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及答案(历年真题)
27.如果工作中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很难搬到教室里去,那么最为恰当的培训方式是( ) A.岗前培训 B.在岗培训 C.离岗培训 D.员工业余自学
28.霍兰德的人业互择理论中,认为具备喜欢冒险的、有雄心壮志的、精神饱满的人格特点的人格类型是( )
A.实际型 B.研究型 C.艺术型 D.企业型
29.有利于促进差别化战略目标实现的组织薪酬战略是( ) A.市场领先 B.市场滞后 C.市场匹配 D.市场衰退
30.适宜从事调解、采购、洽谈等职业的职业能力类型是( ) A.教育型 B.领导型 C.服务型 D.社交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31.运用访谈法,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 A.互动原则 B.参与原则 C.尊重原则 D.随机原则 E.倾听原则
32.选拔性测评操作的基本原则有( ) A.公正性 B.可比性 C.准确性 D.系统性 E.差异性
33.在岗前培训中,由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 ) A.企业概况 B.部门功能
C.工作职责 D.基本政策与制度 E.工资福利
34.属于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指标体系的有( ) A.保障成本指标 B.安置成本指标
C.企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指标 D.成本投入指标 E.成本投入的直接指标
35.“三层次”说认为企业文化包括( ) A.物质层 B.管理层 C.制度层 D.员工层 E.精神层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人力资源战略的概念和类型。
答案:人力资源战略定义为:根据企业战略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和方法,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人力资源战略指导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它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之间能够有效地互相配合。因此不同的人力资源战略必然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舒勒(1989)将
人力资源战略分成三种类型:累积型、效用型和协助型。
(1)累积型(Accumulation)的战略:即用长远观点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人才的培训,通过甄选来获取合适的人才。以终身雇佣为原则,以公平原则来对待员工,员工晋升速度慢;薪酬是以职务及年资为标准,高层管理者与新员工工资差距不大。
(2)效用型(Utilization)的战略:即用短期的观点来看待人力资源管理,较少提供培训。企业职位一有空缺随时进行填补,非终身雇佣制,员工晋升速度快,采用以个人为基础的薪酬。
(3)协助型(Facilition)的战略:即介于积累型和效用型战略之间,个人不仅需要具备技术性的能力,同时在同事间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培训方面,员工个人负有学习的责任,公司只是提供协助。
37.简述组织内外部人力资源信息的内容。
答:人力资源规划的信息包括组织内部信息和组织外部环境信息。 组织内部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的战略计划、战术计划、行动方案、本企业各部门的计划、人力资源现状等。
组织外部环境信息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经济形势、技术的发展情况、行业的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人口和社会发展趋势、政府的有关政策等。
38.什么是情景模拟测试?常用的情景模拟测试有哪些类型? 答:情景模拟测试是指设置一定的模拟情况,要求被测试者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中,去处理各种事务及各种问题和矛盾。考官通过对考生在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以测评其素质潜能,或看其是否能适应或胜任工作。
1).机关通用文件处理的模拟 2).工作活动的模拟 3).角色扮演法 4).现场作业法 5).模拟会议法
39.什么是薪酬?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对组织有哪些作用? 答:什么是薪酬?一般来说,薪酬包含哪些内容?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对组织有哪些作用? 答:薪酬是组织对自己的员工为组织所做出贡献的一种回报。 薪酬一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激励工资、福利四部分。 薪酬的作用:补偿劳动消耗、吸引和留住人才、保持员工良好的工作情绪、合理配置人力资本。 40.简述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
答案:对培训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估:
第一,反应。即测定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反应,主要了解培训对象对整个培训项目和项目的某些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包括培训项目是否反映了培训需求,项目所含各项内容是否合理和适用等。这可以通过面谈、问卷调查的方法搜集评价意见。但应该注意,这种意见可能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即使这些意见是客观的,也仅仅是看法而不是事实,不足以说明培训的实际效果和效益。可以将这些信息作为改进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建议,或综合评估的参考,但不能作为评估的结果。
第二,学习。即测试受训者对所学的原理、技能、态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项指标可以用培训后的考试、实际操作测试来考察。如果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对培训对象都进行过同样的测试,通过两次测试结果的比较,更容易了解培训的效果。如果受训者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东西,说明培训是失败的。如果受训者只是在书面上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但不能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训仍然不能算成功。 第三,行为。即测定受训者经过培训后在实际岗位工作中行为的改变,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这是考察培训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但由于这种行为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工作经验的逐步丰富、有效的激励、严格的监督等,都可能对员工的行为产
生影响,因此可采用控制实验法进行测量,即将员工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为受训员工,控制组为不参加培训的员工,同时对这两组人员进行事先测试和时后测试,将两组人员的测试结果进行交叉比较,以此对培训效果作出评估。 第四,成果。即测定培训对企业经营成果具有何种具体而直接的贡献,如生产率的提高、质量的改进、离职率的下降和事故的减少等有多少是由于培训引起等。这可以用统计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来测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