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后练习(1)(含答案解析)
2020年粤教版选修3-5课后练习(1)
一、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质量为10g的子弹,以的速度射入质量是24g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并留在木块
中.子弹留在木块中以后,木块运动的速度是多大?如果子弹把木块打穿,子弹穿过后的速度为,这时木块的速度又是多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0分) 2. 判断下列碰撞是什么碰撞。
弹性小球在某一高度从静止开始下落,与地面相碰后,反弹回到出发点。 子弹射穿静止在光滑平面上的木块。
3. 把两个穿孔小球用细线链接,如图,中间夹有一根已被压缩的弹簧,剪开
细线,小球将分别向两侧弹开。这种现象是否也属于物体的碰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实例?
4. 两个质量都是3kg的球,各以的速率相向运动,发生正碰后每个球都以原来的速率向相反
方向运动,它们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吗?为什么?
第1页,共7页
5. 两个球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运动,其中一个球的质量是另一个球的三倍,相碰后重球停止不动,
轻球以二倍的速率弹回,试证明它们发生的是弹性碰撞。
6. 碰撞后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会与哪些因素有关。
7. 两个质量均为45kg的女孩手挽手以的速度溜冰.一个质量为60kg的男孩以的速度
从后面追上她们,然后三人一起手挽手向前滑行的速度是多少?
8. 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小球A和B,如图,他们的质量分别是和。
如果小球A和小球B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如图,速率分别为和
,它们碰撞前的总动量是多大?方向如何?
如果小球A和B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见图,速率仍分别是和,它们碰撞前的总动量又是多少?方向如何?
在以上两问中,假如无法知道小球A和小球B碰撞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你能确定碰撞后总动量的大小和方向吗?
如果碰撞前两个小球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的速率分别是和,破撞后两个小球的动量大小有什么关系?动量方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第2页,共7页
9. 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分别以和的速率相向运动.相撞后粘合在一起,假设以的
速率一起运动.这是否有可能?
10. 1930年,科学家用放射性物质中产生的粒子轰击铍原子时,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
很强的不带电粒子,为了弄清楚这是一种什么粒子,人们用它分别去轰击氢原子和氮原子,结果从中打出了氢核和氮核,以此推算出该粒子的质量,从而确定该粒子为中子.设氢核的质量为,打出后速度为,氮核的质量为氢核的14倍,打出后速度为假设中子与它们的碰撞为弹性碰撞.请根据这些可测量的量,推算中子的质量.
第3页,共7页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解:
以子弹、木块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子弹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解得:
;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以子弹、木块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子弹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子弹打穿木块,由动量守恒定律得:,解得:
;
答:如果子弹留在木块中未射出,木块运动的速度是;
如果子弹把木块打穿,子弹穿过后的速度为,木块的速度又是.
解析:子弹射击木块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木块的速度.
该题通过子弹木块模型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要注意正方向的选取,要明确物体变化的过程.
2.答案:解:弹性小球在某一高度从静止开始下落,与地面相碰后,反弹回到出发点,小球的机械能不变,说明发生的是弹性碰撞;
子弹射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子弹与木块摩擦产生内能,子弹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系统的内能,子弹的动能减小,该碰撞不是弹性碰撞。 答: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
解析:分析碰撞前后机械能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弹性碰撞,若不相等,则不是弹性碰撞。 本题主要是考查碰撞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要知道判断是否为弹性碰撞的方法是看碰撞前后机械能是否相等,要明确弹性碰撞的特点是碰撞前后机械能相等。
3.答案:解:这种现象属于物体的碰撞,系统碰撞前的动量和碰撞后的动量均为零,即所谓的“反
冲现象”;
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有:火药爆炸、人船模型、火箭的发射过程等。
答:这种现象属于物体的碰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有:火药爆炸、人船模型、火箭的发射过程等。
解析:“反冲现象”属于特殊的“碰撞”,根据生活中遇到的“反冲现象”的实例如“人船模型”等来分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碰撞,知道碰撞的特点,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实例来分析,知道“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4.答案:解: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为:,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为:
,碰撞前后动能相等,所以发生的是弹性碰撞。
答:发生的是弹性碰撞,由于碰撞前后动能没有损失。
解析:计算出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和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由此分析是否弹性碰撞。
本题主要是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动能的计算公式,知道弹性碰撞过程机械能不损失。
5.答案:解:设轻球的质量为m,重球的质量为3m,碰撞前二者的速率为v, 则碰撞前系统的动能为:
;
第4页,共7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