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农业大学 财务管理习题
相关总成本=8000×25×(1 – 4%)+8000/3000×160+3000/2×6=201426.67元 由于以2000件为批量时的总成本最低,所以经济订货批量为2000件。 二、1、收益的增加=销售量增加×单位边际贡献=3000×(6 – 5)=3000 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资金成本率) =(15000×6)/360×60×5/6×10% - (12000×6)/360×30×5/6×10%=750元 3、坏账损失的增加=3000×6×1.5%=270元 4、收账费用增加=4200 – 3200=1000元
5、改变信用期的净损益=收益增加 - 成本费用增加=3000 -(750+270+1000)=980元 由于收益增加大于成本增加,故应采用60天信用期。
1、外购经济批量?三、
2?76000?450?2387件12
外购存储、订货成本?2?76000?450?12?28650元外购总成本?70?76000?28650?5348650元2、自制经济批量?2?76000?580600??3549件12600?250
自制相关准备、存储成本?2?580?76000?12??1?250/600??24842元因为自制总成本小于外购总成本,所以应选择自制。
四、经济订货批量?2?55?1080?545
4每年订货次数=10800/545=20次 平均订货间隔期=8×0.1+9×0.2+10×0.4+11×0.2+12×0.1=10天 平均订货间隔期内需求=10×30=300件 1、当保险储备B=0时,再订货点R=10×30+0=300件 TC(B=0)=[(11×30-300)×0.2+(12×30-300)×0.1]×110×20+0×4=26400 元 2、当保险储备B=30时,再订货点R=10×30+30=330件 TC(B=30)=[(12×30-330)×0.1]×110×20+30×4=6720 元 3、当保险储备B=60时,再订货点R=10×30+60=360件 TC(B=60)=0×110×20+60×4=240 元
由于当B=60时成本最低,所以含有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10×30+60=360件。 五、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0/0,N/30 2/25,N/30 5/20,N/30 8/10,N/30 220000 154000 240000 168000 260000 182000 17
280000 196000 追加费用 营业利润 坏账费用 收账费用 应计利息 净损益 66000 1100 6000 1711.11 57188.89 72000 1920 960 5000 1633.33 62486.67 78000 6500 780 4000 1516.67 65203.33 60000 24000 13440 560 2500 1361.11 6138.89 减:销售折扣 0 企业应采用“5/20,N/30”此种条件。 六
⑴每日变动储存费=2000×6000×(14.4%/360+0.6%/30)=7200(元) 保本储存天数=(4000000-20000-5600)/ 7200=552(天) 实际储存天数=552-(-36000)/ 7200=557(天) ⑵实际获利额=7200×(552-500)=374400(元)
实际投资利润率=实际获利额 / 投资额=374400 / (6000×2000)=3.12% ⑶经销此批电脑获利额=7200×【552-(2000÷4+1)÷2】=2170800(元)
七、(1)最佳现金持有量= =100000(元)
=5000(元)
(2)最低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
其中:转换成本=1000000/100000×250=2500(元) 持有机会成本=100000/2×5%=2500(元)
(3)有价证券交易次数=1000000/100000=10(次) 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360/10=36(天) 八、
2?3600?25?95(件)20年定货次数?3600?95?38(次)解:①经济定货批量?②定货期间内需求?50?0.1?60?0.2?70?0.4?80?0.2?90?0.1?70(件)再定货点?70?30?100(件)③企业目前的保险储量过高,会增加储存成本TC(B?0)?([80?70)?0.2?(90?70)?0.1]?100?38?0?20?15200(元)TC(B?10)?(90?80)?0.1?100?38?10?20?4000TC(B?20)?0?100?38?20?20?400元合理的保险储量为20件④存货平均占用资金?95?10?20?10?675元218
第七章 筹资管理
一、由于溢价发行,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低于票面利率,采用逐步测试法和内部插值法可计算出市场利率i=9.41%。 二、发行价=100000×(P/S,5%,20)+4000×(P/A,5%,20)=87548元 三、1、市场利率为10%时的发行价格P: P=100×14%×(P/A,10%,6)+100×(P/S,10%,6)=117.42元
2、市场利率为14%时的发行价格P: P=100×14%×(P/A,14%,6)+100×(P/S,14%,6)=100元
3、市场利率为16%时的发行价格P: P=100×14%×(P/A,16%,6)+100×(P/S,16%,6)=92.63元 四、解:①设备所有权不转让 ② 5÷7=71%<75%
③220×(P/A,10%,5)
=833.976<1008×0.9=907.2 该租赁属于租金可以扣除的租赁 年 份 0 1 - 5 租金支付 -220 租金抵税(40%) 88 失去折旧抵税 -54.72 避免资产购置支出 1008 失去期末资产余值变现 失去余值变现损失减税 差额现金流量 1008 -186.72 折现系数(6%,12%) 1 4.2124 现金流量现值 1008 -786.54 净现值 51.69 所以,租赁方案优于自购方案
第八章 股利分配
19
5 -280 -19.2 -299.2 0.5674 -169.77 一、1、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股数为330万股;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股本=2×330=660万元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资本公积=180+(25-2)×30=870万元 现金股利=0.2×330=66万元
利润分配后的未分配利润=920-25×30-66=104万元 2、股票分割后的普通股股数=300×2=600万股
股票分割后的普通股本为600万元、资本公积为18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920万元 3、分割前市净率=25÷(1700÷300)=4.41 每股市价22元下的每股净资产=22÷4.41=4.99元 每股市价22元下的全部净资产=4.99×330=1646.7万元 每股市价22元时每股现金股利=(1700-1646.7)÷330=0.16元 二、1、股本=2000+2000×10%×1=2200万元 盈余公积=800万元 未分配利润5400-2000×10%×12-2200×0.2=2560万元 资本公积=(2000×10%×12-2000×10%×1)+8600=10800万元 合 计 16360万元 市净率=12/(16360÷2200)=1.61 2、2006年净利润=2000×(1+10%)=2200万元 2006年发放股票股利数=2200×10%=220万股 2005年股利支付率=2200×0.2/2000=22% 2006年应发放的现金股利=2200×22%=484万元 每股股利=484÷(2200+220)=0.2元 3、2006年净利润=2000×(1+5%)=2100万元 提取公积金与公益金=2100×15%=315万元 项目投资权益资金需要量=2800×60%=1680万元
因为:2100-315-1680=185万元,所以能发放现金股利。 三、保留利润=800×(1-15%)=680万元 权益融资需要=2400×(1-40%)=1440万元 外部权益融资=1440-680=760万元
第九章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一、1、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总额/利润 即:2005年经营杠杆系数1.5=(105-105×70%)÷利润 则:2005年利润(105-105×70%)÷1.5=21万元
2005年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利润=105-105×70%-21=10.5万元 2006年销售收入=105×(1+10%)=115.5万元 2007年销售收入预计=115.5×(1+10%)=127.05万元 2007年目标利润=127.05-127.05×70%-10.5=27.62万元 2、2007年的固定成本=10.5×(1+5%)=11.025万元
20
由于:目标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即: 27.62=销售收入×(1-70%)-11.025
2007年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27.62+11.025) ÷(1-70%)=128.82万元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增长率=(128.82-115.5) ÷115.5=11.53% 二、变动成本率=40%=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单价 单价=100/40%=250元 固定成本=(250-100)×1-90=60万元
10000??250?100??1.6710000??250?100??60000010000??250?100??600000财务杠杆系数??1.810000??250?100??600000?400000经营杠杆系数?总杠杆系数?1.6?1.8?3
三、1、A产品的经营杠杆系数=[(50-30)×15000]/[(50-30)×15000-150000]=2 2、销售变动率=利润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 1996年利润=(50-30)×15000-150000=150000 销售变动率=[(180000-150000)÷150000]/2=10% 四、(1)A方案的EBIT=200000×(12-6.75)-675000=375000(元) B方案的EBIT=200000×(12-8.25)-401250=348750(元)
A方案的经营杠杆系数=(EBIT +a)/EBIT=(375000+675000)/375000=2.8 B方案的经营杠杆系数=(EBIT +a)/EBIT=(348750+401250)/348750=2.1505 当销售量下降25%时,A方案的息税前营业利润下降=2.8×25%=70%
当销售量下降25%时,B方案的息税前营业利润下降=2.1505×25%=53.76%。 (2)负债总额=2250000×40%=900000(元) 利息=900000×10%=90000(元)
A方案的财务杠杆系数=EBIT/(EBIT-I)=375000/(375000-90000)=1.3158 B方案的财务杠杆系数=EBIT/(EBIT-I)=348750/(348750-90000)=1.3478 (3)A方案的总杠杆系数=2.8×1.3158=3.6842 B方案的总杠杆系数=2.1505×1.3478=2.8984。
2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