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凡卡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凡卡
准备写信
信的内容
写信
回忆内容
寄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的对比、衬托的写法。
2、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3、走进作者,阅读作者的其它作品。 教学环节:
环节一: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时间:4分钟 1、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并且学习了凡卡信的内容,通过信的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他哀求爷爷带他回家。) 2、明确目标
⑴凡卡的家有着怎样的魔力,吸引着凡卡那么迫切的想要回家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⑵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课时目标)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定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明确本节课的目标,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环节二:品读回忆,进行对比 时间:16分钟 (一)学习回忆内容
1、串读回忆的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凡卡的快乐?
文段一:多么快乐的日子啊!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
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1)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凡卡?
(2)这个片断写了怎样的情景?[板书:砍圣诞树]
(3)让我们把嘴角翘起来,一起感受一下凡卡的快乐。 (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过渡:还有哪些片断我们可以看出凡卡的快乐?
文段二: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囟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这个片断写了什么情景?[板书:乡村夜景]
师:对于凡卡来说乡下的生活,像一首诗,更像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凡卡的快乐吧!(齐读) 【设计意图】
以乐衬苦,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片断的研读,体现凡卡回忆中的乡下生活的快乐,回忆中的情景越是快乐,就越能体现凡卡在城里生活的痛苦,为下面突破难点,理解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作铺垫。 师:凡卡和爷爷在乡下真的很快乐吗? (二)感悟“乐”中衬“苦”
请同学们认真地读4、5自然段,看看爷爷和凡卡在乡下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这两个段落写了怎样的情景?[板书:乡下守夜] 抓住关句子来体会:(相机指导朗读句子) 句子1: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
句子2、他是个非常有趣的小老头儿,65岁,老是笑眯眯地眨着眼睛。白天,他总是在大厨房里睡觉。到晚上,他就穿上宽大的羊皮袄,敲着梆子,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
句子3: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
师:老师查过资料,莫斯科的冬天又冷又长,圣诞节前后最冷,白求天平均温度是零下10摄氏度,晚上最冷的时候达零下40摄氏度。
师: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带着一个小孩子,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过着晨昏颠倒的日子,忍受着无法忍受的寒冷,你可以想象,爷爷和凡卡在乡下到底过着一种什么日子?
师:凡卡在乡下的生活那么苦,为什么回忆起来又那么地快乐呢?
(引导学生感悟对比反衬的表达方式,作者正是用这种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凡卡的悲惨命运) 【设计意图】
通过对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抓句子,谈体会,突现了凡卡和爷爷在乡下生活的贫苦,让学生明白乡下的生活并非真正的快乐,但这样贫苦的生活在凡卡的记忆中却是那么的快乐,从而突出了凡卡在城里生活的悲惨。通过老师的点拨,要突破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这个难点,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过渡:此刻,凡卡正在做着一个美梦,他会梦见什么呢?谁来读一读凡卡的梦。 环节三:讨论结果,感受人物 时间:10分钟 1、出示梦的内容。
2、质疑:读凡卡的梦,你有没有疑问。
预设产生疑问: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
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爷爷会把他接回了乡下吗? 作者为什么要以梦为结尾? (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后汇报)。
3、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即使爷爷接到凡卡的信,爷爷也不能来接他,更何况是凡卡的求命信,爷爷接不到啊!这时候,凡卡正在做着甜甜的梦,谁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过渡:对于凡卡来说想吃一顿饱的饭,睡一个好觉只是一个梦,
对于凡卡来说想回到爷爷身边,也是一个梦, 对于凡卡来说过上幸福的生活,更是一个遥远的梦。 就让我们轻声一点读,让小凡卡的梦做的长一些吧??) 【设计意图】
通过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明白造成凡卡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从而让学生产生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憎恨,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环节四:渗透教育,拓展深化 时间:8分钟
凡卡是我们的同龄人,我们读了课文,没有一个不为他的悲惨命运感到悲哀的。假如凡卡来到我们的身边,你会对他说什么?做什么? 【设计意图】
读写结合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让他们通
过说话、写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既深化了主题,又能够做到读写结合是一举两得的做法。
环节五:了解作者,推荐书目 时间:2分钟
本文的作者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他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他还有很多出色的作品,如《变色龙》、《套中人》,希望同学们能够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体现读书的乐趣,养成读书的习惯。以一篇带多篇,课内带课外,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形成。 板书设计:
凡卡
爷爷守夜 对比
回忆 乡村夜景 反衬 写法
砍圣诞树 暗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