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从来没有一种工作叫钱多

从来没有一种工作叫钱多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0:18:30

从来没有一种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任何一件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人生有知有力的三个十年,需要扎扎实实的靠自己。

找工作,谈何容易。身边的朋友,有的已经尘埃落定,有的还在执着坚持。签得价钱高的,嫌累嫌远,签得低的,怕不够花。昨天翻闲书,看到了对何经华的采访,觉得很好。

20多岁是一个让人迷茫的年纪。何经华当年也是矮矬穷。20多岁的史玉柱在浙大学数学。20多岁的马云四处碰壁。20多岁的王江民因小儿麻痹而一无所有。20多岁的王石在大戈壁上当汽车兵。后来,他们都牛逼了。

所以我常常想,我是不是活的太顺了,我们是不是太顺了。

我常说人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你“无知无力”,就是你知识不是很丰富身体也没长好的时候,你是小孩在念书。第三个阶段是“有知无力”,你积累了很多知识经验,可是你年纪大了,老了做不动了。中间三十年,是你有知有力的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你应该要投资自己。什么叫投资自己?你有没有花很长一段时间,就像我们练功夫一样,先把马步练好。第一个十年你不要追求工资。

你今天的工资可能是三千块四千块,我说我现场加你两千块钱一个月的工资,你告诉我你的生活会改变吗?不会的,奔驰宝马你还是买不起,大房子你也买不起。

在第一个十年大家工资的差异是没有差异的,你的同学也许早你一年升个什么组长、什么经理,那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在第一个十年你要扎扎实实地投资自己。

当然,现在年轻人他会更多地看到自己以前的同班同学如何优秀,薪水有多高。

但人生要算总账。

从你学校毕业的第一天的第一毛钱,到你退休后领的最后一毛钱,总共加起来你能挣多少钱。

第一个十年走完了,如果你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好,到第二个十年你可能有机会成为一个部门主管。我说第一个十年是你这一辈子工资最微薄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能是单身,你的这个收入也就能支撑你的生活所需。

到第二个十年,你可能也结婚了,可能有个孩子,如果干得还不错,你能干到一个部门经理,你的收入勉勉强强还能支撑一个家庭要的。所以你还是不够,你上餐厅点菜的时候,你还做不到把价钱盖起来,你爱点什么点什么。你上超市买东西可以不要看价钱。

第二个十年你要学第二个东西,叫技巧,做事的技巧,待人处事的技巧,处理复杂事物的技巧。前面两个十年如果你走得很扎实,你才有可能走到第三个十年。

第三个十年是什么,做到一个公司真正的大老总。第三个十年才是你财富积累的开始,那个时候你的收入会远大于你的生活所需,人生的财富从第三个十年开始计较。

可是很不幸,绝大部分人走不到第三个十年。虽然咱们都是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同一个科系毕业的,上课的时候坐在你旁边的同学,十年十五年之后这两个同学的发展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任何一件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

我也不是学校毕业第一天就干老总的。我干sales,就是马路上的基层销售人员。

我当时在美国干销售我是怎么干的,只要太阳还没有下山,外面是白天,我一定在外面跑。跑客户,找商机,做事情。等太阳下山了,客户下班了,我回办公室做几件事。第一把我今天一天跑下来的东西做一个总结,第二件事就是把我明天要去拜访的客户再做个总结,做准备。常常等我一抬头的时候已经凌晨两点了,我忽然想起我好像没吃晚饭,我忽然想起我好久没上厕所了。

现在的年轻人流行一个口头禅,“我换工作了”,然后顺带告诉你,“我把老板给炒了”。

我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看简历,你知道我最先看什么?第一我不看名字,第二我不看学历,我先看他在每一份工作呆了多久。现在的年轻人工作更换太频繁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频繁更换工作的简历会给我几个很重要的信息,第一这个年轻人还不知道他要干些什么,所以他老换。另外,新到一个岗位大概有两三个月的蜜月期,反正你是新人,大家对你要求都不高。等干到半年九个月,你碰到第一批困难的时候选择离开。发生困难了,最容易的决定是我不干了,然后美其名曰:“我把老板开了”。我看看这样的年轻人能开几个老板,他最后会把自己开了。因为到最后他的简历会没有地方去。

我相信这样子看简历的领导不止我一个人。如果前面的功夫不扎实,有些人可能运气不错,也做上老总的位置。可是你会坐不住,那个椅子上有油,你坐上去会滑下来。一个企业运作到最后,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光说大话就可以过得了关的。像我这一辈子我没有发过什么财,我常说我的运气是很差的。我抽奖常常抽到纪念奖,一半人中奖我都抽不到,只能扎扎实实靠自己挣工资。 何经华:

IT界打工皇帝,曾担任赛贝斯软件主要客户总监、甲骨文美国东岸技术销售总监、甲骨文台湾分公司总经理、用友软件首席执行官、希柏软件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及东亚区总裁、金蝶国际软件行政总裁、新一佳CEO、柯莱特集团CEO等职位。

天道酬勤,论工作中的机遇、勤奋与待遇

自本周以来,回家的同事们已经陆陆续续开始撤了。办公室的相对冷清,让人提前感受到了过年过节的气氛。这几天闲来无事,总是感概万千:原来他是这样子呀!由此也引起自己的回想:当年的自己是如何如何。

记得前不久有一篇帖子:《薪水谈判指南》:如何做到2年7个月涨9次工资。作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剖析了谈判加薪的方式,出发点是很好的,但这种做法我还是非常不齿的。诚然,如果运气好的话,或许可以短时间内将自己的待遇提高到自己的期望值,但这无疑于是拔苗助长,饮鸩止渴。任何一个架构分明、组织清晰、分工明确的公司,都不会因为缺少谁而无法运作下去,上至高层、下至普通员工。所以一旦谈判失败或者是触怒了领导的底线,后果可想而知。

那么就我这几年的工作情况来看,我个人认为,虽然机遇不是主导,但也是左右你工作的重要因素,另外一

点就是自身的勤奋和努力。这2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然富二代、关系户等特殊群体不在咱考虑范围内。我一直深信一句话:选对产业,进对公司,跟对老板(领导)。产业咱就不扯其它的了,园子里的都是和IT相关的;公司的话,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稳定,小公司有小公司的飞速发展,看个人发展了;领导,说白了,只要是能左右咱考评和绩效的人物,都是领导。如果机遇好,在合适的时候抓住了合适的机会,那么后面2点都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光靠机遇肯定不行呀,机会摆在你面前,自身能力不过关,煮熟的鸭子也必然会飞掉。所以我前面说了机遇和勤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机遇不是人人都有,没有机遇或者运气不好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更加是勤奋,不懈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做到了这些,剩下的就是等待机遇,或者去创造机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所谓天道酬勤,上天会按照你的付出给以勤奋的人们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那么付出的努力就算现在没有看到直接的收益,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好了回归主题,上面的一段一段总归是要用案例来支撑的。就我个人和身边所知的同事为例,我在第一家公司呆了2年2个月,虽然很感谢这家公司给了我们\启蒙教育\,给了我们工作经验和社会历练,但结合\选对产业,进对公司,跟对老板(领导)\,前2点都对上了,最后一点没对上:领导是台湾人。这里不是鄙视台湾人,毕竟理性的台湾领导还是有不少的,很可惜我们当时的3位领导都不属于这个范畴。这2年多的时间里,我个人加薪3次,一共大概是700不到。绩效也类似,纵使考评不错,但绝大部分奖金都是分给了老员工。我当时所在的部门的同批次毕业生也都是差不多这个待遇水平。其它部门比如业务、经管之类的,一次性加的就比我们2年加的还要多。不要说我们不够勤奋不够努力,刚毕业那会啥都不懂,一心只想着努力奋斗提高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周6固定加班。第一年我们作为毕业生可以理解这样的待遇,但第二年还是这样对待我们明显有问题了,毕竟之前的老员工走的7788,我们也都是部门挑大梁的老员工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我坚信了上面那句话。

再谈现在的公司,入职开始算起大概1年9个月。因为\跟对了领导\,这期间薪水涨了4次,除了转正那次加了200以外(转正加薪在这家公司也属于小概率,需要特批),2011年的2次和今年的这一次都是4位数。今年的年终考评虽然因为管理方面的因素打了些折扣,但奖金方面没有让我失望。所以说,机遇固然重要,但当机遇摆在你面前,你是否有能力去抓住它去驾驭它同样很重要。你的勤奋努力,领导们都是看在眼里、放在心里的。说说我的一个同事,作为一个已经有了小孩的老员工,今年她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努力劲儿比去年明显提升,所以我推荐了她作为公司的年度优秀员工。当年会上宣布到她的名字时,明显的感觉到她的激动和感动。

大道理我就不讲了,道理人人都懂,关键是如何付诸于行动。所以好好努力吧,剩下的就是等待机遇,或者去创造机遇。天道酬勤,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的!记住,老天喜爱勤奋的人。

说起来,我应该算是个十足的幸运儿,刚离开校园就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那是一份工作环境和待遇都很优越的职位,连许多高学历的求职者都艳羡不已。在那个岗位上,我度过了一段非常欢乐的时光。体面的工作让我在亲友中获得尊重,而我轻而易举地独当一面,让老总对我的赏识也与日俱增。

可是,职业生涯最初的一丝丝甜,在我青春的岁月里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那间公司的倒闭,我不仅不再是人人艳羡的白领人士,甚至连一份赖以糊口的工作都没有了。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跑了不少遍,磨破了嘴皮也磨破了鞋跟,也偶有工作机会扑面而来。可是,没有一份工作能让我收心,常常试用期还没宣告结束,我就将自己的机会“没收”了。

回到老家小镇,父亲问我:“大勇,你为什么不选择安定,好好地找一份工作干下去?”我不愿意干下去的理由很多,比如老板太刻薄、同事太烦人、加班太多……然而,真正的原因是,新工作承载着太多的酸、苦、辣,却惟独没有之前的那份甜,而那份甜的诱惑力实在太大,让我之后的职业生涯裹足不前。

父亲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大勇,酸甜苦辣都是菜,你可不要学小时候挑食啊。”听父亲这么一说,我就想到了自己舌尖上的童年。那时候,我还只是个小不点,偏偏对甜食情有独钟,甚至到了无甜不欢的地步。不仅是饭桌上少不了甜菜,就算是白米饭上,也要洒上密密的白砂糖,才肯欢天喜地地吃上一大碗。

母亲总是纵容我,想吃就吃,父亲却不想惯我的坏毛病,于是开始控制甜菜出现的频率,不让我洒白砂糖在米饭上。父亲一半温和一半严厉地说:“尝尝那些酸的、苦的、辣的菜,你会发现在甜菜之外也有美味。”

在父亲的“高压”政策下,只爱甜菜的我开始被动尝试,渐渐爱上各味美食。

当我回过神来看父亲时,父亲说:“其实,痛苦跟快乐只是一线之间,你要学会适时接纳和享受。酸甜苦辣都是菜,饭桌不可能只有甜菜,那样的筵席只会单调乏味。酸甜苦辣也是人生的‘菜’,珍惜每一道‘菜’的味道,这样的人生才会滋味绵长,才会充盈饱满。”

当我离开老家小镇,告别父亲时,顿时拥有了莫大的勇气和力量,不太遥远的明天在心底开始亮堂起来……

搜索更多关于: 从来没有一种工作叫钱多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从来没有一种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任何一件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人生有知有力的三个十年,需要扎扎实实的靠自己。 找工作,谈何容易。身边的朋友,有的已经尘埃落定,有的还在执着坚持。签得价钱高的,嫌累嫌远,签得低的,怕不够花。昨天翻闲书,看到了对何经华的采访,觉得很好。 20多岁是一个让人迷茫的年纪。何经华当年也是矮矬穷。20多岁的史玉柱在浙大学数学。20多岁的马云四处碰壁。20多岁的王江民因小儿麻痹而一无所有。20多岁的王石在大戈壁上当汽车兵。后来,他们都牛逼了。 所以我常常想,我是不是活的太顺了,我们是不是太顺了。 我常说人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你“无知无力”,就是你知识不是很丰富身体也没长好的时候,你是小孩在念书。第三个阶段是“有知无力”,你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