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沪教版第二章知识点 含练习题和答案
第二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学会通过观察实验,从中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3.使学生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4.了解二氧化碳的循环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重点: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难点:对两种反应的理解和区别。
用具:烧杯,试管,导管,酒精灯,集气瓶等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讲解二氧化碳的循环图,讲述温室效应。
说说你已经知道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实验:将二氧化碳倒入平衡杆上的右边袋子中,观察是否还保持平衡。 现象:不平衡,右边向下倾斜。 说明:右边比左边重。
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2.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人造云雾的是固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就是人们常说的“干冰”,雪花状的。二氧化碳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
3. 实验:利用一瓶汽水讲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
探究活动: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灌适量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塑料瓶瘪了。
说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了。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演示实验:
现象: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后红色又变成紫色 提示: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说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时生成了酸性物质——碳酸,碳酸不稳定,受 热易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碳酸
CO2 H2O H2CO3
碳酸?二氧化碳+水 H2CO3 CO2 H2O
1
3、学生实验: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变浑浊
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反应式: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Ca(OH)2 CO2 CaCO3 H2O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 (3)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判断下列反应是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镁+氧气?氧化镁 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三、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注意事项:
A、不能使用硫酸,因为反应 中生成硫酸钙,它微溶于水会形成薄膜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反应中途停止。
B、不能使用浓盐酸,因为收集的气体中会含有浓盐酸挥发出来的HCL。
[2] 实验步骤概括为: 查、放、倒、收、验。(谐音记忆为:茶房倒寿宴)即:A、检查装置气密性。B、把大理石放入堆形瓶中并塞塞子。C、向长颈漏斗中倒人稀硫酸。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E、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检验是否收集满。 四、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通风换气。在进入一些可能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该检验那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看是否会威胁到人的健康。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1 4~5 6 对人体的影响 感到气闷、头晕、心悸 感到气闷、头痛、眩晕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在一只大量筒中加入约占2/3的盐酸溶液,把一只鸭蛋浸入盐酸溶液中,鸭蛋将沉到容器底
部,过一会,蛋浮到液面,一会后又下沉,过一会又上浮?试解释产生的现象。
重难点解读 1.重点:①制取CO2的原理及实验装置、步骤。②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CO2制取的实验原理及装置设计。 新知识点解读
[点1细解]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CO2是一种无色气体,通常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标准状况下为1.977g.L-1。加压降温可以变成雪花状固体,这种固体俗称“干冰”。 [例2细解] CO2的化学性质
2
(1).一般情况下,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 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常温下可分解 H2CO3=H2O+CO2↑ (3).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反应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来检验CO2。 [点3细解] CO2的用途
(1).灭火 ①因为CO2不燃烧又不支持燃烧,同时CO2的密度又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常用CO2来灭火。(以隔离空气为主)。 ②常用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2).干冰 可用作致冷剂和人工降雨。 (3).光合作用 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点4细解] 实验室制取CO2
(1).反应药品:稀盐酸跟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说明:①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包在大理石的外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②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会使生成的CO2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③不用纯CaCO3或NaCO3等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原因是它们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较高。
(3).反应装置的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特点应与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相似。一般情况下,因制取的CO2量较大,常用下列仪器代替试管,有大试管、锥形瓶、广口瓶、平底烧瓶、启普发生器等。
(4).CO2的收集方法:根据CO2的性质,(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说明:收集时瓶口要盖毛玻璃片,且收集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尽快排净空气,收集较纯的气体。
(5).实验步骤:五大步(见前面)
(6).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②.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出胶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导出;③.不加热;④.集气瓶内的导管应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以利于排净空气。
(7).验满、检验及净化
①.验满方法: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了,证明瓶里已充满了CO2。
②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CO2气体,这是检验CO2的方法。
③净化装置 :若制取的CO2中混有少量的HCL气体和水蒸汽时,可先将气体通过盛有NaH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HCL气体),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汽并进行干燥)。 [点5细解]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点6细解] 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2).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CO2,其余还有臭氧、甲烷、等。
(3).温室效应的危害:将可能使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
3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共同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如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森林等。
2-[点7细解] CO3的检验
(1).原理:凡是含有CO32-的化合物(碳酸盐)都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这是检验CO3的最简便的方法。
(2).试剂:检验CO32-时常用的试剂是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七.特色实例探究
[例1] 实验室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若反应物改为浓盐酸,那么把制得的气体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为什么?如果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发生一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例2]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图,请根据图回答
(1).该实验选用的固体试剂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加入A容器中的液体的液面应到————处;(3).容器B中导管口的位置应在————处;(4).检验B中导管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例3] 由于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
C.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D.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例4] 判断正误:(1).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CO2有剧毒可使人死亡。 [例5]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证明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CO2生成。试回答:(1).A处锥行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所起的作用是————;(2).B.处锥形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3).C处玻璃罩为什么不能透光——————;(4).能表示这个实验获得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和————;(5).D中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例6] 根据图示来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 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汽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 A处上升,B处下降。 B.A 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D.AB两处都不变。
[例7] 如图是测定鲜嫩植物茎叶呼吸作用的装置,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瓶口塞紧并用U形管与外界相连。(10.用黑纸包住广口瓶的目的是——————。(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现U形管左管的液面————(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原因是——————。
[例8] 人吸入空气,排出CO2等气体。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气体,且不是来自空气,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为了除去空气中的CO2气体并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气体,锥形瓶Ⅰ、Ⅱ中的试剂为() 瓶Ⅰ 瓶Ⅱ NaOH Ca(OH)2 BaCl2 A KOH B NaOH D Na2SO4 2-
C 稀盐酸 AgNO3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