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调研历史周考试题二(含详解)
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3分)
(4)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每空1分,共4分)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调研历史周考德意志帝国 试题二(含详解) 政治体制 法律基础 元首及产生方式 权力中心 君主立宪制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 共和制 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法国 【解析】考查古今中西方政治制度。第(1)问,古代中国是专制制度,选举之意是选拔官员制,而西方近代是民主政策,体现主权在民。第(2)问,关键句: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之处,直接与间接之分,最根本上是古代雅典本质上还是专制的。第(3)问,归纳总结材料三即可。第(4)问,比较法德两国民主政治制度,根据所学,德是君主立宪制,
而法国是共和制,比较两者的差异。
政治体制 法律基础 德意志帝国 法国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元首及产生方式 权力中心 皇帝;世袭制 皇帝 议会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对政府进行‘‘控制”,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什么构想?(2分)
这些构想对近代中国政治变革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解析】第(1)问中,三人都认识到“贤臣”对于国家的重要性;造就“贤臣”的思想因素,主要应从中国古代倡导清廉、贬斥贪腐的思想主张和理论学说等方面去考虑;造就“贤臣”的政治因素,主要应从政府对于官吏的选拔、监督和制约等方面去考虑。第(2)问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二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材料突出了君权对官员命运的决定作用,这种现象根源于君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三中,作者把历史上的清官放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上,单纯从“忠君”的角度认识他们的“忠”、“清”、“廉”;所以,材料三用的是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历史上清官的评价有失公正,不够全面。第(3)问中,对政府进行“控制”,指的是制约政府权力、避免专制独裁,启蒙思想家倡导的“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都主张制约政府权力;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构想为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答案】(1)共同点;任用贤臣是治国安邦的关键。(2分) 历史条件:传统主流思想倡导“仁政”、道德、气节;
科举制度的实行(或监察制度、谏官制度的制约等)。(2分,言之成理,一条即可) (2)现象:皇帝是否支持成为清官政治上沉浮的关键。(2分) 根源:君主专制制度。(2分)
(3)方法:阶级分析法。(或阶级斗争思想、“左”的思想等)(2分) 缺陷: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去评价历史问题(不实事求是)。(2分) (4)构想: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社会契约;实行法治等。(2分,任2点) 影响:为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的政治变革和救国道路探索提供了思想武器,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