我国深化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仍有一些不利于企业对外投资的条款。比如,境外投资利润或其他外汇收益必须在东道国会计年度终了6个月后调回境内,限制了企业的资金运用和扩大再生产。境外投资经营所急需的买方信贷等外汇、金融政策也不完善,信息提供机构匮乏。另外,对外投资的审批手续复杂,审批内容不够健全,管理环节较多,实行综合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多头管理体制,商务部、外汇管理局、财政、银行、企业主管部门均有权管理对外投资企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审批由多个主管部门负责,标准过严,手续繁杂,耗时费力,使那些真正有能力从事海外直接投资经营的企业面临层层关卡,在商机稍纵即逝的今天直接阻碍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这些政策体制方面的不合理将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顺利发展。

四、对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应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发达国家为辅 当前国际经济竞争异常激烈,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转型经济国家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环境各不相同。在此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结合自身的优势及特点,积极而谨慎地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正确的区位选择是保证中小企业成功“走出去”的重要前提之一。中小企业在进行“走出

第 7 页 共 12 页

南京财经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

去”的区位选择时,应将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主要的投资目的地。原因如下:周边的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消费偏好等都比较相似,文化和消费习惯也比较相近,具有较大的经济互补性;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比我国稍稍慢一些但又不至于慢太多,是我国产品销路的最佳选择。因为,比我们差太多的的国家不能吸收大量的中国产品,而比我们先进太多的国家,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又未必能达到他们的需求;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大都政局稳定,各国也都实行了较优惠的外资政策,投资环境良好,产品和技术向这些地区转移较容易。且我国政府同这些国家也签有很多经济合作协定,这些协定都会对我国企业有很大的保护作用;国际投资经验也表明,不少国家的中小型跨国企业都是以周边国家作为前进基地而逐步成长起来的。例如,美国的许多中小型跨国公司最初主要是向加拿大投资,迄今为止,加拿大仍然是美国企业走向世界的第一选择,在加拿大设有分支机构的美国企业数目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各国。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不仅要将发展中国家作为“走出去”的主要目标地区,而且应主要“走”到我国周边亚太地区那些经济发展比我国慢一拍或半拍的国家和地区,充分利用地理距离的接近和消费需求的相似来减少投资成本,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

(二)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的金融支持力度,帮助其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在境内外获得国际化发展所需的资金

统计表明,在阻碍中小企业是整个企业群中的弱势群体,存在着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诸多劣势。作为宏观层面的决策者,政府应给予中小企业,尤其是“走出去”的中小“走出去”的因素中,50%是政府直接政策的原因,如外汇管制较严、审批手续繁琐、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40%是政府间接政策的原因,如融资困难、人才匮乏等:而真正与国外有关的原因,如国外的政治、经济风险等仅占14.8%。中小企业企业以强有力的支持。本文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资金缺乏,主要是因为传统融资渠道的门槛过高,而又缺乏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统计资料表明,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香港特区政府曾推出一系列的短期融资计划,包括“信贷保证实验计划”、“中小型企业特别信贷计划”等,并成立了“中小企业营运设备及器材信贷保证计划”、“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中小企业发展支援基金”及“中小企业培训基金”四项基金”,不断加大其中的政府信贷承担额。而美国为了调动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早在1953年就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借鉴香港和美国的做法,我国政府也应采取措施,对“走出去”的中小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帮助其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在境内外获得国际化发展所需的资余。具体措施如下:完善金融支持辅助系统,形成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融资网络,建立政策性中小企业融资机构,提供优惠贷款、担保及保险等更多服务;鼓励国内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到我国中小企业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开设分行,帮助“走出去’的中小企业处理日常金融业务及融资问题;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或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为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提供系统性担保,既可解决其信贷担保难的问题,又可降低金融部门的信贷风险。可借鉴台湾的做法,成立中小企业联合辅导中心,对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诊断与辅导。总之,一定要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逐步构建由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参与的金融支持

第 8 页 共 12 页

搜索更多关于: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去”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南京财经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 生产性企业居多。这说明,我国企业海外经营情况虽有所改变,但整体效果还是比较差,尤以生产性企业比较突出。经营效果差,加上规模较小、地域相对集中等因素,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海外经营在整体上缺乏竞争力。 三、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抗风险能力差 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融资困难以及资本不足等原因,中小企业在对外投资中预测风险、管理风险以及抵抗、防范风险的能力都比较弱,特别是对非企业本身因素造成的风险,如东道国的政治、法律、文化等投资环境也是影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效益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例如TCL集团刚走进国际市场时还是一个中小型企业,在初期收购法国的汤姆逊彩电业务后,在对公司进行整顿时需要辞退1000多名员工,但这违反了当地雇员方面的法律,受到当地政府的干预。为此,TCL付出了沉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