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考运营管理参考辅导练习题
工具。
4、质量:是实体满足明确需求与隐含需求的特性之总和。 二、单项选择题
答案:1、A 2、C 3、B 三、简答题
1、PDCA循环及特点
答: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是质量改进的工具。
特点:每转动一周质量水平就提升一步;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关键在A阶段。
2、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
答: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四大阶段:检验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现代质量管理。 四、论述题
试述TQC的工具在企业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 (1)工具简介
(2)在寻找问题中的应用 (3)在分析原因中的应用 (4)在制定对策中的应用 (5)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第十章 设备控制 一、名词解释
1、设备维修管理:是指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行动与相关的管理行动相配合,其目的是使一个物件保持或者恢复达到能履行它所规定功能的状态。 2、设备经济寿命:是指能使一台设备的年平均使用成本最低的年数或年净收益最高的年数。 二、单项选择题
答案:1、A 2、A 3、A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设备的三级维修制度?
答:是指小修、中修和大修制度。小修,是工作量最小的一种修理。小修时要修复或更换少量的使用期限短的磨损零件,并进行必要的局部解体,消除一些小缺陷,调整设备,以保证设备能正常使用到下一次计划修理。中修工作量介于小修和大修之间,中修时要更换或修复数量较多的已磨损零件,修复设备的主要零件,校正设备基准,使设备达到规定的精度、性能和生产能力。大修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种修理。大修时要全部拆卸设备,修复或更换全部磨损零件和修复基准零件。设备通过大修要恢复原有的精度、性能和生产率。 2、合理使用设备的原则是什么? 答:(1)根据产品或生产对象的特点和工艺流程要求,合理配备各种类型的机器设备,并根据进度及时调整。(2)根据各种设备自身的结构、性能、精度、加工范围等技术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任务和设备的工作负荷。(3)配备与设备相适应的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设备使用年维护方面的规章制度。(4)根据设备要求,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5)对员工进行合理使用和爱护设备的经常性教育与培训,并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四、论述题
试论述设备更新的意义。
13
答:设备更新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进而加速国民经济发展等都起着重要作用。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落后的生产设备是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但由于在技术已经进步的条件下,未能及时更新已陈旧落后的机器装备,致使英国经济失去了世界领先地位;而同一时期,美国和德国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先后超过了英国。最近几十年,日本由于将国民民收入的大部分用做改善和更新设备的投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反观我国,许多20世纪中叶建成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由于不重视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普遍存在设备役龄过长、低负荷运行、构成素质差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企业长期陷入高耗费、低质量和产品性能多年停滞不前的落后状态,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对现有企业的设备更新与改造势在必行。
第十一章 新型生产经营方式 一、名词解释 1、浪费:在JIT生产方式的起源地丰田汽车公司,被定义为“只使成本增加的生产诸因素”,也就是说,不会带来任何附加价值的诸因素。这其中,最主要的有生产过剩所引起的浪费、人员利用上的浪费以及不合格产品所引起的浪费。
2、生产同步化:即工序间不设置仓库,前一工序的加工结束后,使其立即转到下一工序,装配线与机加工几乎平行进行,产品被一件一件连续地生产出来。 二、单项选择题
答案:1、A 2、B 3、C 三、简答题
1、实现“少人化”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1)要有适当的设备布置;(2)要有训练有素、具有多种技艺的作业人员,即“多面手”;(3)要经常审核和定期个性标准作业组合。 2、看板的功能有哪些? 答:(1)生产以及运送的工作指令;(2)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3)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4)改善的工具。 四、论述题
试论述精益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答: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是具有高度灵活性、高效率的生产系统。但是,企业经营的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优秀的生产作业及管理系统,还必须从市场预测、产品开发、生产作业系统、零部件供应系统,直至流通、销售的一系列企业活动的整体上去追求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同时必须在企业组织、人力资源利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等企业行为中谋求经营效率的提高。这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精益生产理论是一种用系统观点来分析、阐述的,包括经营全过程在内的全面的生产经营方式。
最后还应提及的是,在实施精益生产非常成功的企业中,构成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好、生产柔性大、整体效益好的主要基础是以优秀的“多面手”为代表的现场工人以及技术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的存在。他们具有强烈的企业归属意识和参与管理意识,产品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经过每一个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的手中时,质量都被把一次关,由此不仅带来了
14
高质量和高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工作对人的意义。而人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其可以发挥的潜在能力几乎是无穷的。
1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