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丰台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语文练习及答案2016.1

丰台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语文练习及答案2016.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1 3:29:14

丰台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语文练习及答案 2016.1

一、文化积累(10分)

1.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写诗文原句。(8分)

古人常常借助对景物、事物的描绘,表达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和思考。暮春时节,王羲之与朋友在“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① ,映带左右”的兰亭集会, “ ② ,俯察品类之盛”,由此引发了他对“生与死”的思考。而陶渊明则通过对“榆柳荫后檐, ③ 。暧暧远人村, ④ ”的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苏轼被贬黄州,月夜泛舟赤壁之下,面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⑤ ,水光接天”的自然之景,产生了“寄蜉蝣于天地, ⑥ 。 ⑦ ,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王安石在辞官还乡的途中游览褒禅山后,更是得出“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⑧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的人生思考。

2.下列选项中,《三国演义》有关内容与主要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辕门射戟——吕布 B.千里走单骑——关羽 C.火烧连营——陆逊 D.挥泪斩马谡——刘备 二、古诗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10题。 (一)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二)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三)

高祖还归①,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②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

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③为其以雍齿④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①刘邦平定英布叛乱,返回时经过沛县。英布,秦末汉初名将。先为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后叛楚归汉,汉朝建立后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前196年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

②复,免除(兵役或徭役、赋税)③特:只是。④雍齿,人名。

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许多历史典故都与他有关,请你依据材料,写出两个与刘邦有关的成语。(2分)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始怀王遣我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孔雀东南飞》) B.欲止宫休舍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C.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 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D.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 给贡职如郡县(《荆轲刺秦王》) 5.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不如也 沛父兄固请留高祖 B.系颈以组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乃以秦王属吏 高祖乃起舞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令儿皆和习之

6.“为”甲骨文写作“

”,本义为役象以助劳,用法复杂。请准确理解下列语句中加点“为”

的意义和用法,并按要求在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只填序号)。(4分)

“为”作动词,读作“wéi”,翻译成“做、作”,如 、 、 ;翻译成“作为”,如 。“为”作介词,读作“wèi”。译作“因为”,如 ;译作“替”,如 、 ;表被动,如 。

①为父老除害 ②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③君为我呼入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军中无以为乐 ⑥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 ⑦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⑧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翻

译: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翻

译:

8.《史记》在塑造人物方面独具艺术特色。司马迁通过形象的描摹,塑造了刘邦这一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他 、 、 、 (横线上只能填写四字词语)等复杂的人物特征。(4分)

9. 刘邦以布衣之身取得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历代学者给予他高度的评价,你认为刘邦取得天下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上述文本(至少两个文本)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150字)(6分)

10. 文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大风歌》表现了刘邦怎样的矛盾心理?请结合刘邦的生平和经历,具体分析。(6分)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6题。 小说家俗世里的精神坚守 麦家

①历史上,小说的地位不高,是“弄堂里的故事”,是“引车卖浆者流的话”。确实,小说是通过描写家长里短,爱恨情仇,男欢女爱,炎凉世态,来展现人类活着的状态,以及复杂的精神世界。这注定小说家要具备一颗世俗的心,对俗世生活葆有常人鲜有的敏感和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写好生活中那些世俗的人,琐细的事,乃至微妙的情。

②好的小说家,从来不是抽象地写生活,而是要照着熟悉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器物,风景,习俗,人情冷暖,气候变迁,道路的样子,食物的味道,说话的口气,衣冠的穿戴等等,去编织生活。生活是有形的,有一个“壳”。小说家若不能编制一个坚固的俗世生活的外壳,人物的心灵就没有容器来盛装,读者也无从得知人物内心是怎样成长的,情感是怎么演变的。所以,小说家必须要做两件事:一是要造好日常生活的“壳”,这就要求把小说写得有滋有味,像模像样,每一个表情都有出处,每一个细节都落到实处;二是要在“壳”里炼制好生活的“芯”。壳是外生活,芯是内生活。有壳无芯,是蜡像,不是活人;有芯无壳,是哲学,不是文学。

③生活无处不在,人人有份,但也并不是什么样的生活都可以用来写小说。毕竟,小说从俗世中来,目的是要“到灵魂里去”。进入小说中的生活,必须经过作家的选择、过滤和重新组织。作家不能沉溺于生活中的某种个人趣味而不能自拔。生活固然有颓败、黑暗的一面,但小说家不能直接展示这些,因为人的生存不止于这些表面的乱象和败象,其背后有复杂的心灵挣扎和精神冲突。小说终归不能满足于表达外生活,而是要深入内生活,要追问,要挖拓人精神的深度、广度,要敞开人灵魂的纵深感,让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和亮光,获得一种能站立起来的精神。

④这就是说,尽管作家的世俗心任何时候都必须是活跃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持对生活的敏感、深入、认知,不抗拒生活对他们的呼唤,怀有一种饱满的创作热情;但另一方面,作家对庸俗的趣味、赤裸的欲望,对人类内心黑暗的经验以及那种令人下坠的力量,也要保持应有的警惕和立场。好的作家,永远不可能放弃他的批判性。作为人的良知,作为世道人心的捍卫和坚守,作为作家的尊严和责任,作家的心中必须有一方净土。无论生活如何喧嚣,无论作品写得如何花红柳绿,他都要努力守护好这块净土。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说,“文学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匮乏,还有生活中那些已经削弱我们并正在让我们气喘吁吁的东西。”他说出了文学的一个方面。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小说要探索人精神匮乏背后的真相、悲哀之中的仁慈、乱象之中的坚定,以及冷漠人群中隐藏的那颗温暖的心,从而让我们活得更沉着,更勇敢。

⑤毋庸质疑,时代变了。但我以为,在一个文学已经越来越无力的年代,作家更要有所坚持,有所捍卫。文学【甲】,相反,它【乙】,文学核心的价值是要展现出人类心灵的高度,以及活着、活好的勇气。小说作为文学家庭里的重要一员,理应对人世保持批判的姿态,对人心发问,校正灵魂,清理污浊,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真善美”的理想世界,并发现一种值得我们为之折腰、甚至为之牺牲的精神向度。只有这样的创造和发现,小说才有价值,才有生命力,才会有读者把它一代代传承下去。

(有删节)

1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及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像模(mó)像样 沉溺 B.折(shé)腰 乱象 C.校(jiào)正 气喘吁吁 D.喧嚣(xiāo) 毋庸质疑 12. 请将下面两个语句分别填入【甲】【乙】两处。【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2分)

A.应是欲望的制动器 B.不是欲望的加油站 13.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①要造好日常生活的“壳”: ②炼制好生活的“芯”: 14.第④段中,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认为文学应 。而我认为,文学更重要的是 。(每空限15个字)(4分)

15.作者认为,好的小说家,从来不是抽象地写生活,而是要照着熟悉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去编制生活,下列说法中,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

角色。(鲁迅)

B. 一个孩子从尼安德特峡谷中跑出来大叫:‘狼来啦’,而背后果然跑出一只大灰狼——这不成其为文学;孩子大叫‘狼来了’,而背后并没有狼,这才是文学。(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C我需要做的恰恰是从一个人身上撷取他的主要特点,再加上我所观察过的其他的人们的特点。那么,这才是典型的东西。(托尔斯泰)

D. 既然我在生活,思索,奋斗,受苦,那么这一切就会在我写的东西里反映出来。我为您把生活艺术地写出来,您就会在那里面看见您早先没看见过、没留意到的东西:生活的反常,生活的矛盾??。(契诃夫)

16.结合文本内容,并以你所熟悉的一篇小说为例(例如《变色龙》《范进中举》《故乡》??)谈谈你对“好的作家,永远不可能放弃他的批判性”的理解。(5分)

四、文学作品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且认他乡作故乡 彭程

那一年我去阳朔旅游,走累了,便踅摸进老城西街的一家酒吧歇脚。柜台后站着的是一位三十开外的金发男人,用汉语大声招呼着客人,脸上挂着孩子般的笑容。简单交谈几句,得知他是法国人,故乡在巴黎附近,五年前来中国旅游,喜欢上这儿了,留了下来,并娶了当地的一位姑娘,儿子如今两岁了。免不了有好奇者问东问西,洋女婿开朗俏皮,绕口令般地回答:我喜欢,我习惯,这儿就是我的家!

塞纳河畔长大的老外,自己肯定也不会想到,遥远的中国西南地区一条叫作漓江的河流边的一座小城,成了他的归宿。当时,大学者陈寅恪的一句诗,蓦然跳入我的脑海:且认他乡作故乡。但陈诗写于抗战末期避难西南之时,虽然好不容易取得胜利,但山河破碎,返乡之途阻隔重重,只好将此地当作故乡,字句间是聊以自慰的无奈,而面前这位外国年轻人的选择,则分明是主动而愉快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连接了他的生命的深刻记忆,对其产生依恋再自然不过。“【甲】”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情感丰富的人类。柳宗元被贬柳州,思念长安,下笔何其郁结:“【乙】”乡愁会贯穿终生,因此倘若叶落不能归根,那样的哀伤当会浃髓沦肌。于右任临终前的绝笔《国殇》,写出了那种锥心之痛:“【丙】”怀乡病发作起来,不分畛域。

故土之感最为丰沛酣畅的时候,当属已然消逝的农业时代。生活封闭自足,人们安土重迁,悲喜歌哭、生老病死于同一个地方,是人生的普遍样式。除了科举及第等极少数情形外,背井离乡多与战乱、动荡、灾祸等种种不祥之事相连。这种背景下酿造出的故乡情感,既是审美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被赋予了某种伦理的意义。

不过这里我想说的,却是另外一点。

也许由于乡情乡思太过普遍而达到了覆盖性的程度,使得人们往往忽略了一点,或者是有意地避而不谈——实际上,也有不少人,是从生身的故乡之外的陌生地方,获得了灵魂的慰藉。那里的风景、气候、饮食、习俗,那里的环境和氛围,种种能够说清和难以说清的东西,黏合在一起,产生了特异的魅力,让他迷恋,产生一种置身故乡般的感觉。

这样说,是因为我自己就有深切的体验。读大学时,差不多有两年时间,从故乡华北平原考入京城的我,却对从未到过的江南,怀着隐秘而(chì) 热的向往。我借助唐诗宋词,上世纪初作家们的游记,以及当时并不多见的有关照片和画作,一遍遍地想象和勾勒我心中的梦境:白墙黛瓦,春雨杏花,小桥下桨声欸乃,逼仄、幽深而弯曲的小巷中,青石砌就的路面被脚步叩响。正值浪漫的年龄,梦境的最深处,每每会有一个袅娜而模糊的身影。等到毕业数年后,终于有机会踏上苏州的地面,我感觉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熟稔。

若干年后,广袤的新疆,无论哪个方面都与江南构成鲜明对照的地方,成为我新的向往。我怀着和当年一样的痴迷,在抵达之前热烈地渴望,在返回之后长久地回忆。一望无际灿烂绽放的向日葵,雪峰下蜿蜒迤逦的云杉和塔松,梦幻般蔚蓝的湖水,果子的甘甜和烤肉的香味,歌声和舞蹈,异族的面容和幽深眸子里的动人之美??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在我内心的画卷中,故乡的地盘也在渐渐地扩展。在家乡碧绿茂密的青纱帐之外,我添加上了巴蜀的山川和雾岚,八闽的荔枝树和甘蔗林,彩云之南的阳光和鲜花等等??我觉得,在这里任何一个地方长住直至终老,都会是无悔的选择。

生身之地的故乡,在这个过程中,从中间位置渐渐地挪移开来。对它依然怀着深情,但不再是唯一。常见有人把某地称为“第二故乡”,恋念之情(yì) 于言表。这让我越来越意识到,所谓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丰台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语文练习及答案 2016.1 一、文化积累(10分) 1.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写诗文原句。(8分) 古人常常借助对景物、事物的描绘,表达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和思考。暮春时节,王羲之与朋友在“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① ,映带左右”的兰亭集会, “ ② ,俯察品类之盛”,由此引发了他对“生与死”的思考。而陶渊明则通过对“榆柳荫后檐, ③ 。暧暧远人村, ④ ”的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苏轼被贬黄州,月夜泛舟赤壁之下,面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⑤ ,水光接天”的自然之景,产生了“寄蜉蝣于天地, ⑥ 。 ⑦ ,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王安石在辞官还乡的途中游览褒禅山后,更是得出“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