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一级建造师考试铁路工程高频考点知识点复习总结
列车行走,由钢轨、配件、轨枕、扣件、道岔、道床等组成。 轨道类型的划分有两种方法,一是按铁路等级划分,二是按运营条件划分。
正线轨道类型根据等级划分为:国家I级、II级、III级铁路和企业厂矿铁路专用线等级。
根据运营条件分为特重型、重型、次重型、中型和轻型。 (2)铺轨基地
铺轨基地宜设置在既有车站附近,应根据工程规模、施工方法及进度要求按经济技术比选确定,并有富余生产能力。 铺轨基地的设施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基地设施宜永临结合,少占农田,注意保护环境,并充分利用现有水源,电源和运输通道。
基地联络线的坡度和曲线半径,应根据地形、运量和作业方法确定。有长轨列车通过的线路曲线半径不宜小于300m,道岔不宜小于9号,最大坡度不宜大于正线的最大坡度,并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设施。
铺轨基地应修建消防通道,相邻堆料间,应根据作业需要,留有不小于0.5m的距离,场内堆置物与轨道及龙门吊走行线间应留有安全距离。
采用基地焊轨时,应设置焊轨生产线和标准轨、长钢轨存储场地,满足长钢轨生产需要。
基地内应配备机械检修、钢轨焊接质量及轨道部件相关检测
设施。
基地内临时设施的设置,应尽量避免影响站后工程施工。 基地内尽头线应设车挡。电器设备应加装安全保护装置。管线应采取防磨损、防撞击措施。起重设备使用前应通过安全检验。 基地内轨道标准、股道布置、线路平纵断面和建筑限界,应满足大型机械和机车车辆的作业、停放、进出及检修要求。 (3)轨道铺设的方案和方法的选择 ①铺设方案选择
轨道铺设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它是在对工程概况和施工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铺设程序和顺序、施工起点流向,以及确定铺轨、铺碴、铺道岔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 一条铁路线的轨道铺设,依其工作面的不同可分为单面铺设和多面铺设。单面铺设由线路的一端开始,以起点循序铺设至线路的终端;多面铺设是从线路的两端或线路中部展开的铺设。采用何种方案取决于线路位置,轨道材料供应条件和施工机械的配备情况。轨道铺设可选择在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的接轨点,大宗轨料和设备来源的通航港口或内河码头。在施工工期紧迫、材料设备供应条件许可情况下,可将全线分段同时展开铺设。 ②铺设方法选择
轨道铺设方法可分为人工铺轨和机械铺轨。机械铺轨是将轨道铺设基地组装好的轨排,用轨排列车运至铺设地点,再用铺轨机铺设到预铺道碴的路基上。主要铁路干线上都采用这种铺设方法。
人工铺轨主要适用于便线、专用线等铺轨工程量较小的工程。
11.如何进行轨道铺设基本作业选择?道岔常用铺设方法有哪几种?其适应条件和施工方法是什么? (1)轨道铺设基本作业选择 ①机械化铺轨选择
长大铁路宜选择机械化铺轨。机械化铺设普通轨道主要包括轨节(轨排)组装、轨节运输、轨节铺设、铺碴整道等4个基本环节。轨节组装是施工准备工作,轨节运输、轨节铺设及铺碴整道是基本技术作业。
②人工铺轨选择
较短的铁路及站场股道宜选择人工铺轨。人工铺轨主要包括检配钢轨、挂线散枕、排线散枕、排摆轨枕、混凝土枕硫磺锚固(木枕打印、钻孔、注油),散布钢轨及扣配件、钢轨划印、方正轨枕、安装扣配件、初步整修等技术作业。
(2)道岔铺设一般采用原位组装铺设、侧位预铺铺入和机械分段铺设三种方法,三种方法的适应条件和施工方法分别叙述如下。
①原位组装铺设 a准备工作:
铺设前应熟悉该道岔的类型、构造、主要尺寸、各部配件及数量等。
平整道岔范围内的碴面,以便铺放岔枕和钉连轨件。 根据站场中坐标里程,首先确定道岔中心桩,然后分别由道岔中心向前量测道岔前部长度,钉出岔头桩;向后量测道岔后部长度,钉出岔尾桩以及侧线岔尾桩。钉立道岔位置桩,必须用钢尺精确丈量并核对,若道岔侧线后设附带曲线时,应将附带曲线的交点桩、曲线起、终点桩一并测定。 b基本工作:
摆岔枕:沿道岔直线标准股枕木头位置,由岔头至岔尾插立间隔绳(绳距直线中心线为1.25m)。绳上标有岔枕间距尺寸,作为散布和摆放岔枕的依据,并注意将岔枕内岔头至岔尾按规定长度及根数依次对正标记摆放,大致方正。
散布配件:按照道岔布置图中规定的部位,散放相应的垫板、夹板、轨撑、螺栓和道钉等,注意有些配件有左右之分和前后之别,防止颠倒错放。散布时可放在岔枕顶面上或枕木头外侧的路基面上。 岔枕钻孔:由于道岔的垫板形式、尺寸,以及钢轨在岔枕上的位置不同,在钻孔前必须仔细正确地打出钉孔位置印。然后按照孔印位置钻孔。直股,铺设平垫板的道岔,可用普通轨道的枕木钻孔样板打印;铺设其他垫板的岔枕,要根据轨距、轨头、轨底和垫板尺寸,计算出枕木端头至垫板的距离,划出垫板的边线位置,然后摆上垫板(如滑床板),按垫板孔打印。曲股的道钉眼,应在直股道钉打入后,根据支距及轨距尺寸线划出垫板的边线,再照垫板孔眼打印。 铺钉轨道:铺钉道岔钢轨,一般可按铺钉直股及辙叉、铺导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