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 图文
蓓蓓疑问:在沙漠中修公路 ,相当艰难,为了一些石油资源,有必要吗?
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简介、西气东输线路图。
【设计意图】以建设沙漠公路的难度大来衬托塔里木盆地的石油资源丰富。展示修建公路时,为防止公路被沙漠吞没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
第五部分: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的破坏很大,是真的吗?
(对应内容:西气东输工程中的环境保护、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
蓓蓓的疑问:西气东输工程这么大,对沿线的破坏肯定很大吧?
课件展示:西气东输施工现场图。
师:分析施工的要求。
生:体会在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时,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师:西气东输对东部和西部各有哪些好处呢?
生:讨论、归纳并发言。
师:小结西气东输工程给东西部带来的益处。
【设计意图】大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我们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我们有能力将这种破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到西气东输这种国家性的战略项目,对东西部发展的重大意义。
课堂小结:
教师回顾五个“是真的吗?”,并抽学生逐一地进行简单解释。为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最后设置了六个“是真的吗?”小问题进行课堂检查。为了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采用学生随机选题,而且将每个问题的思考时间设定为二十秒。
问题一:“丝绸之路”曾经经过塔里木盆地,是真的吗?
问题二:“塔里木”就是河流汇集的意思,是真的吗?
问题三:罗布泊地区曾经有江南水乡般的美景,是真的吗?
问题四:“塔克拉玛干”是高山下的荒漠之意,是真的吗?
问题五:塔里木河的河水仅来自于冰雪融水,是真的吗?
问题六:西气东输其实有三条线路,是真的吗?
六个问题中,问题一、五是对课件的必要补充(教材中提到但课件未涉及),其余四个问题是对学生知识的扩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综艺节目“是真的吗”这种学生喜爱的形式来展开,使学生在一个又一个有趣的问题探究中进行学习,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课件主线利用了五个“是真的吗?”将教材内容和相应的课程标准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显得严谨、有序而且有趣。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本课的内容较多,对最后一部分内容(西气东输工程给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的处理显得有些粗糙。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东北师大附中 王 瑶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国地理(五)认识区域“1位置与分布”中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在“2联系与差异”中要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在“3环境与发展中”要求:“根据资料,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