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正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5 2:04:16

拆除底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结构类型 结构≤2 板、拱 2~8 >8 梁 ≤8 >8 悬臂梁(板) ≤2 >2 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50 75 100 75 100 75 100 5 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

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

6 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

载。

7 拆模时,结构或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

之间的温差均不应大于15℃(构件截面较为复杂时,内外侧混凝土之间⑧炎热和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边拆边浇水或边拆边喷涂养护剂的拆模工艺。

(六)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

1 施工前控制

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矿物掺和料、外加剂、水等主要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质量检验报告进行进场核查。

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矿物掺和料、外加剂、水等主要原材料进行复检。复检结果

17 24

应满足现行行业和国家标准、本次招标技术规范载明的其它标准的相关要求。

按设计及施工要求复检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核查配合比试拌过程以及相关混凝土力学性能、抗裂性能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其中,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由经国家、铁道部认可或业主指定的权威部门检验。检验结果应满足相关要求。

2 施工过程控制

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外加剂、矿物掺和料、拌合水等主要原材料的品质进行日常检验,检验结果应满足相关要求。

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进行日常检验,检验结果应满足设计、施工以及经批准的施工配合比要求。

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日常检验,检验结果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抽检,检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更换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和料等主要原材料的品种及规格,应重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并对试验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长期耐久性能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分别满足相关要求。

对用于施工过程控制或质量检验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抽检试件,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并在与施工现场相同的条件下成型和养护。

对采用自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应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到规定龄期再进行试验;对采用蒸汽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应先在与实际蒸养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养护,再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到规定龄期后再进行试验。

3 施工后检测

(1)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实体混凝土结构表面是否存在非外力裂缝。当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外力裂缝时,普通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最大宽度不得大于0.20mm,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得出现结构性裂缝。

(2) 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当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有怀疑时,可采用局部破损的方法进行复核,复核结束后对破损部位进行及时修复),检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3) 采用手提式混凝土渗透性测定仪测定结构表层混凝土56d龄期时抗水的渗透性,要求测定值不低于设计规定值或设定值(当设计无要求时),后者需在实验室通过对比试

18 24

验确定。

(4) 依据TB10426-2004对钻芯取样的具体要求,在现浇混凝土实体结构上随机钻芯抽取混凝土芯样。测定实体混凝土的电通量。测定结果应满足设计规定。

(5) 当设计对混凝土提出氯离子扩散系数限值时,应依据TB10426-2004对钻芯取样的具体要求,在现浇混凝土实体结构上随机钻芯抽取混凝土芯样。测定实体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结果应满足设计规定。

(6) 当设计对混凝土提出抗冻性要求时,应依据TB10426-2004对钻芯取样的具体要求,在现浇混凝土实体结构上随机钻芯抽取混凝土芯样。依据DL/T5051-2001测定实体混凝土的气泡间距系数。测定结果应满足设计的规定。

(7) 在混凝土的试件成型后标准条件下养生至56d龄期时,进行抗冻性、抗渗性、抗压疲劳强度、Cl-渗透电量试验。

(8) 以混凝土试件标准养生180d龄期时进行体积稳定性试验和徐变试验。 (9) 以砂浆试件浸泡56d龄期时进行耐腐蚀性试验。

(10) 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按GB/T50081-2002进行试验。但要进行标准养生试件90d龄期抗压强度试验和56d龄期抗压疲劳强度试验。

4 执行首盘混凝土鉴定

混凝土搅拌站每天应针对不同品种混凝土配合比,在首盘混凝土搅拌时均应自觉执行首盘混凝土鉴定,采用专用设备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含气量、水胶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或试验室签发的理论配合比要求时方可正式进行该品种混凝土生产。

5 统计技术

采用统计技术对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监控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查分析质量波动原因和作出调整,使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始终处于稳定可控状态。

四 高性能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一般都发生在早期,所产生的裂缝主要是塑性沉降收缩裂缝及温度裂缝,而在后期所产生的裂缝与结构设计及材料的应用有关。大部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

19 24

是由于变形作用引起的,而变形作用包括温度、湿度及不均匀沉降等。而混凝土的裂缝正是在使用阶段环境侵蚀性介质侵入的通道,进而削弱其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的应用实践表明,早期开裂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在工程中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是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从原材料选取、配合比设计到施工工艺等诸多因素都会对混凝土发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应综合从各个方面考虑,把好可能对其发生影响的各道关口。

(一) 沉缩裂缝

砼沉缩裂缝在高性能混凝土(特别是泵送大流态砼)施工中也是非常多的。主要原因是振捣不密实,沉实不足,骨料下沉,表层浮浆过多,砼浇筑后,没有及时抹压实(特别是初凝前的二次拌压),且表面覆盖不及时,受风吹日晒,表面水份散失快,产生干缩,砼早期强度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而导致开裂。

在施工中采用缓凝型泵送剂,延缓砼的凝结硬化速度,充分利用外加剂(特别是缓凝剂)的特性,适时增加抹加次数,消除表面裂缝,特别是初凝前的抹压,这对消除表有效的。

(二) 温度裂缝

1 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1) 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砼结构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砼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砼内部膨胀高于外部,此时砼表面将受到很大的拉应力,而砼的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这种温差一般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的范围内发生,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2) 由于结构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引起的,当大体积砼浇筑在约束地基(例如桩基)上时,又没有采取特殊措施降低,放松或取消约束,或根本无法消除约束,易发生深进,直至贯穿的温度裂缝。

2 温度裂缝形成的过程

一般分为三个时期:

(1) 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上升期,一般约3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

20 24

搜索更多关于: 正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拆除底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结构类型 结构≤2 板、拱 2~8 >8 梁 ≤8 >8 悬臂梁(板) ≤2 >2 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50 75 100 75 100 75 100 5 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 6 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7 拆模时,结构或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应大于15℃(构件截面较为复杂时,内外侧混凝土之间⑧炎热和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边拆边浇水或边拆边喷涂养护剂的拆模工艺。 (六)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 1 施工前控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