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A卷)部编版含答案
24.1921年,苏俄开始采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5.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26.在斯大林模式下,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7.英国宪章运动的政治纲领是《 》,中心内容是要求取得普选权,因此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俄国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8.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的诞生;1917年俄国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9.1921年,为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列宁开始实施 政策,允许 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四、材料与问答 (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表1
表1: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
项目 年份 粮食产量(亿普特) 1913年 39.79 1921年 22.13 1923年 34.55 1925年 44.24 注:普特=16.8千克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的原因。
材料二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国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概括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
3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中、苏两国在建设中间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我国从1953~1962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
材料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
到1957年,鞍山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一大批基本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生产。我国有了自己的汽车、飞机、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制造业。……钢产量四百一十二万吨,发电量一百五十九亿度。……
——《中国通史》
材料三:苏联一位领导人认为俄国经济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因此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他把许多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视为资本主义范畴的东西予以否定,主张用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的办法加速发展经济……
——《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十人巨大……l94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六倍多,超过法、贡、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也存在重大缺陷和问题。首先是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粮食产量从1925年-1927年间平均每年的7527年,降至二五期间的7290吨……轻工业产值虽然1940年比1913年增加了3.6倍,但同期的重工业却增长了12.4倍。
——《世界通史·现代卷》
请回答:
(1)造成材料一中两个时段增长情况不同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这位领导人是谁?根据材料三分析其主张的错误是什么?
(3)对比材料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这期间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的共同点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正确的发展道路该是如何的?
32.伟人可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协助完成常人所不能做的事,他们或者挽狂澜于即倒,或者救人民于水火,又或者使国家迅速在世界上崛起。阅读下列图片:
图1 图2 图3 请回答:
(1)图1人物是亚历山大二世,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史学界认为,他进行的改革对俄国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请你说一说史学界产生这种认识的理由。
(2)图2人物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创新,他采取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位人物是谁?你能说出他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吗?
(3)图3人物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一套新的建设模式,请问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什么?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领导苏联人民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的哪些巨大成就?
(4)从以上三位人物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CCAB BACCA 11-20 DDBCD CBBBB
二、判断题 21-26 AAAAAA
三、填空题
27.人民宪章 十月革命 28.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 29.新经济 多种经济
四、材料题
30.(1)原因:战争的影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变化趋势:逐步增加(上升)。
主要原因:社会相对安定;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作者的看法:赞赏(或肯定)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31.(1)53-57年一五计划,经济发展较快。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遭受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